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東西”,四年後我們再會!
就像是命運的輪迴,從1998年的法國世界盃到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時隔20年,克羅地亞隊和法國隊再次相遇,這次兩隊一較高下的舞臺從半決賽變成了決賽。在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浪漫的法蘭西和狂野的巴爾幹碰撞出世界盃決賽場上的新火花。
這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開場18分鐘,克羅地亞前鋒曼朱基奇烏龍進球。但他們並沒有慌亂,10分鐘後,佩裡西奇扳平比分。但35分鐘時,佩裡西奇在防守時手球,遭到點球之刑,法國隊7號格里茲曼罰中。58分鐘、65分鐘,法國隊博格巴、姆巴佩接連進球。68分鐘時,曼朱基奇又扳回一分。最終比分定格於此,法國隊以4:2戰勝克羅地亞,捧得法國曆史上第二座世界盃,重演了20年前的輝煌。
法國贏得世界盃,但克羅地亞並沒有輸。世界盃決賽已經很久沒這麼好看了。世界盃歷史上的決賽,常常是保守至上,雙方各自含一支磨牙棒,溫柔互撩。但面對以逸待勞、戰術求穩的法國隊,此前已經連續三場打滿120分鐘的克羅地亞,即便有體力上的劣勢,卻依舊打出了酣暢淋漓、鍥而不捨的攻勢足球,贏得了全世界球迷的尊重和喜歡!
克羅地亞,以及克羅地亞足球,再一次站在全世界面前,讓更多人認識了它們。
克羅地亞狂想曲
於很多人而言,克羅地亞是一個陌生的國度。說起歐洲,他們腦海中冒出的,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
克羅地亞的確是一個“小國”,它人口僅有420萬,相當於廣州的白雲區+番禺區;它的建國曆史也很短,它是1992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之後,才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於世界的。
很多人對克羅地亞的前身南斯拉夫並不陌生。南斯拉夫這個國家如今已從地圖上消失,但在20世紀卻也算是聲名遠播,雖算不上世界級大國,但卻能稱得上巴爾幹半島乃至近東的區域性強國。
不過,在20世界80年代蘇東劇變後,南斯拉夫土崩瓦解,分裂為南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南聯盟2003年重定新憲法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2008年科索沃“獨立”。
克羅地亞是最早選擇從南斯拉夫獨立的,付出的代價就是從1991年到1995年的戰爭,克、塞兩族有超過2萬人死亡,50萬人流離失所。古典鋼琴大師馬克西姆-姆爾維察創作了世界名曲《克羅地亞狂想曲》,激昂高亢的旋律,訴說了飽受戰火洗禮後克羅地亞灰燼中的殘垣斷壁,夕陽倒映在血淚和塵埃之中的悲慘的畫面。
“我會為克羅地亞踢球”
長達六年的內戰曾讓克羅地亞人絕望,好在還有足球。
對足球的熱愛,早就鐫刻在這片土地人們的靈魂中。曾幾何時,南斯拉夫一直是世界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那群巴爾幹半島上才華橫溢的小夥子們一度征服了世界上的無數球迷,那時的南斯拉夫擁有“巴爾幹三個火槍手”薩維切維奇、普羅辛內斯基、潘採夫,擁有斯托伊科維奇,擁有博班,擁有米賈托維奇,還有那個左腳能拉小提琴的達沃·蘇克……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南斯拉夫足球的巔峰時刻,那時候足壇都這樣傳說“上帝將足球天賦平分給了巴西和南斯拉夫”。可隨著南斯拉夫的解體,曾經並肩作戰的蘇克和薩維切維奇,博班和斯托伊科維奇一夜之間成為“敵人”。
但歷史證明,上帝並沒有將賦予南斯拉夫足球的天賦收回。巴爾幹雄風,依舊在克羅地亞身上釋放。1998年,獨立後首次殺入世界盃的克羅地亞便震驚世界。他們連續戰勝德國、荷蘭獲得第三名。之後,克羅地亞便扛起了前南國家足球的大旗。
民族的多災多難、對足球的熱愛、足球所具有的民族凝聚力,讓克羅地亞足球從不缺故事。在克羅地亞隊陣中,有不少人經歷過動盪的童年。戰亂中,很多人選擇了背井離鄉,洛夫倫、曼朱基奇隨家人遷居德國、科瓦契奇出生在奧地利、拉基蒂奇生於瑞士……
