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機長告訴你,綁飛機的地錨爲啥讓人很受傷……

资深机长告诉你,绑飞机的地锚为啥让人很受伤……

近日,一名機務人員在海南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做飛機檢修時被機場的一個“坑”絆倒摔傷。無獨有偶,不少工作人員近期因停機坪上的“坑”受傷。而這些“坑”,則是機坪上用來綁飛機的地錨。

地錨傷人事件發生後,美蘭機場迅速進行了機坪危險標誌噴塗。隨後,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發了《航空安全預警警示》,並提出安全建議,要求各地排查並消除隱患。一個小小的“坑”,關係著民航從業者甚至整個行業的安全,須將相關安全管理規定落到實處,而由此引發的飛行作業區安全法規的制定也亟待提上日程,以期真正為航空安全保駕護航。

资深机长告诉你,绑飞机的地锚为啥让人很受伤……

美蘭機場排查整改地錨。

部分地錨傷人傷機

根據《民用機場飛行區技術標準》規定,機場應根據機型及氣候條件,必要時在機坪上設置地錨。“地錨屬於栓井的一種。”某航空公司機長孟斌介紹,按照《民用機場飛行區技術標準》要求,機坪上的各類栓井應予以標示,如消防栓井標誌為正方形,邊長為消防栓井直徑加0.4米,正方形內除井蓋外均塗成紅色,栓井標誌外0.2米的範圍內應塗設栓井編號,編號可視情況自行確定。其他栓井標誌採用紅色圓圈標示,圓圈外徑為栓井直徑加0.4米,圓圈寬應為0.2米,栓井標誌外0.2米的範圍內應塗設栓井編號,編號可視情況自行確定。

由此可以看出,飛行區關於地錨的設計是有章可循的。但是具體操作中,機務人員卻常被地錨絆倒受傷。“經常被絆倒,有時候踩一鞋水。”“做機外檢查時,特別是夜間,常常看不到地上。”筆者瞭解到,目前在各地的機場作業區,未進行任何防護的地錨仍然存在,有些機場雖然做了必要防護,但存在設施設置不合理的情況,仍然存在傷人甚至“傷機”的危險。

據瞭解,國內大部分機場的地錨設施設置為開放式,個別機場設有地錨防護蓋,但由於地錨位置都在滑行線邊上,防護蓋不可避免被飛機鼻輪碾壓,容易造成機場區域金屬材質損傷航空器的情況。極端情況下防護蓋被風吹起,或者被壓壞後砸到飛機、人員和車輛等,後果不堪設想。為確保地錨防護不會發生次生隱患,還需要積極改進地錨防護設施的設計。

可借鑑國內外經驗防治隱患

地錨傷人事件發生後,各地機場迅速整改排查隱患。

美蘭機場地處颱風高發地區,前期進行規劃設計時,在機位相應區域根據機型不同,設有6個至16個不等數量的地錨,用於特殊天氣時繫留航空器以確保不受損傷。機務人員因地錨受傷,美蘭機場迅速組織人員對現有地錨進行全面排查,對本場運行的各航空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及駐場單位發佈安全提示,提醒機組及機坪工作人員注意觀察地面地錨設置區域。同時,在地錨位置噴塗醒目紅色標誌進行警示。很多機場也採取了必要的措施,如用東西堵上地錨,在地錨附近擺放三角錐,或者用夜光漆做好警示,確保夜間工作人員能看清地錨和前輪停機標誌。

“其實在機場建設之初就應該綜合考慮,儘量設計成完整的平面。一些機場的設計經驗值得借鑑,如鄂爾多斯機場將繫繩部分隱藏,日本東京機場除了在地錨附近塗上鮮明的標誌外,其設計的大小上橫豎都比腳掌小,讓檢查人員很難踩進去。還有一些機場在‘坑’中填充輕質泡沫材料,讓坑更淺,颱風來了再取出輕質材料,這些都可以借鑑。”孟斌說。

资深机长告诉你,绑飞机的地锚为啥让人很受伤……

鄂爾多斯機場的地錨設計。

资深机长告诉你,绑飞机的地锚为啥让人很受伤……

東京機場的地錨設計。

對工作人員的保護需要引起重視

事發後,機場工作人員針對作業區隱患和解決辦法展開了討論。不少人認為,飛行區管理一直遵循航空器安全第一的慣性思維,對工作人員的保護需要引起重視。民航運行安全包含一系列軟硬件要素,飛行區作業安全也是行業安全必不可少的一環,需要機務、航司、機場飛行區管理部門等共同努力。

怎樣推動各機場以及民航從業人員一同關注和排除隱患,解決同類問題?孟斌認為,飛行員及其他機場工作人員,應持續收集航空運行中出現的風險源,建立健全臺賬,借鑑國內外經驗提出有操作性的整改建議,並通過AOPA(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飛行技術分會正式向民航局、機場、飛機制造商等運行單位反饋,這樣才能真正發現運行全流程中的危險源,減少風險,切實可行地消除民航運行管理中的安全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