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羣體和拋棄的嬰兒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對於中國股市來說,2018年,是又一個分裂的年份。

一些板塊被捧上雲端,即使它們的業績與估值遠遠背離;一些板塊遭無情拋棄,哪怕業績依然優異但估值已被打至歷史低點。筆者對此用數據做一番覆盤、比較,並聊聊自己的看法。

所到之處,請見仁見智。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就不提創小們了,覺得那玩意整體上有價值的,不用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就說說市場幾個主流板塊。

被市場擁抱的群體

先看一張筆者統計製作的表格,可以點擊圖片放大,請靜靜地、仔細的審看。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上面這三類10家公司,應該代表了今年整體走勢良好的群體。

市場的觀點是,這類公司,商業模式好,負債低,穩定增長,確定性高,所以給高估值。

商業模式好不好,咱不分析了,沒有那個水平。但好的商業模式,歸根到底,是要表現在業績上的不是?5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咱就看看5年業績增長到底配不配得上這個估值水平。

醫藥篇

先說6家醫藥醫療公司,按2017年業績計算的平均靜態PE(市盈率)79.5。這個估值高不高,但凡有點投資常識的都應該能知道。

我知道有人會說高估值對應高成長,成長股不能看PE,要看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呵呵,那G是怎麼得來的呢?用今年增長嗎?今年增長60%,給60PE,明年增速下降了,增長30%,然後把估值打對摺嗎?有這麼弱智的估值方法嗎?

正確的估值方法,是看一個相對長期的增速。

未來增速不好說,我們往前看5年,用5年複合增長率做G,這樣得到的結果是,6家公司平均PEG 4.0。貌似PEG低於1低估,高於1高估?

看個體呢,醫藥股的旗幟,恆瑞醫藥(SH:600276),確實是穩定增長,複合25%左右的增長率,的確不低了,但能配得上89倍PE嗎?

聽說恆瑞醫藥要看他的管線價值,說實話,我沒研究過,但要配得上這個估值,未來5年,繼續25%增長的話,業績增長兩倍,估值下降到30左右?30PE,估值低嗎?現在還在拿恆瑞醫藥的投資者,拿5年就為了0收益,得個合理估值?

說實話,我覺得30PE,真的很少有公司能配得上的。

雲南白藥(SZ:000538)和同仁堂(SH:600085),老牌中藥了,乍一看估值不是高的離譜,但12%左右的業績增長增長,怎麼也說不上是出色呀!

未來要重啟一輪新的增長了?誰知道呢?走著看吧。

其他3家,不點評了,解釋100PE左右的估值是合理的,真沒啥意思。不要說啥亞馬遜,世界上僅此一家。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消費篇

再說6家消費類公司,按2017年業績計算的平均靜態PE 48.5,而平均5年的平均複合增長率只有12.5%,平均PEG 2.59。

幾家白酒,去年都恢復了高增長,今年一季度也增長顯著,貌似開啟了新一輪的增長週期呀!

呵呵,我偷偷告你個秘密,A股市場有個特點,站在市場風口的時候,公司通常會把業績做得好一點,然後,在下行週期的時候,把積累的窟窿一次出清。

我可沒有說業績造假啊,會計嘛,就是一種合理的估計,業績多釋放一點還是少釋放一點,都非常正常。

二鍋頭【順鑫農業(SZ:000860)】,沒關注過,點評不了,但好像業績波動有點大,能不能持續增長,不知道,但70+的PE,還是不說了。

醬油【海天味業(SH:603288)】的業績,確實是贊,穩定增長不輸恆瑞醫藥,61 PE了,行業有天花板嗎?不知道,可能真的消費升級了。

榨菜【涪陵榨菜(SZ:002507)】,貌似業績有波動呀,也60 PE了?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成長藍籌篇

再來看4家成長藍籌,按2017年業績計算的平均靜態PE 38,對應5年的平均複合增長率21%,平均PEG 2.01。看起來舒服多了,至少比6家消費類的公司看起來靠譜。

