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當你老了

頭髮白了

睡意昏沉

當你老了

走不動了

......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每當沙微君聽到這首歌,除了有滿滿的感動之外,更多的是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老了,走不動了,將怎樣生活?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逐漸提高,養老問題成為了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提出,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養老事業指明瞭方向。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沙坪壩區60歲以上的老人19.3萬人,佔總戶籍人口數的23%,呈現出“三大一多”(基數大、比例大、增速大、高齡多)的特點。在如何更好地解決養老問題上,沙坪壩區盤活資源,提升服務,走出了一條適應區域人口的醫養融合之路。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手擎著“醫療”與“養老”兩個火把,一路前行,照亮無數家庭與老人的晚年安享之路。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一、標 杆

◀井口衛生院的醫養結合之路▶

井口鎮衛生院就是沙坪壩區“醫養結合”工作的縮影之一,從2011年開始,井口鎮就走上探索醫養結合之路。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井口鎮衛生院利用現有資源,開設了託老科,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居住環境、心理健康等情況,根據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確定醫療資源的分配和供給模式,提供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服務重心實現了由以託老向撫慰再向醫養結合服務的轉變。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同時堅持“以家庭為單位,以家庭醫生式服務為抓手”的服務理念,推進老年保健向家庭延伸。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和精神慰藉等居家養老健康服務,解決居家老人因飲食、心情、疾病、居住等因素帶來的健康問題。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打造社區、醫院日間照料服務模式,為60歲以上生活自理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依託全鎮6個社區養老中心(站)、農村幸福院和社區養老護理站,搭建6個社區養老健康服務平臺,成立專業團隊,制定社區健康服務年度計劃並公示,建立預約機制,發放社區養老服務卡,開展健康教育、康復娛樂、心理慰藉等定點定項和個性化健康服務。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此外,為滿足轄區高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養老需求,井口鎮衛生院在居家解決個體養老、社區解決群體養老的基礎上,開設醫養結合部,將老年人分為“自理、半自理、介護或特殊”4個層級,開展“醫、養、護”“2+3+3”一體化健康養老服務,實現對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補充。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開展了“三養”、“三護”工作,即“養心”、“養身”、“養樂”和常規護理、特殊護理、專業護理。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二、 發 展

◀新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71所▶

為了更好地推行醫養結合新模式,沙坪壩區除了對部分鎮衛生院進行試點,還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轄區6家醫療機構開辦了醫養結合部;4家養老院開設了護理院、護理中心、醫務室;醫療機構與轄區71家養老機構簽訂了醫療服務協議;醫療機構入住56家社區日間照料站,定時開展服務;5家二級醫院及護理院開設了老年科和康復科。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截止2017年底,沙坪壩區醫養床位總數達1900張,成功創建一批國家、市級“敬老文明號”,打造了一批熱心於健康養老服務的專業隊伍,初步形成了“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融合”的養老格局,逐步滿足群眾基本健康養老需求。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截至2018年3月,沙坪壩區累計投入3680萬元,新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共106所,服務全區10萬名社區居家老年人。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同時,累計引入社會資金3億元,興辦養老機構62家,床位數達到6528張,佔全區養老床位總數的92%,社會辦養老機構數和所佔床位比例均為全市第一。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三、深 入

◀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對於普通老人來說,養老就醫相對比較方便,而對於一些空巢老人、行動不便的殘疾老人,如何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呢?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早在2011年,沙坪壩區就已經開始了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空巢老人、殘疾人、65週歲以上離退休老幹部四類人群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僅2017年,全區13.7萬名老年人享受了免費體檢,65週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67.1%。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四、 突 破

◀匯聚社會力量共築養老事▶

此外,沙坪壩區還通過“以醫輔養”模式,盤活了閒置醫療資源,降低了養老建設成本,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健康養老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醫療機構就醫綠色通道覆蓋率達100%。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近三年來,沙坪壩區在39個社區投入502萬元建立社區社會工作室,依託養老服務站開展慰問、陪伴、養老、關愛互助、身心健康等專業社會服務。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2017年,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投入100萬元試點購買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為2316名80週歲以上老年人提供“線上信息”助急、定位、巡訪等服務。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依託“公建民營”方式,沙坪壩區在覃家崗街道新建的區域性智慧養老服務中心,開展了對試點街道1.5萬名老年人的健康檔案管理,以及上門進行有償居家養老服務。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五、未 來

◀沙坪壩的醫養結合將更科學規範▶

醫療健康,關乎民生大計,沙坪壩區在發展醫養結合模式的基礎上,同時也在探索更科學化、人性化、規範化的模式,讓更多老年人真正享受到醫養結合的服務與福利。

1.積極實施智慧養老工程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沙坪壩區以全區129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為基本單元,採集轄區內老人身體健康狀況、生活服務需求等基礎信息。通過信息數據平臺為老年人提供信息資訊,打通養老服務信息共享渠道,將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整合在老人活動、物品配送、家政服務、醫療護理等信息化平臺中。

2.加強養老人才培訓基地建設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其次,沙坪壩區還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購買崗位、公益創投等方式,加強養老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在符合條件的高職院校、養老機構和醫院建立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到2020年,預計全區養老服務志願者隊伍達3萬,確保老年人得到科學精細化的照顧。

3.打造129個社區養老服務站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將打造1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及醫療護理率達到80%以上,形成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醫養結合服務圈。

也許有一天

當你老了,可以來沙坪壩

這裡人性化的養老讓你不孤寂

當你累了,也可以來沙坪壩

這裡的康養醫療讓你更舒心

當你病了,還來沙坪壩

這裡有貼心的醫養結合服務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沙坪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

推進醫養結合

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為老年人提供

高質量、人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

讓生活在沙坪壩的老年人

晚年生活尤為充實幸福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沙坪壩:探索和發展“醫養結合”之路,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主辦單位: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沙坪壩微政務整理於區衛生計生委、區民政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