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場外之戰:假票、黃牛VS區塊鏈

世界杯场外之战:假票、黄牛VS区块链

世界杯场外之战:假票、黄牛VS区块链

作者/坎村 Tao Jin 設計/大腳 編輯/Tom

昨天,俄羅斯世界盃開幕。

對於中國球迷而言,除了此前白巖松吐槽“中國除了足球隊沒有去,其他的都去了”之外,現實又給他們一擊“暴擊”。

6月14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突然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出了一條信息,信息中稱,有多家中國旅行社和球迷向使館反映,一家俄羅斯公司訂購了2018年世界盃球票,但迄今未收到球票,造成無法入場觀看。

為何大使館會突然發出這條消息?

據悉,本屆世界盃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假票案件,涉及虛假球票1萬餘張,其中有3500張流入中國,涉案金額高達1億美金,目前俄羅斯政府已經介入此事。

世界杯场外之战:假票、黄牛VS区块链

事實上,在體育賽事、演出表演等現場娛樂活動方面,假票僅是目前票務代理平臺存在的問題之一。由於票務代理平臺聚合了大量演出/賽事供應商,在用戶規模上比主辦方有優勢,其發展主要依賴於獲取上游供應商資源和拓展下游用戶流量的能力。但是,這種中心化在線票務平臺問題還存在:

1.活動組織者難以直接觸達最終用戶,結算週期長、渠道成本高

票務公司僅提供一個便於購票的平臺。由於過長的票務供應鏈,導致信息分散在各個市場主體那裡,活動組織者無法有效收集粉絲數據和真正有價值的流通數據。此外,該種模式下會導致渠道成本過高,結算週期長。

2.二級市場交易無法追蹤

因為熱門演唱會、體育賽事門票數量有限,門票也不可以延期交貨,所以稀缺性無法規避。二級市場溢價空間取決於市場浮動,市場浮動根據粉絲的購買熱度,粉絲購買熱度決定票的稀缺性,這是個非常活躍的市場。傳統票務憑證一旦售出,再次售賣時流轉信息無法追蹤,所以活動組織者無法獲得二級市場的收益。

3.黃牛“囤票”

一些不規範的票務公司把主辦方給的票通過黃牛渠道來哄炒價格,從中牟取利益。大量票源在黃牛手中,難以追蹤。儘管現在出現電子發票,但是依然無法解決電子票二維碼流轉中的截屏複製問題。

票務市場存在的這些問題,一方面導致體育賽事、演出表演活動帶來的價值被中間環節“佔據較多”,活動主辦方實際得利較少;另一方面,中間環節增加成本的負擔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影響了粉絲的利益。

區塊鏈機會

針對票務行業代理層次過多,黃牛氾濫、一票多賣、假票、信用缺失等諸多痛點,實際上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來解決。

對於演出方,演出方在區塊鏈平臺上出售門票時,可以省去中間公司的費用以及防偽的費用,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

而對於消費者,一方面,區塊鏈憑藉哈希函數和時間戳技術,為票據打上了不可篡改的烙印,保證票據的真實性,防止消費者因購買假票而遭受損失;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杜絕黃牛囤票高價出售的現象。

因為在區塊鏈上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任何人都可在上面獲悉最新的票據價格和交易訂單,黃牛利用信息不對稱來囤票高價賣出的行為無法實現。

世界杯场外之战:假票、黄牛VS区块链

那麼,票務區塊鏈又該如何實現呢?答案是通過智能合約完成去中介化的效果。

在售票環節,要首先考慮票務區塊鏈的設計,所有購票渠道都能面對同一個主辦方。

假設主辦方能夠把他們發佈的每一個項目都公開到區塊鏈,讓所有想賣這張票的人,公開、公平去觀察主辦方所定義的一個智能合約,從而估算你的票務銷售能力——可以知道你賣掉了多少張票,在什麼時間內有多少獎金。甚至可以知道什麼樣的時間內賣不出多少票,你會有多少懲罰。這個過程,智能合約將會利用代碼來執行。

例如,在每場演出就創建一個智能合約,合約內置初始發售、用戶轉售等功能。

初始發售時就是票務公司官方賣票,設定好總量和兌換比例,和ICO的那些智能合約相似,操作並不是很難;而用戶在轉售時也通過智能合約完成競拍及交易行為,這有點和加密貓相似。

當消費者到活動現場觀看時,掃碼支付自己的代幣就可以了。實際上,讓驗票變成了一筆轉賬,收到了轉賬就代表消費者驗票成功了。

實際上,這種區塊鏈不需要挖礦,也不必做成公鏈,可根據業務場景做成聯盟鏈甚至私鏈,共識機制用PBFT就好了。用戶下載個錢包app即可,和區塊鏈相關的操作只有簡單的轉賬行為,可以做到對用戶透明。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智能合約內設置最大轉售金額,從而避免黃牛搶票的問題;而且當某一用戶有轉售需求時,直接賣出自己的代幣就可以了,還避免了可能買到假票問題。

市場如何

票務區塊鏈未來市場發展到底潛力如何?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隨著居民收入不斷增加,人們在教育文娛方面的消費比重穩步提升,消費升級趨勢在不斷增強。

世界杯场外之战:假票、黄牛VS区块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