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國有沒有真正的亡過國?

你丫的歷史


這個問題,明末大學者顧炎武有過討論。當時顧炎武正面臨這樣的危機。滿清入關,中國易主,這到底算什麼呢?

顧炎武在《日知錄》裡說:有亡國,有亡天下,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什麼意思呢?他說,如果是王朝一姓一宗廟之改變,不過是統治者更迭,這最多隻是亡國;一旦仁義道德被拋棄,統治者率獸食人,民眾生靈塗炭,文明面臨滅絕之危險,就是亡天下。所謂亡天下,說白了,本質是文明危機。

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古代亡國很常見: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晉承魏祚,南北朝更迭,這些都是統治者變遷,很多甚至只是宮廷內鬥,宗廟不得血食,對於民眾生活的影響並不大。這些國亡不亡的,並不是太緊要。

亡天下就不是這樣,它干係著普通人生活,文明的繼承。最典型的是五胡亂華。晉末中原大亂,胡人南下牧馬,中原繁華覆滅,荊棘銅駝,一片悲歌。當時中國,十室九空,千里白骨,中國文明滅臨滅絕的危機。用晉書裡的話來說,叫“神州陸沉”。

按照顧炎武的標準,這就是亡天下。幸好當時有“衣冠南渡”。衣冠禮儀,在當時是是文明的象徵,它從北方逃往南方,晉室得以站穩腳跟,文明之火才沒被撲滅。這一次的“亡天下”,並沒有實質性發生。

“五胡十六國”這樣天崩地裂的大亂,在古代人那裡,有過幾次呢?應該有兩次。

蒙元入侵中國,算是第一次。中國古代夷夏紛爭,不絕如縷,漢族文明偶爾吃虧,也不改中夏正統。哪怕入往中原的騎馬民族政權,也是欣然嚮往中原文明。到南宋末年,蒙古人則是此前中國人從來沒有遇過的強悍民族,他們的兇暴造成巨大災難,也前所未見。

此前中國雖有被騎馬民族侵入或統治,基本也只是失去半壁江山,並未被全部吞滅。蒙元完全征服中國,給當時知識分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他們認為,中國文明逃無可逃,面臨滅頂之災,這大概是大批文人義士前仆後繼、英勇抵抗的原因吧。蒙元滅宋看起來只是改朝換代,可是在文化人那裡,你能體現到深深的悲涼沉痛。

還有一次文明危機,是滿清入關。滿清入帶來文明危機,主要表現“剃髮易服”這件事情。

古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家庭式、宗族式的,“孝”是基本的價值觀。《孝經》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幾千年不易的信條。

從很早候開始,服裝就被賦予高度的文明內涵。孔子一直不太看得上齊國大夫管仲的作風,不過對於管仲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的作為,孔子還是給予了高度評價。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沒有管仲,我們就要被野蠻人征服。而落後民族歸化中原文明,一個主要標誌就是冠蓋束髮,學習中國人裝飾。

中國古人的髮飾服裝,歷經幾千年,基本沒有改變。成年之後,不再不剃髮去須,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服裝一直以交領、右衽和無扣為特色。滿人入主,徹底改變這一切——並且是以屠殺為威脅。留髮不留頭,這不僅是侮辱,更是改變容貌和原有的生活方式。這讓時人感到深切的危機,以為中原文明將不復存在。

這也是顧炎武討論“亡天下”和“亡國”之區別的背景。

在顧炎武看來,李自成推翻朱明王朝,不過易姓改號,明朝亡國而已;滿清入關,毀滅原有文化,則是真正“亡天下”——傳承悠久的中原文明,面臨滅絕的危險。在此基礎上,顧炎武說出了那一句著名的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很多人把這句話解讀為,鼓動普通民眾,為皇帝老兒的江山賣命。這個看法太膚淺了,完全不知道顧炎武在講什麼。

