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載 河南師範大學再譜新華章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從這個歷史節點上回望,承擔著精育良才、教育報國使命的河南師範大學(以下簡稱河南師大)所取得的成績是令人欣喜和驕傲的。40年滄海桑田,“厚德博學,止於至善”的指針始終未變,教風學風、學科建設、科研工作、服務地方,從基礎搭建到進入全新的快速發展時期,從特色專攻到綜合平衡,河南師大一步一個腳印,在40年後的今天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初心不改,問道求索

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剛恢復正常教學的新鄉師範學院就以數理化生4個係為根基,為新中國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急需的優秀人才,在全國樹立了新鄉師範學院的響亮名號。

在1978年4月21日的全國科學大會上,姚從工教授、周希澄教授、張嘉寶教授、丁承傑副教授的科研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同年,學校化學系楊清堂教授的科研成果榮獲全國醫學科學大會獎,同時獲河南省、新鄉市重大科技成果獎,數學系教師李少輔的科研成果榮獲河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

改革開放四十載 河南師範大學再譜新華章

資料圖:河南師範大學老校門(屈會超 供圖)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5年學校更名為河南師範大學後,河南師大邁入了全新的快速發展時期。1985年,河南師大生物系石惠恩副教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後,化學學院渠桂榮教授、原校長王健吉教授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教學技能高是該校的特色。在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最高級別的師範生教學技能創新大賽中,河南師大連續六屆在此項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團體成績連續五屆在參賽的全國45所師範大學中位列前三名,選手累計獲獎比例位居全國第一名,並且獲得第七屆大賽唯一一項最高獎——創新獎。

改革開放四十載 河南師範大學再譜新華章

資料圖:河南師範大學參賽選手參加中國師範大學理科師範生教學技能創新大賽並獲大獎(屈會超 供圖)

河南師大的實踐教學新體系切實促進了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2004年以來,學校3名本科生先後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014年,河南師大學生創新團隊核苷綠色合成研究團隊被評為全國百名“小平科技創新團隊”。2017年,河南師大學生彭昭傑獲得跆拳道世界盃團體賽冠軍。學校還先後獲得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校園戲劇獎、中國舞蹈荷花獎等藝術類三大最高獎項,成為全國同時擁有三大獎的唯一高校。

2007年,渠桂榮教授主持完成的“系列核苷生產新工藝”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技術成果在新鄉拓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產業化,讓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解決了2000多人的就業問題,打破了日本對國際核苷市場的壟斷,結束了我國核苷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並出口到美國、日本及西歐等地。

河南師大新能源材料研發團隊實現了以鎳氫電池材料、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為代表的原創性研發成果產業化。楊書廷教授帶領的團隊成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鄉片區三大優勢主導產業之一的“新能源電池及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動力源與智慧庫。其中,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在中科公司產業化後成為國內同行業中第一個替代進口的產品,為中國鋰電行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四十載 河南師範大學再譜新華章

資料圖:河南師範大學校長常俊標教授獲第十九屆專利獎金獎(屈會超 供圖)

雄關漫道,追夢華章

近年來,河南師大更是進入了各項事業發展的“快車道”。

依託化學優勢學科,河南師大“綠色化學與電源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選2017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學校成為河南省第二所入選國家“111計劃”的高校,實現了國家級創新引智平臺建設的重大突破,這成為學科國際化建設的標誌性成果。

以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為主要支撐,在2017全球自然指數綜合排名中,河南師大居河南省內高校第2位、全國高校第51位、亞太地區高校第110位。同年,化學、工程學2個學科持續進入ESI全球前1%,學校ESI綜合排名保持全省高校第2位。

2016年8月,河南師大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劉玉芳教授主持的“低溫光譜發射率測量實驗裝置”課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資助,項目執行期五年,直接經費735.99萬元,實現了河南省在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上零的突破。

2017年12月,河南師大校長常俊標教授作為發明人授權的發明專利在全國1554項參評專利中榮獲中國專利金獎,位居獲得專利金獎20項第一名。

2015年學校成為河南省第三所省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選河南省第二所國家“111計劃”高校。2018年年初,學校一次性獲批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

2018年1月8日,以校長常俊標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植物油菜素內酯等受體激酶的結構及功能研究”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8年4月,世界公認四大名刊之一的《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取得的七篇原創性研究成果,河南師大教師王萬同參與其中並作出重大貢獻。

河南師大保持和發展在基礎理論研究領域的優勢。近10年來,以河南師範大學為第一單位共發表SCI、EI源期刊論文3802篇。多項理論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Science、Nature、美國《物理評論快報》和《德國應用化學》等國際著名頂尖期刊。理論物理、物理化學、動物學、環境科學、細胞分化調控等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有較大的影響。

改革開放四十載 河南師範大學再譜新華章

資料圖:河南師範大學校門(屈會超 供圖)

新時代有新使命,當下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質量、人才培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學校將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進一步發揮精育良才、教育報國的職能,“學校將在學校強化內涵發展、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新徵程中,迸發出更加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發展活力,書寫師大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奮進之筆!”河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國祥說。(文 陳文傑 屈會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