看仔細一點,其實是海康威視(SZ:002415)大幅拖了大家的後腿,讓數據有點失真。

嗯,海康威視這家公司,咱沒仔細研究過,但至少看表面數據,絕對是一家值得看的好公司,等等,他家今年咋股價咋是下跌的?想不明白。

被市場拋棄的群體

再看下今年讓市場拋棄的群體。也請點擊圖片放大審讀。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地產篇

4家地產公司,按2017年業績計算的平均靜態PE 8.9,而平均5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23%,平均PEG 0.44。

等等,這個5年複合業績增長率竟然超過了市場認可的醫藥醫療,消費和成長藍籌,這不科學!

平均PE 8.9,貌似沒有低估到離譜?但事實上呢,地產公司的實際業績,遠遠要好於報表業績。

好到什麼程度呢?我大概估算一下,這4家公司,今年合計流量銷售大概是2.4萬億,合計權益銷售大概是1.68萬億,按10%權益利潤率來算,合計利潤1680億,4家合計市值7019億,實際PE 4.2。

權益利潤率有沒有10%?今年只會高,不會低。

不想單獨點評公司了,就想說一句,其中最低估的融創中國(HK:01918),今年實際大概PE 2~2.5,未來3~5年繼續增長。可能,3~5年後,PE接近1了。

好吧,市場認為,這個行業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毒瘤,需要割掉。如果你這樣認為,那麼,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就是建立在一顆毒瘤之上,大家真的是要自求多福了。

房價高不高?確實高。但解決的方法,就一定是崩潰嗎?

按我們以前的經驗,就是房價漲一段,然後強力調控按住,等國民收入水平上來,然後房價就顯得不高了。

10年前,北京3環的二手房,是1萬多每平米,當時也天天說是泡沫,那麼,以現在的眼光看,是泡沫嗎?

這一輪房地產調控,2016年9月開始的,快2年了,北京二手房價,基本跌幅15%吧。恩,再摁幾年,就不高了。

當然,以前那種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就能在一線城市輕鬆買房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沒趕上的,只能說,時也,命也,認了吧。怨天尤人,希望地產崩盤,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還有人說,地產暴利時代過去了,10%淨利率不可持續,恩,打點折扣吧,砍一半,龍頭5%的淨利潤率總有吧?龍頭已經微利了,這個行業的小玩家都沒法活了。

呵呵,即使這樣,4家龍頭,今年實際PE也就8出頭,貴嗎?

風險是什麼,融創孫總說,風險就是地買貴了。房價降了,地價就降了,大家頭腦就冷靜了,風險就下降了,你沒看見,現在房企拿地冷靜多了?

調控,真的是給整個行業降風險呀,怎麼大家一說調控,就跟要殺死整個行業一樣?真是荒唐。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保險篇

還有3家保險公司,按2017年業績計算的平均靜態PE 14.3,而平均5年的複合增長率竟然達到23.9%,年複合業績增長率也超過了市場認可的醫藥醫療,消費和成長藍籌。

其中,中國平安(SH:601318)的5年業績複合增長率竟然達到了34.7%,是參與統計的28家公司之首。

恩,我知道保險公司看淨利潤意義不大,其實,我以前也沒有仔細關注過保險公司的淨利潤增長率,今天一算,著實嚇了一跳。

其實,中國平安,早就不是一家保險公司,這是中國最好的金融+科技龍頭之一,未來,市場會給中國平安按市盈率估值的。

我們換一個維度,看保險公司的內涵價值和新業務價值:

平安內涵價值5年複合增長率23.6%,新業務價值5年複合增長率33.5%,當前PEV(市價和內含價值比)1.17;

太保(SH:601601/HK:02601)內涵價值5年複合增長率16.2%,新業務價值5年複合增長率22.8%,當前PEV 0.74,歷史最低估值;

新華保險(SH:601336)內涵價值5年複合增長率22%,新業務價值5年複合增長率23.7%,當前PEV 0.52,歷史最低估值。

保險行業,應該算是朝陽行業了吧?也就保監會除了個新政規範一下保單銷售,市場就把股價砸成這樣?