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實是在說,明清易代,不是簡單的國朝更迭,更是“華夷變態”、生活方式徹底改變。普通人有責任去關注,去捍衛。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表現出深切的文化憂慮,是很值得尊重的。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蒙元和滿清兩次危機,真造成中國“亡國”嗎?其實並沒有。以儒教、史學和文學為代表的中國古典文明,穿透了時代的劇變。這些文明內容,不僅被當時的統治者接受,還注入了新的內容。從古至今的“中國”,實際上並沒有滅亡。這是中國文明和其他已滅絕文明的最主要差別。


菁城子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以前就回答過了,漢人被滅國過發生在滿清和蒙元,但是華夏文明千年之根基,漢人千古之血脈卻從沒斷過,首先我們今天用的是漢字,說的是漢語,過的是中華(漢族)傳統節日,這都是漢族(華夏族)流傳下來的,漢族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一個對華夷之分特別重視的民族,以前根本沒有什麼中華民族的說法,這個是近代提出來的,而且原來是指漢族,後來才變成了一個政治產物,為什麼你的身份證上不是中華民族?多瞭解瞭解歷史,滿清是一個殖民國家,分為本土東北和回疆中國西藏蒙古,滿清皇帝沒有人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滿清的國語是滿語,至於尊儒拜孔是為了更好統治中國人,開國的大屠殺死了近億的漢人之後就是文化侵略,剃髮易服,愚漢弱漢,這和日本的罪行沒有區別,嚴格限制漢人活動範圍是漢地十八省,設置柳條邊,不準漢人進入東北,保護老家,為日後做打算,康熙在三藩之亂時就打算退回老家,近代為什麼對西方列強如此軟弱?不是不敢打,是不能打,滿清一直以來最忌憚的就是漢人,所以禁止研製和發展漢人才掌握的火器,設立內城駐紮八旗兵也是為了防備漢人,鴉片戰爭4000英軍就可以打趴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打下去害怕用漢軍導致漢族坐大,看清末漢族地主的坐大是沒辦法的事,為了應對太平天國,漢人再滿清是最低等的人,滿清一直都是和蒙古結姻親,漢人沒資格,近代更是有保大清不保中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寧贈友邦不與家奴,很簡單,滿清不是代表中國,中國只是滿清的一部分殖民地,丟了滿清可以退回老家,洋人只是要好處不要大清的命,既然這樣盡力滿足就是了,太平天國要大清的命,必須絞殺,如果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成功了,那麼也是如此,以漢治漢,以中國之法治中國,到時候被推翻了,現在就是57個民族,再加一個和族,就是這樣,沒有一點區別,漢文化千年之根基,可以說沒人能夠消滅,我想說的是,滿清不是中國,中國是滿清的殖民地,為什麼你看不到這個?因為國家不讓你知道這個,但是你多瞭解點歷史,其實事實就是這樣,康熙三爺孫都說過我本非中國之人,我乃戎狄之君,他們只是統治華夏罷了,文天祥岳飛瞿式耜李定國史可法真的是所謂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這不可能的,難道滿族要敬仰李定國?就好比我們漢族要敬仰豐臣秀吉?自古以來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都是漢人,這是為什麼?難道你沒想過?難道滿族沒自己的民族英雄比如努爾哈赤?我說的都是很客觀的,這就是事實,而不是粉飾之後的,如果滿清真是中國人,不可能會幹出屠殺老百姓的事,中國的朝代更替講究的就是民心,說起來皇帝就是地主,殺了佃戶有好處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之屠廈門之屠大同之屠信豐之屠殺了太多漢人了!殺的要用湖廣填四川!這是民族屠殺!只是漢人太多太多!殺了一億還沒殺完!你的知識還是初高中水平,多看點書就會覺得國家為什麼要隱瞞這麼多歷史,歷史都白學了,五胡亂華百年之難介紹了多少?冉閔這個人有多少人真正瞭解?



