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心 濃濃桑梓情——記甘肅隴原農林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文龍

拳拳赤子心 濃濃桑梓情

——記甘肅隴原農林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文龍

人物檔案

羅文龍,生於1960年,甘肅靖遠人,現為甘肅隴原農林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靖遠縣福唐種養殖農民合作社理事、靖遠縣人大代表。他先後榮獲靖遠縣“引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示範帶頭人”、“支援地方經濟發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創辦企業先後被評為白銀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靖遠縣“科技創新型企業”、 “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示範單位”、 “萬畝文冠果及中藥材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環境綠化先進單位”、“愛心救助企業”。

搏擊商海 勇立潮頭

身姿挺拔端正,走路大步流星,軍人出身的羅文龍像一陣風走進了辦公室。提起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經歷,還來不及喝上一口水,便立刻打開了話匣子。“在部隊的生活對我磨鍊很大,讓我學會了不怕吃苦、敢於拼搏,一輛自行車就敢闖天下。”羅文龍這樣回憶道。

1981年從部隊復員後,羅文龍靠著部隊上學會的照相技術,騎著一輛自行車,揹著一個照相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這條路一走就是六年。六年的時光,羅文龍的足跡遍佈靖遠的溝溝岔岔,不僅為他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為他找準了人生奮鬥方向。

搏擊商海展壯志,敢為人先秀乾坤。羅文龍說,“六年艱苦生活的磨礪,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轉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羅文龍從家鄉快速發展的經濟建設中看到了商機,他決心下海經商闖蕩一番事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羅文龍的家庭並不富裕,親人的思想也都非常保守,自己微薄的積蓄不足以支撐一個年輕人的創業夢想。沒有資金、沒有人員,這是他遇見的第一個難題。

信之愈堅、行之愈篤。“不管有多大困難,我從來沒有後悔過、退縮過,砸鍋賣鐵我都要把這件事幹成。”羅文龍想起當初的決定,仍信心滿滿。沒有資金,他就東奔西走湊;沒有人員,他就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終於,他組建起了自己的建築工程隊,邁開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靠著頑強奮鬥的拼搏精神和誠實守信的個人品質,他迅速積累起了自己的人脈資源,打開了資源市場,甘肅恆達制袋廠、甘肅萬盛達機械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個公司接連誕生,業務遍佈新疆、內蒙古、廣東、重慶等地,參與了多條國家高速公路、鐵路工程建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積累,公司固定資產達4000多萬元,創造就業崗位3000多個,創收1.2億元,公司口碑在業內廣受好評。

不忘初心 回鄉創業

靖遠縣東昇鎮保安村、上淌村位於海拔2100多米的山區,土壤肥沃,空氣清新,地理優勢得天獨厚。二十多年前,當地農民逐水而居,陸續遷往興電工程灌區,4萬多畝土地無人耕種,撂荒多年。多年來,羅文龍只要踏上家鄉的這片土地,看到眼前大量耕地撂荒的場景,心裡每每不是滋味,逐漸萌生了要讓這些土地生金吐銀的想法。

作為一名農村走出的企業家,回報家鄉社會,帶動當地經濟,是羅文龍回鄉創業的初心。事業有成的羅文龍將發展的目光投向了家鄉靖遠縣東昇鎮,渴望能夠在家鄉建功立業,創建了甘肅隴原農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並與靖遠縣供銷合作社合作入股成立靖遠縣東昇鎮供銷合作社,共同打造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五年來,公司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流轉兩村農戶閒置耕地2萬多畝,經過土地改造後,成功種植文冠果15000畝、苜蓿草3000畝、中藥材1000畝、小雜糧500畝、百合100畝,同時引進併成功試養土雞、火雞、鴕鳥、孔雀等特禽。

五年來,有苦有樂;五年來,收穫滿滿。曾經的撂荒地,現在放眼望去,已變成鳥鳴啾啾、果樹成蔭的綠色莊園,一幅再造秀美山川的宏偉藍圖正在緩緩繪就!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是靖遠人,我的根在靖遠。即使走的再遠,家鄉永遠不能忘記。能為家鄉出點微薄之力,我很欣慰!”羅文龍指著自己面前的莊園滿懷深情地說道。

投身脫貧 造福桑梓

羅文龍的家鄉靖遠,由沿黃自流灌區、高揚程提灌區和乾旱半乾旱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構成,屬國家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是全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目前還有6.1萬貧困人口尚未脫貧。

自回鄉創業以來,羅文龍心裡一直惦記著養育他的家鄉靖遠,一直牽掛著還未脫貧致富的父老鄉親,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上。他說,“造福桑梓,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應有的社會擔當。”

羅文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的道理,積極探索產業扶貧與農村“三變”改革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深入開展黨群創業互助活動,採取“公司+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農民以流轉土地入股變為股東,在每畝土地保底分紅20元的基礎上,按照利潤收入的20%分紅給農戶,10%分紅給村集體,70%歸公司所有,實現利益共享,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過去啊,在地裡種些莊稼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我把160畝地流轉給羅老闆,不僅能入股分紅,還能打工掙錢,日子比以前好過嘍!”東昇鎮上淌村村民張正傑拿著自己剛領到手的3000多元工資笑呵呵地說到。

羅文龍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還盤活了當地勞動力資源,公司招收附近5個村350多戶農戶到生產基地務工就業,累計創造就業機會3000多個。同時,他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累計為當地學校捐款50餘萬元,先後資助10多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每年對村裡高齡老人和殘障人士進行慰問,他的善行善舉,一時傳為鄉間鄰里的美談。

“愛我大美靖遠,建我綠色東昇。讓萬畝荒山披綠裝,讓家鄉舊貌展新顏。”這是羅文龍回鄉創業的力量源泉,也是他心中的美好畫卷。五年來的奮鬥歷程,寫就了輝煌,也寫滿了苦累與擔當。他在家鄉的這片熱土上,默默地為全縣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和就業創業貢獻著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他是靖遠的好兒女,更是老百姓最信服的致富帶頭人!(作者:乃新平、李兵、陳化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