其實,影響已經過去了,平安6月新單開始增長了,增速還不低。新華整個2季度,保費收入都是超預期的。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銀行篇

再看3家股份制銀行,按2017年業績計算的平均靜態PE 6,對應5年的平均複合增長率8.6%。這個業績增長,確實不咋地。

事實上,銀行從2013年開始業績增速放緩,然後持續爆壞賬,大量利潤用來撥備,所以近幾年,業績一直低個位數增長。尤其去年,壞賬高點疊加息差低點,更是讓銀行業績捉襟見肘。

但是,好消息是,壞賬洪峰,基本過去了,息差低點,也基本過去了,銀行新一輪的增長,已經悄然開始。

你沒看見,去年已經有銀行不良開始雙降了?你沒看見,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持續走低,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持續走高?

你硬要說宏觀去槓桿,銀行會繼續很受傷,那我也沒辦法。宏觀這事,誰都能說兩句,但誰能說得清呢?

銀行估值低迷,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印象裡,從2010年開始就這樣,反正大家就是討論各種無法證偽的宏觀利空,但銀行業績到底受到了什麼影響?

我們再往前算5年,從2008~2012,興業銀行(SH:601166)這5年的複合增長率是32.2%,民生銀行(SH:600016)這5年的複合增長率是42.8%,招商銀行(SH:600036)這5年的複合增長率是24.3%。

我們把10年連在一起看,從2008~2017,興業這10年的複合增長率是20.9%,民生這10年的複合增長率是22.9%,招商這10年的複合增長率是16.5%。

在宏觀環境這麼差的10年,在天天被擔心要破產的10年,這個業績真的不差呀。

好了,不想多說了,不知道你在銀行股上賺到錢沒有,反正我賺到了前N桶金。補充兩個數據,興業銀行當前PB(市淨率)0.71,歷史最低;民生銀行當前PB 0.54,歷史最低。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AMC篇

2大AMC(資產管理公司)龍頭,平均PE 3.4,平均 PB 0.5不到吧,5年業績平均複合增長率25%。雖然中國華融(HK:02799)和信達中國信達(HK:01359)近5年都融資不少,有一定程度上得業績攤薄,但在這種超低估值水平下,真的不值一提。

恩,肯定是哪出了問題。華融籟小民是出事了,但是,你不能因為他出事了,就否定他前些年幹出來的業績。

AMC的資產,我相信大家誰都說不太清,但畢竟,財政部控股呀。天會不會塌下來,不知道,我們可以繼續看。

我知道,你會說,財政部控股,公司肯定死不了,但股東權益可以一把清零,就像金融危機裡的幾大銀行一樣。恩,有道理,但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有多高呢?我們看看會不會一把洗劫我們這些小股東。

我先等著看中報。反正都是賭,對我來說,拿著這種超低估值,大家預期快破產的標的,比拿著那些極高估值,大家給予極高預期的標的要安心得多。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再聊聊這個市場

公司業績和估值都說完了,再聊聊這個市場。今年的市場走的是相當的分裂,可以說,是在分裂中,逐波走低。市場看好的品種,走勢強勁,市場不看好的品種,就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分析整個市場為什麼下跌,很多人可以有很多長篇大論,比如毛衣摩擦,比如金融去槓桿,比如房地產要完,但我認為意義不大,重要的是,它就是下跌了。

下跌的時候,一點微不足道的問題都是利空,就像上漲的時候,一點微不足道的好處都是利好。

金融去槓桿,去年就開始了,但去年大家都不當大事,因為市場在漲,大家都比較關注大國崛起。

房地產,已經要完好多年了,去年大家也不當事,內房還翻了好幾番,倒是我自己,一直預期去年四季度,房地產銷售就要同比負增長了,但其實一直正增長到現在。

長期來看,決定市場走勢的,最終還是上市公司的業績,但短期,決定性因素卻是情緒。

不得不說,A股這個市場,經常極端的情緒化。

2010年以前,表現為群體性的急漲急跌,比如2007年雞犬升天的大牛市。

2010年以後,這種極端的情緒,表現為一種對不同板塊的極端分裂的看法。比如2010~2011,市場和現在如出一轍,嚴重看好消費類,看衰金融類,那時候,流行的是,喝酒吃藥逛商場。