吾非相乃攝也


我曾經回答過這樣的問題,今日又見這樣的出題,我完全都可以直率的說一句,歷史上的中國,除了近代的抗日戰爭,險些亡國外,在歷史上,並沒有出現亡國階段。

題主提出的中國一詞,她是一個地緣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政治概念,這是在近代才把他叫著一個國家的概念,而且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就生活著許許多多不同民族的群體,從漢代時期的匈奴,到唐代時期的突厥,宋代的女真,契丹,包括蒙古族在內,許許多多的其他民族,都生活在中國的這塊廣闊的土地上。

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一些個民族延續到至今,一些個民族在歷史的長河裡消失了,但是,無論存在與否,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都是炎黃的子孫,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把少數民族排斥在中華民族之外。

在在中國的歷史上,每次的政權更迭都伴隨著戰爭,而在戰爭中得勝的一方,成了中國這塊土地的統治者,這些個統治者,其中有漢族人 ,在中國的漢族人,雖然人口數量較多,還有歷史的演變,又與大多數漢族人為主,如果把漢人失去政權,當作亡國來講,那是大錯,特錯。

在我國曆史上,蒙古族人曾經奪取過全國政權,並統治了全國近百年。

而由女真族演變而來的滿族人,統治了中國近270餘年, 既給中華民族帶來的輝煌,也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災難,這就是歷史上每一個政權朝代的特點。

因此,不論是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是在世界公認的中國歷史上,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歷史階段。

漢族人失去了政權。並不代表中國的滅亡,而中華民族中各個民族的成員,都失去了在中國的統治權,那才叫真正的亡國。

二戰期間的日本侵華,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日本侵略者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雖然扶植了滿族人和漢族人當領導人,但卻都是傀儡政權,一切都聽日本人的。

這時的中國有一半兒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若不是中國人民奮起抗擊,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中國恐怕就此真的亡國了。

最後我想明確的說,中國沒有出現過亡國。


趙志軍001


歷史上,中國沒有真正亡過國,都是內部的改朝換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而已。不論是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人政權,還是以蒙古、滿族為統治階層的元朝與清朝,都是炎黃子孫在自已的國度建立的政權。中國從曾不滅亡,因為中華文明沒有中斷!

夏、商、週三代都是以漢民族的先民華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統聯合政權,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當時的四夷是名義上是臣服於中央王朝的。秦、漢則是以華夏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封建政權,境內生活著華夏、戎、羌等少數民族。隋、唐、宋、明則是以漢人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封建政權,境內生活著許多其它民族。

元朝是蒙古族為統治階層的統一多民族政權,清朝是以滿族為統治階層的統一多民族政權。史學家早有定論,元清皆為中華正統皇朝,以國家統一為大計,不宜生出元清為外族統治者。

中國真正有亡國之危的是日本侵華戰爭,此戰不勝,則中華休矣。日本是一個以和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因日本孤懸海外,國內地震頻繁,人口稠密,因此日本從明朝時就想侵略中華,以統治中國為自已的最高目標。

唐朝時,日本支持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國攻擊親唐的新羅國,想佔領朝鮮半島。日軍與唐軍在白江口一戰,以一敵十,大敗日軍,從此日本認識到中華之博大,軍事之威強,文化之昌盛。於是日本開始全方位向唐朝學習,多次派遣使節到長安學習中華的禮義、文化、軍事。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日本是中華的好學生。

宋朝滅亡後,日本舉國上下惶惶不安,甚至有日本大名要求出兵協助漢人光復江山。蒙古三次攻伐日本,因颶風之威而讓日本僥倖存活。此後,日本不再那麼尊重中華了,認為宋朝之後,中華已亡,他日本才是中華的正統。

日本在明朝時制定了先佔朝鮮、再佔中國的東北,然後侵佔整個中國的計劃。中國的明朝是日本的戰國時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出動能戰之師侵佔朝鮮,最終在明朝李成梁將軍的打擊下失敗而歸,但是這次沒有白江口之戰那麼慘,基本打成了平手。明朝中後期日本開始平視中華,到了清朝末期,日本變法功成後,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打敗了龐然大物俄國,對清朝則是在甲午海戰中完勝,從此日本開始輕視中華。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妄圖佔領中國,統治東亞。中國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亡國滅種的危機,全國人民眾志成誠,國共兩黨精誠合作,歷十四年而打敗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付出了三千多萬軍民傷亡,無數的財富資源才把這次的亡國之危平息。

因此,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中國從來沒有被滅亡過。古巴比倫國亡於外族兵禍,古埃及亡於外族兵禍,古印度早就亡了,古羅馬帝國亡於蠻族。因此從中外對比,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被滅亡的古國。


大秦鐵鷹劍士


經過長期的論證,古今中外學者都一致同意歷史上的中國沒有真正亡過國,都是內部的改朝換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而已。不論是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人政權,還是以蒙古、滿族為統治階層的元朝與清朝,都是炎黃子孫在自已的國度建立的政權。中國從曾不滅亡,因為中華文明沒有中斷!

