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高新區:引智深發力,招商再升溫

◆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濰坊報道

談及“雙招雙引”,濰坊高新區招商促進局局長馬文泉7月13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自信滿滿,也不時流露出自豪。自信來自於近年間濰坊高新區上下對“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不懈探索和實踐,自豪則來自於濰坊高新區在此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在7月4日的濰坊高新區重點合作項目集中籤約儀式上,共有總投資67.9億元的40個項目集中籤約。2018年以來,全區共洽談項目242個,新簽約、註冊項目89個。在人才引進方面,已先後聚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3人、“萬人計劃專家”6人、省“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53人。

打造招商引資高地

東有青島,西鄰濟南,濰坊高新區在招商引資方面並不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可以說是夾縫中求生存,濰坊高新區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

但是,濰坊高新區也充分意識到自己所具備的優勢———有著雄厚的經濟資源,有著以濰柴、福田、歌爾為代表的三大龍頭企業。只要用足用活三大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通過產業鏈招商進一步拉長產業鏈,實行差異化競爭,沒有區位優勢照樣能蹚出一條新路。

濰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初寶傑表示,“實踐證明,拼政策、拼稅收、拼土地的招商方式不是長久之計,長此以往會把政府耗死。政府要做的是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濰坊高新區上下達成共識:政府不能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要與企業家“賽跑”,把企業建設現場變成政府部門工作場。

在這些觀念的引領下,濰坊高新區大膽創新、勇於嘗試,結合本地實際,採取以商招商、資本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創造出“星期日工程師”、設立招商扶持基金、招才引智“朋友圈”等創新舉措,極大地提升了招商工作質效。

濰坊高新區分管招商工作的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文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近年來,濰坊高新區圍繞建設國際化現代新城,瞄準新興、高端產業,創新以商招商、資本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通過優化工作機制、加大人才引進、資金扶持等措施,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人還是那些人,事還是那些事,可是效果卻大不一樣。打造出一個招商引資高地,並不是痴人說夢。”濰坊高新區對此頗有信心。

一個項目引來40億配套投資

濰坊高新區擁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用他們的話說是“夠分量”,而如何將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是擺在他們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濰坊高新區創造性地提出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的工作思路,既拉長了產業鏈又實現了招商新突破,可以說一舉兩得。

“我們的產業園已經吸引了10家零部件廠商,其中一期去年7月投入使用,共簽約7個企業,目前都已投產;二期正在建設,簽約了3家企業。10家企業計劃總投資40億元。”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尉言超介紹說,公司利用10餘年的時間研發出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並實現產業化,這10家企業都是為盛瑞傳動做配套的。

據瞭解,盛瑞傳動成立於2003年,2007年進軍汽車自動變速器行業,開始自主研發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11年中,盛瑞累計投資10億多元,成功實現8AT的穩定投產,並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專利金獎。

目前,盛瑞傳動8AT已形成年產25萬臺的生產能力,正全面推進年產30萬臺AT智能、柔性、自動生產線建設,並將於2018年底建成投產,全部達產後產能達到55萬臺。

在8AT研發的10年間,盛瑞傳動培育了多家核心零部件供貨商。為解決8AT批量投產後配套企業“遠、散、亂”問題,盛瑞在周邊規劃建設了配套產業園,實行“項目-產業園-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將分散在全國的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吸引到濰坊生產,著力構建“10分鐘供應圈”,與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確保供應安全。

從山東富祥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家進駐配套產業園投產,到去年的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陝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汽車零部件製造領域的“隱形冠軍”雙雙入駐,盛瑞傳動以商招商效果顯著。

尉言超表示,配套產業園的模式既有效降低了物流、包裝等採購成本,又便利了配套企業零部件送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產品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形成了發展多贏的大格局。

“盛瑞傳動8AT配套產業園是以商招商的典範。”馬文泉說,濰坊高新區正在複製推廣建設盛瑞8AT配套產業園的經驗做法,鼓勵支持濰柴、歌爾、福田、特鋼等骨幹企業,協同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和產業缺環項目,加速形成“一個客商帶來一批客商,一家企業落戶吸引多家企業投資”的以商招商新格局,積極打造骨幹企業群和“隱形冠軍”企業群。

