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餘飯後話東坡趣事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法,為"宋四家"之一,且工於畫。他學識淵博,才情卓絕,一生充滿著傳奇與妙趣。且與大家分享幾則蘇仙的妙趣橫生:

茶餘飯後話東坡趣事

蘇東坡


一天,蘇東坡去找好友佛印下棋,剛剛走進寺廟,東坡就高喊了一聲:"禿驢何在?"佛印和尚也不生氣,一本正經的回答:"東坡吃草。"旁邊人都一愣,他們兩人卻哈哈大笑起來。 東坡是笑話佛印的禿頭,所以喊:禿驢何在? 佛印回他:東坡吃草。是在說蘇東坡是驢,並且在"東坡吃草"呢,作為"禿驢何在?"的回覆,一語雙關。 雙方都無惡意,朋友之間的互相調侃竟如此精妙。


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個出名的才女,兩人常對詩對聯取樂。相傳蘇小妹是門樓頭,即前額突出。蘇東坡就調侃蘇小妹說:"未出門前三五步,額頭已至畫堂前。"蘇東坡臉形長,蘇小妹就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還未流到腮。"蘇小妹是窩窩眼,蘇東坡又道:"幾次拭淚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蘇東坡是個大鬍子,蘇小妹自然不肯放過。回詩道:"幾回口角無覓處,忽聽毛裡有聲傳。"兄妹倆誰也不讓誰,在善意的嘲諷中卻是樂趣無窮,相處甚好。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想起當日遭黃庭堅詐戲,心裡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餘。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茶餘飯後話東坡趣事

東坡與佛印

一天傍晚,蘇東坡又找到好友佛印和尚,一同泛舟江上。時值深秋,金風颯颯,水波粼粼,大江兩岸,景色迷人。飲酒間,佛印向東坡索句。蘇東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說。佛印望去,只見岸上有條大黃狗正狼吞虎嚥地啃吃骨頭。佛印知道蘇東坡在開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摺扇拋入水中。兩人心照不宣,撫掌大笑。原來他們是作了一副雙關啞聯。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詩(屍)。


這天,蘇東坡喬妝秀才,帶一家奴,前去遊覽江南風景聖地莫干山,見一座道觀,便和隨從一起進去討杯茶喝。道觀主持道人見他衣著簡樸,以為是個落第秀才,冷淡地說:"坐",回頭對道童說了聲"茶!"後來見他脫口珠璣,談吐不凡,料定有些來歷。老道立刻換了一副面孔。說聲"請坐",又叫道童"敬茶"。坐了一會兒,老道借沏茶之機,悄悄地向僕人打問,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蘇大學士、杭州剌史老爺到了,馬上把蘇東坡引至客廳,畢恭畢敬地說:"請上座",並回頭吩咐道童"敬香茶!"蘇東坡心想,出家人尚且如此世故,難怪世上人情淡如水。不覺暗暗發笑。老道人難得遇到蘇仙,便再三請蘇東坡留墨題詞。蘇東坡就把眼前發生的事實經過,寫了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這副對聯,詼諧有趣,把老道以衣帽取人,十分世故的形態和嘴臉,勾畫得維妙維肖。老道人見聯自知失禮,滿面羞愧。


有一年冬天,蘇東坡和他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去嘉興遊湖。逛到真如寺,天下起鵝毛大雪。蘇東坡手指天井裡的積雪說:"何不煮雪泡茶?"於是便吩咐寺內和尚備爐煮雪,待雪水煮沸,泡上穀雨前茶,父子三人品茶賞雪。蘇轍提議,請父親作對。蘇洵當仁不讓,做了一副對子云:

東塔寺和尚朝南坐北吃西瓜

春水庵尼姑自夏到冬穿秋衣

蘇轍想了想,也做了副對子:

雪落媳房媳掃雪

冰凍冰排兵敲冰

蘇東坡詠了這麼一聯:

雪瑞兆豐年

國泰保民安

雖然這對聯極為平常,但身為杭州剌史的蘇東坡憂國憂民的心境已是難能可貴了。這時,從寺外有人高聲吟道:

大雪紛飛,喜煞富人

雪融化凍,凍死窮人

原來是個落第秀才知道東坡煮雪泡茶,前來湊趣。三蘇邀秀才喝茶,並贈以銀兩。那秀才感激地又作了一句詩:東塔寺東坡亭東坡煮雪,雪瑞年豐 。下句未對出,後人都稱此為東坡亭了。大約過了幾百年,光緒年間才有人對出下聯:西湖邊西冷社西冷觀書,書奇畫異 。因為西冷印社就在"西湖邊",西冷是否一人,未作考究,算是一"得對"吧。


茶餘飯後話東坡趣事

蘇東坡與蘇小妹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後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餘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雲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的端起了最後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併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聯,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小妹則填: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 淡月失梅花。縱觀三人對聯,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暱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