提出中國或者中華文明中斷,其依據大多是是對元朝和清朝曾經統治華夏為由的。畢竟元朝和清朝分別是蒙古族和滿族而非漢族統治華夏,但不要忘記蒙古族和滿族也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只是中華文明是以漢人文化為主,我們自古以來都是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歷史上,中華文明險被滅亡的大概只有一次,那就是被齷齪小國日本打敗並亡國。

近代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衰退以及日本侵華野心的膨脹,日本開始以軍事來亡我中華,先後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或直接或間接的挑釁中國:日俄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等,哪場戰爭不是在中國境內,損失的只有我們中國,尤其是抗日戰爭,中國民眾開始意識到亡國滅種的危險,於是國共兩黨精誠合作,一致抗日,如當時中國最好領袖蔣介石說的那樣,抗戰後,華夏大地,天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日之責。

可以說,70多年前的哪場戰爭,打敗了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就會被打斷,因為“非我族類,亡國則成”,外族統治華夏,文明豈不中斷?


獨舌視界


謝謝邀請,個人認為,歷史上中國是有過兩次亡國的。第一次是元,第二次是清。這要看你如何定義亡國的概念。元、清都是一個獨立的外權國家滅了另一個獨立的國家。這應該算的上是亡國了吧。

後來建立的元朝、清朝,應該被看成是殖民地吧。不然總管中國的歷史,除了這兩個朝代還有哪個朝代是要把民眾分個三六九等的?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不存在等級之分。至少在都是農民的層面。應該不會分得那麼細吧!

還有,有元一代,是蒙古族統治了中國以及印度、東南亞、東歐的大片疆域,那些輝煌只屬於沾滿了血腥的蒙古人,與同樣被蒙古人屠殺鎮壓的本部中國人沒有絲毫關係!所以,並不是中國的版圖那麼大,而是蒙古人的版圖那麼大,所以沒必要沾沾自喜吧。

還有一點,就是,雖然中國歷史上也有少數民族建立過政權,但是那些政權應該都屬於的是本土政權。用現在的話說,是屬於人們內部矛盾。而元、清這是外部矛盾。不然也不會有舉國的起義。中國歷史上應該是有被亡國的。

特別是文化上,最著名的應該是崖山之戰吧。南宋軍隊與元軍在崖山展開關係到南宋生死存亡的大海戰,南宋軍隊被打敗,丞相陸秀夫萬念俱灰,揹負八歲的少帝趙昺投海殉國,隨同一起跳海而死的南宋軍民所說達十多萬人,中國整個精英階層全部殉國,十餘萬具屍體浮在海面上。

所以才有了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的話!

這個回答希望您能滿意,謝謝關注頭條號!


譯臨


現在的年輕人真是怪事,非得要把中國說成是曾經“亡國”才感到舒服。一副數典忘祖的奴才像!沒錯,對於宋朝,明朝,他們的確是亡國了。可他們的亡國,就代表了中國、中華文明亡了嗎?這些人就把日本人的謊言奉為經典、真理?這不是為匪張目嗎?

