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多少錢,才能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10多年前,99%的中國人不知理財是何物,也沒聽說過“財務自由”的概念。而今天,正如不少普通百姓也能張口就來什麼GDP、CPI一樣,不管是情感作家還是八卦寫手,隨便寫點啥東西都能脫口而出“財務自由”四個字。許多人也隱約意識到理財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但力哥在工作和生活中發現,絕大部分中國人對財務自由的認知,依然存在三個巨大的誤解。


賺多少錢,才能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1你以為財務自由是一個客觀的數值朋友,財務自由是一種主觀的心態許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觀點:認為我只要賺到了多少多少錢,就能實現財務自由了。錯了。決定你是否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取決於三個因子的綜合互動。 一是你過去積累的存量財富有多大。 二是你未來錢生錢的速度有多快。這兩者共同構成了財務資源的供給曲線。更通俗地說,就是錢生錢的本金有多少,效率又有多高。 三是你對物質的慾望有多大。更準確的說,是你對理想中的生活狀態的預期,以及這樣的生活狀態需要你每年花費多少錢,這就是你的財務資源需求曲線。如果是一個生活在西部農村的年輕人,現在已通過勞動積攢了50萬元,可能他真的就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儘管在一線城市居民看來,50萬可能只夠買個廁所。但因為他可能物質慾望很小,當地物價也很便宜,他也沒有買房負擔,甚至可以自己種糧食吃,很可能每年花2、3萬就能維持日常生活了。所以50萬的存量金融資產足夠他在當地悠閒自得的生活了。

賺多少錢,才能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前兩年,聽過一個極端的新聞故事,說上海有一對小夫妻,宅得一塌糊塗,平時也沒啥交際應酬,頓頓飯自己做,幾乎從來不下館子,也不要孩子,也不買車,平時也很少買衣服,房子是爸媽給的,不用還貸。當然,他們也不工作,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下載各種免費的影視綜藝看,居然兩人一年生活支出連2萬元都不到! 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後就抨擊他們,說年紀輕輕不工作不奮鬥不賺錢,依靠爸媽坐吃山空,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價值?儘管我也不認同這種生活方式,但人家就是這種價值觀,人家這樣過日子,既不違反法律,也不違反道德,不買車還減少尾氣排放呢,自己家燒飯吃得更健康呢,人家也不給社會增添什麼負擔,人家就是這樣清心寡慾,不想整天打雞血去奮鬥,去公司搞複雜的人際關係,還要被老闆訓話,太累了,每天網上追追劇的日子很開心呀,礙著你什麼事了?事實上,如果人家爸媽留了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賺租金,只要租金收益超過他們的日常開支,就算他們不怎麼懂理財,其實也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所以決定一個人是否實現財務自由的三個要素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第三個——你的物質慾望有多大。這不是數學問題,而是心態問題,不是財富規模大小的問題,而是價值觀取向的問題。我們許多人對理財最大的誤解,就是隻會滿腦子想著給自己的財務資源供給曲線做加法,卻從來沒想過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的財務資源需求曲線做減法。理財也好,工作也罷,最終目的是希望自己能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當你手裡的財務資源一時半會沒辦法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態勢的話,那適當降低你的心理預期,一樣可以增加你的幸福感。這種做法,你可以稱之為loser的阿Q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無能者自我麻醉的心靈雞湯

魯莽草帥 2018.2.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