「舉報門」未停,「質疑門」又起!華大基因陷輿論漩渦,市值腰斬

艾媒網 獲悉,7月18日,有報道稱,經多傢俬募機構內部人士證實,華大基因正在為其測序儀業務融資,融資主體是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由香港華大基因醫療設備有限公司100%控股。而此次融資按照330億元(5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華大計劃融資10億美元,或出讓20%的股權。

相信華大基因一邊在努力為測序儀板塊融資的同時,另一邊也在努力擺脫自己因近期的“舉報門”“質疑門”等負面事件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

無創基因檢測技術遭質疑

華大基因於2017年7月14日創業板上市。在即將迎來上市一週年慶的前夕,它應該怎樣也想不到自己會因為虎嗅網的一篇《華大癌變》一時間把自己送上了風口浪尖。

雖然在剛過去的6月底,華大基因已經因為一則標題為《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的文章,被舉報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但是隨後華大基因也發表聲明,回應稱:”華大基因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文中提到的華大基因套騙國有資產、對董事長汪建個人的造謠汙衊以及華大基因對過往的合作伙伴進行個人打擊和報復一說純屬無稽之談、惡意誹謗。”

這一舉報帶來的影響是,華大基因次日開盤,股價一度大跌近6%,跌破百元關口。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13日,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在網絡瘋狂擴散,文中對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以及相關業務提出質疑。該文報道,湖南長沙一位“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徵”的患兒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出錯,未能起到篩查作用,最終導致產婦生出帶有生理缺陷的嬰兒且不予理賠。

即使華大基因當日晚間立刻發佈澄清公告,表示相比傳統唐氏篩查技術而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具有高準確性的特點。另外,華大基因在相關無創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告知了無創基因檢測的適用範圍和技術侷限性,併為每一位受檢者購買檢測醫療保險。

但貌似已無力迴天,這一事件已經極大引起了業內、社會的關注。醫學界、媒體、大眾紛紛質疑這個看起來很“高科技”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

據瞭解,無創基因檢測是近年發展起來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目的為檢測胎兒是否患三大染色體疾病。通過採集 10 mL 孕婦的靜脈血,以孕婦血液作為檢測標本,而無需進入羊膜腔。

據國家基因庫數據披露,唐氏綜合徵又稱21-三體綜合徵,是一種常染色體數目異常疾病,病因是多了一個 21 號染色體:正常人有 2 個,患者有 3 個。新生兒發生率 1/800 至 1/1000,換句話說,1 萬人裡面有 10 個唐氏兒。

而艾媒網瞭解到,目前媒體公開報道使用華大基因無創檢測,因漏檢而誕生的唐氏兒數量已達 19 個,數量如此之高。

因無創漏檢而致使孕婦產下不健全的胎兒,會成為整個家庭的悲劇,這是普通大眾遠可以接受的事實。

連續兩日跌停,華大市值腰斬六成

據報道,華大基因在上市之初曾以16個漲停板而聲名大噪,甚至在去年年11月14日創下上市最高價261.99元,成為一隻高科技明星股。

而受上述風波影響,07月16,華大基因開盤跌停,收盤價92.3元,總市值僅369.3億元;17日,華大基因連續第二日跌停。

艾媒網發現,截至今日(19日)收盤時,華大基因股價已經跌到77.41元,下跌6.71%,這與此前最高260元每股,上千的億市值相比,市值已跌去六成以上。

更令人擔憂的是,華大基因又將迎來巨量的限售股解禁。

公開信息顯示,華大基因今日將有2.06億限售股獲得解禁,佔公司總股本51.6%,其中可實際流通的股份高達2.01億股,佔到了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0.17%。

據悉,此次解禁股來自首發前已發行股份,申請解禁的股東共計40名,且都是機構。若以今日華大基因77.41元的股價來計算,2.01億股對應的市值高達156億元,機構的套現衝動勢必令華大基因股價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有機構表露了套現的想法,榮之聯在6月底發佈公告稱,擬將在適時出售其所持有的華大基因股票,預計將對榮之聯2018年利潤產生正面影響。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中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程毅敏表示,醫藥行業的市盈率通常在在30倍左右,即便是龍頭企業,溢價也不會超過50%即45倍,目前華大基因的80多倍市盈率仍然存在40%多的跌幅空間,如果公司業績短期內無法實現高增速,股價幾乎要打六折,因此華大基因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幅度。

深陷輿論漩渦

除了要面臨股價暴跌、市值蒸發、股東套現等挑戰,華大基因還要努力擺脫的是因負面事件所帶來的巨大輿論漩渦。

根據艾媒輿情(yq.iimedia.cn)監測,從7月12日到7月18日,網絡輿論關於“華大基因無創基因檢測遭質疑”事件的討論在14日和16日分別出現了熱度峰值,前者是因為13日,虎嗅網發表了《華大癌變》一文而後引起輿論譁然;後者則因為當天開盤,華大基因一路跌停。

“舉報門”未停,“質疑門”又起!華大基因陷輿論漩渦,市值腰斬

(“華大基因質疑門”一事熱度指數 來源:艾媒輿情)

與此同時,言值指數從7月15日開始到17日一路下滑,從50下降到22.76,直到18日才稍有回升,但言值指數仍低於50,可見網友對“華大基因無創基因檢測技術漏檢致使孕婦剩下唐氏兒”一事的評論態度普遍呈負面。

“舉報門”未停,“質疑門”又起!華大基因陷輿論漩渦,市值腰斬

(“華大基因質疑門”一事言值走勢 來源:艾媒輿情)

此外,數據顯示,網絡資訊對於該事件的情感走勢也普遍是負面情緒,其中,負面資訊數量在7月16日達到高峰。

“舉報門”未停,“質疑門”又起!華大基因陷輿論漩渦,市值腰斬

(“華大基因質疑門”一事情感走勢 來源:艾媒輿情)

目前,華大基因的測序儀板塊擬分拆上市,Pre-IPO估值330億元,但公司目前處於輿論風口,若無法有效化解危機,施加在華大基因身上的壓力就不再是上面提到的股價暴跌、市值蒸發、股東套現等問題。

破鏡難重圓。良好的企業形象一旦被打破,隨之而來的便是民眾的信任危機,此後無論如何修復,民眾的心中也還是會長期橫亙著“傷疤”。久而久之,可能也會像當年的三鹿集團一樣,逐漸淡出民眾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