首先,從漢代開始,就是以華夏族為主體,加上週邊的少數民族才成為“一國”的,也就是漢代的國土是包括這些地方的土地和人民的。漢武帝時,奉行的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國策。也就是說;在漢武帝的眼裡,沒有華夏、夷狄之分。他看中的地方,都是他的勢力範圍,這些土地上的人民,不論什麼族,都是他的臣民。而被征服的地方,不管什麼族,也認可漢武帝此說。因為你一旦不認可,可能會導致滅國、甚至滅族之災。還有漢宣帝時期,更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進一步確定了大漢的立國宗旨。也就是說;匈奴你要麼乖乖的承認是我的臣民,要麼別站在我看得見的地方。否則,就打到你讓我看不見為止。更何況,根據《史記》的記載,匈奴同樣是從華夏族分化出來的,同樣是炎黃蚩的後裔,與當時的漢人同源。並且,以後的歷代帝王,都傳承了漢代的這個國策。

根據上述的歷代國策,要界定蒙元的屬性非常簡單;首先,我們看看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國度裡,是否有蒙古人這一號;據說,蒙古族是來源於匈奴,而成吉思汗生活的地方,從漢代時開始就是我們的“漢土”,上面大部分匈奴人,均已歸屬了漢朝。沒有歸屬漢朝的,已經遠赴歐洲了。所以,成吉思汗不可能是遠赴歐洲匈奴人的後裔。這個時候的鐵木真、包括他生活的地方,都是金國的。蒙古人也是金國人——金國的蒙古族而已。這就能證明,當時的蒙古人也是“中國人”的一份子。不能因為蒙古人後來的野蠻屠殺、把漢人視為第四等人,就否認他們的根是中國人的事實。難道你能說印度除了高種姓的人是印度人,低種姓的人就不是印度人嗎?說到殺人,楚霸王、曹操、張獻忠等等,殺的漢人還少嗎?而且,元朝的立國、治國、修史、紀年等,基本上沿襲的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習慣。連明朝的開拓者朱元璋,也是接受過元朝的官銜的,承認是元朝的子民。他並沒有自認為是“亡國奴”,朱元璋沒有人為自己是“亡國奴”,難道你後人還要硬說他是“亡國奴”嗎?而元朝被明朝取代後,也曾嚮明朝稱臣,接受明朝的封號,承認是明朝的邊番的。所以,嚴格來講;蒙宋、蒙金、蒙夏等戰爭,是中國人的內戰無疑,只是兄弟民族間,為搶奪國家的支配權的搏殺。宋的失敗,是主體民族敗給了少數民族而已。蒙古人殺向歐洲,也的確是“中國人——中國少數民族”殺向歐洲。不過,不是“中國政府”侵略歐洲而已。清朝也是同樣的道理。

還有人說,日本如果當時侵華勝利,是不是日本人也是“中國人”?說這樣的話的人,都是腦子進水了。請問,大和族歷史上歸屬過中國的哪個朝代嗎?他的土地被哪個朝代統治過?日本侵華14年中,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國什麼政權嗎?都沒有!他們佔領東北,要扶持一個滿洲國。佔領中東部地區後,搞了個華北五省聯合政府。後來又扶持了汪精衛政府。在蒙古又扶持了一個德王。他們為什麼不建立自己的政權?為什麼不敢將天皇遷都中國?因為名不正,怕引起中國人更加強烈的反抗。因為他們從來就不是中國人!他們是想滅亡中國,所以在東北曾禁學中文,推行日語。可是做得到嗎?蒙元禁止漢人說漢語了嗎?清朝禁止漢人說漢語了嗎?沒有,不但沒有,他們同樣尊崇漢人的祖先,尤其是孔子!元朝還發展了漢文化——元曲。元、清和日本人是一回事嗎?如果連這麼顯而易見的問題都看不到,辨不清,還有什麼資格談論歷史?

說元、清朝不是中國朝代的人,不是要分裂中國、想把老祖宗兩千多年的傳統國策廢除,不使居心不良又是什麼?實在看不出是“愛國人士”!


傲視蒼穹39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有三次朝代更替可以視為“亡國”。

一、周朝滅商

商朝作為中原地區的老主人,四方征討周邊屬國,屠殺異族,為東亞人種主導中原奠定了基礎。而周朝聯合了大量異族部落,乘商朝東征的時機,對商朝首都進行突襲戰,一舉滅商。

那為什麼說這次朝代更替屬於“亡國”呢?

