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上百元的寶貝無人問津,農大叔卻說出攤一年比打工強,爲啥?


在農村,有這樣一種習俗,會在空曠的地上或者人流眾多的街頭隔五天逢一次集市,面向的顧客大多是周圍村莊的農家人,生意人大多是本地的零散經營者,這便是我們俗稱的農村大集。在不同的農村地區,農村大集大同小異,雖然發展不同,但依然是居民日常居家購物的理想場所。這是沂蒙山區某地的農村大集,四旬年紀的大叔擺攤做零售生意。

大叔經營的攤位是古玩生意,有各類古錢幣、銅製品、瓷器、古書籍、印章等等,大叔介紹說,這些普通的古錢幣售價1元一枚,品相好、年代久遠的古錢幣有2元一枚的。

據瞭解,大叔是農村大集周邊的居民,農忙時節一般在村裡忙碌自家地裡種植的各類農作物,非農忙時節便在集市的這處角落做古玩擺攤生意,月復一月,年復一年。通過與大叔聊天得知,攤位上所售的這些物品是定期從農村走街竄戶低價收售的,然後經過簡單的整理擺在攤位上出售,通過賺取差價賺錢。

看起來顏色舊的碗,一件150元,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大叔說,別看這碗舊,但是正宗的古玩貨,是當今人們收藏的寶貝。

攤位上擺放的銅製品,這是一隻蛤蟆,不知道這些銅製品是不是人們俗稱的古玩,售價120元一件。

人們之所以稱之為古玩,是因為年代久遠,有收藏價值或者能撿漏,但是這位農民大叔的攤位上物品繁多,看起來卻沒有顧客光顧,編者覺得很意外,這些基本是價格上百元的寶貝,怎麼一直沒有顧客詢問、瞭解。

這些看起來年代久遠的瓷器,是大叔上月從偏遠的地區收購的,大叔說,這兩年瓶裝的瓷器每年600元,不摻假是正宗的年代貨,購買讓你撿漏一次。

大叔說,想這類小飾品類的不注重賺錢,主要靠吸引,這個古玩生意雖然平日看起來不繁忙、不熱鬧,但是有些商品售價高,由於基本是低價收的,然後高價賣出去,有的一件就能賺三四千元,看著不起眼,其實一年的收入比打工強,而且不累。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多日不開張,開張一次吃數月,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