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可以,但要有自信的本錢,且不能自負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名大學生找工作的事。該大學生畢業於名校,在一年之內跳槽29次,最後進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究其悲劇發生,和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

  該生父親為普通公務員,一生職場不如意,所以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兒子身上,從小就教育兒子要有競聘意識,凡事都要做到最好。長期競聘意識的灌輸讓該生在成績等方面一直出色,家長很滿意。該生學習道路上可謂是順風順水,在成長期間沒有出現什麼意外,直到該生走入社會,問題才凸顯出來。該生先是在深圳順利進入一家企業,但是該企業的要求是所有新進員工試用期均為三個月,且試用期間需要在各個車間工作。這個要求是再普通不過了,也是很合理的,但是該生認為像自己這樣名校出來的根本就不需要到車間磨練,覺得去車間是對自己的一種蔑視,所以第一天沒幹完就瀟灑地和企業再見了。該生打電話和父母談起此事,語氣甚是自豪:“像我這樣的大學生,好工作多著呢,那家企業有眼不識泰山。”電話那頭的父母也給兒子打氣加油:“就是,這樣的企業咱還不稀罕呢。早退出來好,在裡面也是耽誤時間和前程。”該生獲得了父母的認同,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和思路是正確的。後來他連續進了28家企業,均以在企業得不到重視、受部門領導嫉妒、企業庸才當道、企業沒有前途等原因閃電辭職。辭職得快,工資什麼的當然也就沒賺到多少,父母給的生活費倒是花得精光了。從小就生活“一定要活得比別人好”的語境下,這個孩子自尊心極強,雖然頻繁辭職得到父母的默許,但是他不願意被任何人瞧不起,包括父母。最後,他餓倒在街頭,被城管部門送到了救助站。父母去了救助站把他領回家,發現其神情恍惚,趕緊送到精神病院治療兩個月,情況才有所好轉。

  綜觀該生一年來的輝煌戰績,不禁讓人感慨萬千:一個企業不識貨是正常的,要是所有企業都不識貨,那肯定是你自己不正常了。認知出現偏差,外界及時干預或者自己控制力強,矯正過來還是相對容易的;要是偏執到鑽進了牛角尖裡鑽不出來,那就很危險了。該生在腦子裡已經認定自己是最優秀的,自己理應比其他人更容易得到一切,比如地位、金錢等。眼高手低是那些不自量力的大學生亟待克服的致命弱點,這些現象包括:不明白人外有人,恃才自傲,實際工作卻很幼稚;平常工作中心態浮躁,不肯腳踏實地,幻想一步登天;不尊重團隊合作,只顧想著突出表現自己個人能力,導致團隊失去凝聚力;以為其他人都在嫉妒自己,並處處受到他人打擊,致使自己得不到重用和升遷......

自信可以,但要有自信的本錢,且不能自負

  大學生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內心充滿自信是一件好事,這樣可以讓自己滿懷鬥志,不被生活擊垮。跌倒了,再站起來,回頭看看那坑是圓的還是方的,想想是什麼原因使自己倒了,然後繼續前行,沒什麼大不了的。人在行走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路障,有的細心一點就可以避開,有的在暗處難以發現,咯了一下腳,疼會兒就好了。關鍵在於,自己要有這個意識,高昂著頭走路,不注意腳下的路況,會吃虧的。作為剛踏入社會的“新人”,大學生不妨放低身段,眼睛朝下看,多聽聽別人是怎麼說的,多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多想想自己應該怎麼說、怎麼做……

  有句話說得好,你把自己當做什麼,你就是什麼。你把自己當做金子,就是金子;把自己當做土坷拉,就是土坷拉。金子總會發光的,土坷拉也是有用的,各有所長,只要能各盡其用就好。誰能說金子就一定比土坷拉高貴呢?說到底,做什麼只是一種形式,這是給自己做個定位。在這個定位裡,只要自己盡最大的努力了,實現了預期目標,就是成功了。然後,再重新定位,繼續走自己的路,成功就會一個接一個到來。成功其實是一種感覺,一種積極的感覺,它是每個人達到自己理想之後一種自信的狀態和一種滿足的感覺。因為自信,因為明白自己是誰,距離成功就很近。

  自信與自負其實懸在一線間,稍微有所偏差,性質就變了。大學生找工作,自信相當重要,每個企業都渴望得到充滿自信的人才。而自負,則是大學生的絆腳石,不但會讓你遍體鱗傷,更可怕的是你傷了卻找不到原因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