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优秀的人越勤奋?不一定!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专栏作者 阿秀)

如果说讲战略的勤奋是最高层次的勤奋,讲方法论的勤奋是第二层次的勤奋,那拼体力的勤奋就是最低层次的勤奋。

越优秀的人越勤奋?不一定!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很多人的勤奋都是低层次的勤奋,他们的勤奋有个显著的特征:不动脑子,只甩膀子。

我见过的很多创业者都有这种特征,互联网方向的创业往往就是做社交、做电商、做游戏,再之前一窝蜂做过搜索,实体创业的要么就是做饭店、美甲店、服装店。

不是说这些领域不好,而是这些创业者往往其实没怎么动脑子,也对这些行业认知不深,他们之所以想杀到这个领域里来,纯粹是因为他们看过某些人做这个东西,赚了钱而已。

但关键问题是,别人赚过钱的活儿不一定适合你,看着水浅的行业反倒可能水又深又浑,就像开饭馆的学问真是挺大的。

越优秀的人越勤奋?不一定!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我年初参加新榜大会,听到樊登老师讲了一个例子:有本书叫《反脆弱》,告诉我们要想致富,饭店这种业务千万不能碰。

饭店盈利的上限是可以看到的,一般的饭店一天也就中午和晚上两个流量高峰,加上饭店的接待能力是固定的,收入天花板是很明显的。但是饭店盈利的下限却摸不到底,如果一家饭店不好吃或者不被用户接受,那真是投多少钱赔多少钱,而且还是一开门就赔的那种。

一个收入有上限,赔钱没下限的业务,你愿意干么?我们往往对此一无所知,更不会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只会觉得有的饭店很赚钱,我也能干,只要我努力,那也能挣钱。

越优秀的人越勤奋?不一定!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讲方法论了,总体上是件好事儿。你会发现讲方法论的人落地能力特别强,整体工作效率也很高,工作交到他们手上你可以很放心。

这些人更愿意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更愿意想办法向别人学习,来获得成长,但是也有很多人中了方法论的毒,贪多嚼不烂。  

我带过一个实习生小夏,他懂的方法论比我多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他的工作能力我却不敢恭维。每次拿到任务,他都会画一个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和执行路线图;工作的时候,他会设置很多番茄钟,戴着耳机让自己专注工作;每次组内汇报总结的时候,各种成长领域大牛的各种理论、方法他都能说得上来,那个熟练程度让我叹为观止。

本来我对小夏还是很欣赏的,可后来我发现,每次交给小夏的工作他常常完不成。别人花四小时写完的文章,他要花六个小时,因为手绘思维导图还要两小时;别人需要二十分钟就能沟通清楚的事情,他要一个小时,因为他还要花四十分钟把自己想说的东西画成一个金字塔来讲述。

如果说这些图片要展示给领导和同事,那我举双手赞成,可是小夏就算是写个很简单的新闻通稿,也要先画思维导图,就有点尴尬了。

这种人就像《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天下武功没有不知道的,可是一方面聚焦方法却不知道真正能够决定人生的问题是什么,另一方面缺乏对自我的战略规划。

越优秀的人越勤奋?不一定!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所谓的战略并不是大而空的,它是包含了长期愿景、中期目标和短期发展路径的综合方案,定好了方案才能让你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愿意花时间规划战略的人往往目标性更明确,他们做的无用功更少,效率更高,在自己位置上作出的成绩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但现在常见的情况是:年轻人愿意谈战略,但实际上对战略一无所知,既提不出真正有效的战略,也不会规划战略;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谈战略,因为既定的思维框架太多,而且产生了惰性,大脑里很少有时间思考战略。

那么,不同阶段的人应该怎么规划战略呢?

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刚入行的年轻人,谈战略,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外部环境比如企业战略,关注岗位需要你做什么。

入行五到十年的部门负责人,最应该关注公司需要你做什么,比如做出更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等等。

公司负责人,则应该关注市场需要你做什么,比如为公司选择赛道,构建高效的商业模式以及人才队伍等等。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需要思考做出哪些战略的地方远远不止工作这一个部分。

越优秀的人越勤奋?不一定!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真正的战略勤奋,并不是大而空的高谈阔论,而是要建立在充分认知现状的基础上,既要甩开膀子,又要策略勤奋,既要有长期的战略定力,又要有短期的高效执行力。

向更厉害的人学习

战略层次上的勤奋,首先是认知上的勤奋。你必须搞清楚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机会和短板是什么,以及哪些是战略问题,哪些只是战术层面的问题。但很多时候只靠你一个人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很容易掉进坑里,此时你就要不断的跨领域学习、扩展认知边界,同时要向更厉害的人取经。

时刻保持战略定力

所谓的战略勤奋,就是抱定长远目标,所有的工作都为这个终极的战略目标而努力,时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一件,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必须放弃。

如果长期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那么问题就来了:你到底能坚持多久?这个时候就要通过上一条,尽可能的确定自己的这条赛道是正确的,然后聚焦。

别用已知判断未知

战略层面的勤奋,需要你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做深入思考,不要用成见来束缚自己,本能性的追逐或者拒绝新生事物。

面对新事物,第一反应不是给它定性,更不是脑子一热跟潮流,而是放平心态,持支持的态度,考虑怎么把新生事物融合到自己的战略发展当中。

抬头望大事埋头干小事

真正战略上勤奋的人,就是那种抬头望大事,努力思考战略,学习策略的人,同时又能够踏下心来,专心把小事做好。这也要求你在现阶段分清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什么是单纯的体力付出。千千万万不要让这三者错位,特别是战略和战术的错位。

大牌专家问诊、贴心健康提醒,尽在健康时报客户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场下载,蓝色图标才是官方出品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