1、殺戮甚重:

按照尚書的記載,牧野大戰中,流血漂櫓。

《逸周書·世俘》記載“武王遂徵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磿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

2、文化毀滅

商朝迷信鬼神、祖宗崇拜、鳥崇拜、重工商業、嗜酒、好殺伐。

而這些文化特徵在周朝完全被摧毀。

3、種族歧視

商朝原住民受到歧視,被屠戮被監視,只能以經商謀生。繼承商朝正統的宋國一直被各大諸侯國“毆打”、“嘲諷”。春秋戰國時期,某些宋國國君甚至有窮兵黷武,恢復商朝的想法。然而在周邊諸侯的合力打擊下,宋國始終無法崛起,最終被滅。


二、蒙元滅宋

素有“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陳詞濫調我就不重複了,講講我老家的故事。

我的老家揭陽,在秦朝就設揭陽郡,有2000多年曆史。但在蒙元入侵的時期,全城百姓在縣令的領導下,砌牆堅守,拒不投降。最終城破,被元軍屠城——縣誌記載,全城被殺得只剩6戶8口。

一座古城就這麼滅了,現在找不到任何宋代之前的建築。元軍屠城之後,遍地廢墟,只遺留下殘破的一段城牆(本地人俗稱“金城牆”,取固若金湯的意思)我老家附近,還有一隻來歷不明的宋代的石獅子,也許它曾經是某個有錢人家的普通鎮宅石獅。但歷經蒙元的浩劫,它成了全廣東省殘存的最古老石獅子。

因此,蒙元的入侵是中華文化的一場特大浩劫,很多地方人都死光了,很多文物,習俗都沒了,更不要談什麼文化傳承了,西夏國到現在,連文字都成了無解的謎團了……

慘烈至此,那些還想跪舔蒙古屠夫的漢人,你們捫心自問吧……


三、朱元璋為什麼偉大?

因為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徹徹底底的復國運動。它不僅僅是用武力驅逐了蒙古人,而且在面對百年野蠻人統治之後已經胡化的中國,朱元璋從服飾、禮儀、語言文化各個領域,依據古制,強制漢化,再造禮儀之邦。

因此,朱元璋有“再造中華”之功。而百年的蒙古統治,也被歷史抹平了傷疤,在今天沒有留下太多的痕跡。



四、滿清入主中國

滿清入主中國,這次也是外族入侵,但與前面兩次有所不同的就是滿清沒有完全排斥漢文化。

滿清毀漢室衣冠,但推崇儒家文化,屠戮西南及江南沿海反抗的人民,但也馴服蒙古、綠綠各部。這個朝代對中華文化的危害及對當代中國幅員的貢獻都非常巨大。

滿清算是一個比較矛盾的朝代,如果要說清滅南明算不算“亡國”,我認為算0.5次吧。


從耗子胖成豬


為什麼想回答這個問題,不是為了讓人們贊同,只是不抒發一下就感覺心情不爽。

其實要說明這個問題,就要說清“亡國”亡的到底是什麼。

亡國亡的是一個地域,亡的是一個族群,還是亡的是一種文化?

歷史上不乏亡國之國。曾經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被視為已經亡國滅種的古代文明。為什麼?在這些古代文明所在的地域上,已經不見了當初的國家和民族嗎?土地的變遷是非常緩慢的,所以這些古代文明的遺蹟還留存於世。一個龐大的族群是不可能一下子消失在歷史之中的,他們有可能與其他的民族融合之後誕生了新的民族。說這些國家消亡了,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的文化已經無人傳承了!

現在生活在這些地區的民族,並沒有傳承這些古文明的文化,所以即使在這些地域上還保留著這些古文明的遺蹟,我們都只能說“他們曾經存在過”。

那麼中國是否亡過呢?如果你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那麼中國的確亡過,但要說明的是主體還是保留了下來!如果你認同中華文化沒有中斷,那麼中國就沒有亡!

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二十四史”將中國每一個朝代的歷史都記錄在案,這在其他任何國家中都是很難做到的!什麼“崖山之後無中華”,也是無稽之談。所有的文明都在不斷地發展改變著,不可能一成不變!有了發展才能讓文化更好地保留下來!