當時,荒唐到什麼程度呢,有茅臺股東分析,可以拿出一部分錢,買入茅臺酒,喝掉或者存起來,這樣,可以提升公司業績,利好股價,股價的上漲可以覆蓋買酒的錢,這就成了一個永動機。

但實際上,理性的聲音是,一邊嚴重看衰銀行,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要賴賬,一邊嚴重看好高端白酒是不理性的。因為當時高端白酒的主要用於政務和商務消費,政府沒有可能性一邊賴銀行的帳,一邊喝那麼貴,那麼多的酒。

事實上,很快反腐就來了,而且,伴隨著著名的塑化劑事件。茅五瀘那幾年的業績,大家都看到了,反正我是沒看到非週期性。其實,回過頭來看,所謂的塑化劑,根本就不是事,那不過是大家的恐慌情緒放大了它。

中國股市的2018:被市場擁抱的群體和拋棄的嬰兒

當時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2010年底,廣發基金有基金經理展望來年,說他特別看好零售類公司,說市場的零售類公司大多30PE以上,但他還能找到20多PE,業績增長優良的公司。

然後,就是電商大發展,那些傳統零售公司,股價來年都被狠狠的摁在了地上。反倒是2012年底,被市場嚴重看衰的金融股,來了一次大爆發。

2013年的市場也是分裂,創小經過2012的暴跌,在2013年大放異彩,同時,伴隨著整個藍籌股的低迷。

就是那一段時間,南方基金的投資總監邱國鷺離職了,我想,這也跟他堅持價值投資,和整個公募基金群體格格不入有關,後來,邱總的發展,大家都看到了,確實是牛人一個。

但市場在2014年很快就反了過來,我想,那幾年的市場,也是大小盤股蹺蹺板這個梗的出處。

然後就是2015年神創的超級大牛市,伴隨著萬眾創新。在這裡我不得不又一次提到廣發基金,他們的某位投資總監號稱,他已經不看藍籌股了。呵呵,神準的反向指標。

當前的市場呢,其實就是把前幾年的某個劇本,放在今年特定的環境下,又走了一遍,在我看來,這就是2010~2011年的翻版。看吧,如果地方和房地產都完了,醫保會怎麼樣?藥價有下跌風險嗎?消費升級還要繼續嗎?

市場不會一直跌,跌,不過就是大家恐慌情緒的宣洩。

我想起去年年終總結的一句話,我覺得挺適合當前的市場,抄過來一下:“任何時候抄底的理由都不應該是跌得多,而應該是出現了曙光,市場卻孰視無睹”。

現在市場有實質性利好嗎?有的,你沒看見新華社連續發文力挺嗎?呵呵,別老跟我說4000點是牛市起點那個梗,跟這不是一回事。我看到的是,政策底,已經出來了。A股是個政策市,每次都是政策底先於市場底。

關於金融去槓桿,央媽說了,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充裕這個表述,歷史上不多見的,總要給市場喘口氣嘛。市場利率,不是在持續走低嗎?

估值底呢,看怎麼說了,我上面舉得好幾個標的,都歷史最低估值了,但全市場,貌似中位數PE 30,絕對值上,這怎麼都說不上低。

但金融地產,絕對的估值底了,就看市場底什麼時候來了,磨底的過程,每次都一樣,無視利好,但利好不會消失,它會慢慢堆積,最後引起質變。

反正就是個熬,跟前幾次一樣,只要業績有增長,就不怕熬,反而越熬價值越高,每次熬出頭,資產都上一個新臺階,看看這次會不會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