但大部分人只能在痛苦中煎熬。莫德里奇的祖父在戰亂中身亡,家中房子被燒燬,和家人一起成為了難民,他曾在扎達爾的難民營生活了整整7年。在中超效力的耶拉維奇回憶說,因為成年男人都去打仗了,他們那時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有足球的孩子就像上帝一樣”,沒球的,就隨便踢些什麼。而他連鞋都沒有,到14歲時,才有了第一雙球鞋。
每個國家都希望借世界盃來證明自己的國際地位,或許對於克羅地亞尤甚。在戰亂中成長的一代人,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比任何人都深切地知道“有國,才有家”。而足球就像是最強的粘合劑,讓每一個人的家國情懷再度集合在一起,一切是多麼來之不易,一切是多麼彌足珍貴。
拉基蒂奇的父親年輕時也踢球,去瑞士後找了一份建築行業的工作。拉基蒂奇描述自己踢球的動力時說,“很多時候,我都感覺我正在實現兩個人的夢想。”
他成名後,瑞士和克羅地亞國家隊都邀請他加入。他在作出決定後,想和父親開個玩笑。
他說:“我會繼續為瑞士踢球”。
父親說:“好的”。
他又笑著改口說:“不,我會為克羅地亞踢球”。
父親哭了起來……
“最好的東西,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法國隊贏得冠軍,但克羅地亞隊的莫德里奇加冕了本屆賽事的最佳球員。
前兩場小組賽,莫德里奇用一記點球和一腳遠射,幫助球隊取得連勝,為克羅地亞晉級十六強打下了基礎。進入淘汰賽後,克羅地亞隊連續3場打滿120分鐘,莫德里奇一直都是場上奔跑最賣力的人。進攻時,他帶球突破為隊友送上妙傳;防守時,他積極攔截屢屢搶斷,從不懈怠。
雖然一共只打入兩粒進球,但這位老將依然用出眾的技術和不知疲倦的奔跑,得到了所有人的掌聲。在世界盃決賽前的6場比賽裡,莫德里奇的跑動總距離達到39.1英里,約63公里,這一數字在所有參賽球員當中排名第一。他是克羅地亞隊當之無愧的靈魂人物,一如當年的達沃·蘇克。
在決賽前,一段珍貴的視頻畫面被克羅地亞媒體意外找出——5歲的小莫德里奇在家鄉放羊。
1985年,莫德里奇出生在一個與他姓氏相同的村落,他的父母曾是附近毛織工廠的工人。作為家中長子,莫德里奇出生後,最常做的事是放羊。
在克羅地亞媒體《24小時報》15日曝出的一段視頻中,一個孩子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放羊,他一頭金髮,穿著明顯不合身的外套。
《24小時報》寫道:“在韋萊比特山腹地,攝像機鏡頭捕捉到了莫德里奇的珍貴畫面,當時年僅5歲的小盧卡穿著明顯大一號的外套,在韋萊比特山的山路上放羊。這是一段拍攝於將近30年前的珍貴視頻。”
該視頻的拍攝者叫Pavle Balenovic,他於1990年在克羅地亞拍攝有關狼的紀錄片。當年Pavle Balenovic在拍攝這則視頻時,路過了莫德里奇家。他說,莫德里奇家都是很好的人,他們家正好是在一個狼的棲息地附近。但這原本幸福的一家卻因戰爭而支離破碎。莫德里奇的父親被強制徵入了克羅地亞軍隊,而祖父也死於戰亂。隨後他們一家只能流落扎達爾,直到莫德里奇的足球天賦被髮掘,成為有收入的職業球員……
在戰火中成長,帶著沉重經歷的莫德里奇,早期的性格其實有些內向、甚至封閉。但長期的職業生涯,讓他逐漸從青澀走向成熟。尤其是成為克羅地亞隊的核心和隊長後,他負責、擔當的一面顯露了出來。他滿場奔跑,不知疲倦;他團結隊友,失利時鼓勵大家,遇到不平時第一時間站出來……他的魅力從不止於足球。
莫德里奇的座右銘是:“最好的東西,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誰能想到,當年戰亂中的一個放羊娃,20多年後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之一,帶領他的隊友一起創造奇蹟?最好的東西,從來不是唾手可得,但有志者、有恆心者得之。
莫德里奇、克羅地亞足球隊、克羅地亞,都是這句座右銘的最好證明。而世界盃之所以成為全人類的盛宴,或許也在於此,它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見證奇蹟,並帶給我們力量。
“最好的東西”,四年後我們再會!
閱讀更多 南風窗NFC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