中國古代帝王入主中原並統一中國,便認為自己已繼承大統。而繼承大統之後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為前朝修史,將前朝的歷史記錄下來早就成了中國官方的傳統。即使是元清兩朝也沒有能力說自己推翻這一傳統,自己再去杜撰出一個所謂的五千年文明史。雖然官方修史之時會粉飾自己的罪行,極力貶低前朝的帝王。但這一約定俗成的傳統,已經成為中華文明不會中斷的一個最有力的證據。

有人總在說元清兩朝對漢民族的大屠殺。是的!我也痛恨!但統治者對百姓的屠殺還少嗎?即便是漢民族中的帝王,他們登上權力的巔峰,哪一個不是手上沾滿了鮮血?哪一個敢說自己從沒有殺過一個無辜的人?只有到了現代,自由民主才深入人心,人們才開始排斥和反對專制統治!我們現在的民族觀誕生在民國時期,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的知道並開始踐行“民族主義”。

又有人會說,那麼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不就也能這麼去粉飾了嗎?不!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才誕生了如今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是現代意義上的一個新的民族,我們繼承了前代的文明和傳統,但我們一樣痛恨前代帝王的那些殺伐。而日本來犯,我們不會允許我們這個“新生的民族”遭人踐踏!我們反抗不單單是因為日本人是一個外來民族,更是因為人的生存本就是最基本的權利!不得民心者,休想在中華大地上肆意妄為!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王賀羽


國,從來沒有亡過。

政權,更迭過許多次。

真正的亡國,是徹底的消失,連文化一起消失。

比如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上的文字,至今無人在用,也沒有對應的傳承。

古埃及的文字,現在也只能解讀很小一部分,中國可能就三五個人學這方面的知識,全世界也沒幾個。

印度就不用說了,最古老的那個印度早就沒了蹤影,哈拉巴文明的遺蹟,1922年才出土。你能想象,中國1922年發現有三皇五帝,周天子留下的遺蹟,然後再說自己是他們後裔麼?中國是有史書記載的。即使以現代印度來算,他們也在用英語說自己的印度人,用官方語言英語說自己有古老文化,簡直是在搞笑。

其他的文明,匈奴沒有文字,古羅馬傳承到今天有意大利。但是文字已經變化很大。

中國之所以能留到今天,漢字的功勳不可磨滅。

字母語言,語音變了,單詞跟著也就變了,時間長了就變成了兩種語言,而漢語不會。南腔北調,寫起來都一樣。

現在所謂的亡國,是指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南宋滅亡。還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明朝滅亡。

問題來了,是誰逼的陸秀夫跳海的,南宋最後的二十萬軍民是輸給誰敗在崖山的?

張弘範。

張弘範生在哪裡?河北保定。

他說什麼話?河北官話。

河北當時屬於金朝,金被滅後屬於蒙古。但是張弘範本身是漢人。

再說襄陽之戰,為什麼蒙古死了蒙哥大汗還是打不下來?因為襄陽水軍厲害。

那麼為什麼最後忽必烈又打下來了?

因為襄陽水軍將領劉整,被賈詡排擠,投降了。

最後宋主要是被誰滅的?主要被投降的漢軍首領。

那麼元主要說什麼話,用什麼記載歷史?

漢語。

清朝就不用說了,情況差不多。現在滿語都快失傳了。

現在滿族和蒙古族都是我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如果非要說亡國,那麼最初周天子被滅,那就是徹底亡國了。

漢語為什麼叫漢語?因為漢朝啊,秦始皇是不是漢族?

當然不是啊,秦始皇是華夏族啊。

中國這塊土地上的文化從來就是吸收與包容,要不然你以為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充話費送的麼?

文字、歷史、文化都有明確的傳承,我們今天說的話,有三分之一的成語是2000多年前的人留下來的,大概90%的成語是清朝之前的。

自始至終都是這一群人生活在這裡,政權被人搶走了幾次後來那些人也成了我們的一員。

如果皇馬輸給了馬德里競技,馬德里競技統治了10年歐冠西甲,最後皇馬又殺回去奪回了歐冠和西甲冠軍,然後宣佈收購馬競。

所以,皇馬亡了?

沒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