資本、中介助力招商新模式

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除了以商招商,資本招商、中介招商也被濰坊高新區不斷強化。

在產業園的建設過程中,高新區還採用了工業地產模式,由城投公司拿地,按照企業的要求標準建廠,企業租用,且設置了回購條款,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企業現階段需要輕資產運營,土地、廠房暫時先不投資。”濰坊力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立峰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政府的上述做法可以讓企業集中精力搞研發銷售,公司的營收有望從去年的2000萬元攀升至今年的7000萬元到1億元左右。

目前,濰坊高新區總投資500億元的濰柴新能源動力產業園、總投資500億元的歌爾智慧城、總投資110億元的華滋橫切小鎮項目、總投資53億元的特鋼金屬新材料產業園、總投資58億元的中國8AT自動變速器生產製造基地、總投資60.4億元的福田山東互聯網企業產業基地等大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我們與金沙江聯合、盛景網聯、華控投資等投資機構合作,設立投資基金,在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同時,以‘資本+招商’模式引進優質項目。”濰坊高新區招商促進局人士介紹,此種方式可以發揮資本在識別篩選、資源嫁接、項目引進方面的專業優勢,提高招商和培育的成功率。

目前,金沙江聯合、華控投資等合作機構已推薦36個外地優質項目來濰坊高新區洽談,已與鑫精合、大邦生物、中諾恆康、華譽能源4個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優質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濰坊高新區還出臺了《關於與第三方機構開展招商合作的意見》,重點與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高力國際等國際知名第三方機構開展合作,利用其在引進全球知名企業方面的資源優勢拓寬招商渠道。

“第三方機構會掌握知名企業的投資項目、選址等信息,及時準確掌握這些信息對招商工作非常關鍵。”在濰坊高新區看來,招商工作要善於借力,且與第三方合作項目不落地不付任何費用,並不會增加政府負擔。

目前,戴德梁行推薦的法國佛吉亞銀輪尾氣處理系統項目順利落戶濰坊高新區,高力國際推薦的美國企業卡麥龍石油機械搬遷項目完成選址、進展順利。

專項資金助力招才引智

實際上,招商招來企業只能算是第一步,如何助力企業吸引需要的高端及普惠式人才來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更引人關注。

“現在歌爾每年都需要管理技術類人才、技師、應屆畢業生幾千人,另外還需要總監級高端人才幾百人。”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經理鄭偉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這些人才的引進,除了企業發展機遇、薪酬等方面的吸引力外,政府在吸引人才來濰坊工作方面,也提供了不少的助力。

“除了企業給的薪酬,政府還出臺專門政策支持人才來區創新創業,這對剛畢業的學生是很有吸引力的。”鄭偉說。

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濰坊高新區今年瞄準“緊缺急需”人才和優秀高校畢業生,專門出臺了兩個人才新政,對“緊缺急需”人才給予多方位立體扶持,實現了精準引才。同時,濰坊高新區著力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已經打造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招才引智政策體系。

濰坊高新區黨工委組織部副部長馬相坤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最終使用人才的還是企業,政府在出臺這些扶持政策前,都不斷地與企業溝通交流,並隨情況變化修改,目的還是幫企業吸引人才。

此外,濰坊高新區還引入清華啟迪、中科創新園組建濰坊藍色智谷,與機械科學研究院聯建山東省3D打印暨先進製造綜合服務平臺,有效導入高校院所的智力、技術要素,打造立足濰坊、輻射全省的技術轉移轉化中心。

而為了打造宜業宜居的人才發展環境,濰坊高新區建成人才公寓325套,做到高端人才隨時申報隨時入住;依託歌爾股份、盛瑞傳動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人才社區,配套建設專家別墅、國際化學校、醫院等設施,全面滿足國際高端人才生活需求。

經濟導報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濰坊高新區“雙招雙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山東省“雙招雙引”工作會議召開後,濰坊高新區堅持勇猛精進、再上層樓,掀起新一輪“雙招雙引”熱潮。談及未來的“雙招雙引”工作,受訪各級部門紛紛表示,只有徹底深化“放管服”改革力度,真正強化“店小二”式的服務,以過硬作風和優質服務全面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才能真正使大企業好企業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編輯李師全 陳德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