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新版本更新,“慢公司”如何快速“商业化”?

豆瓣新版本更新,“慢公司”如何快速“商业化”?

豆瓣新版本更新,“慢公司”如何快速“商业化”?

文 | Toby

一提到豆瓣你可能立马想到书、电影评分排行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豆瓣似乎成为我们集体的“精神角落”,在外界看来它发展缓慢,商业化能力不足,但在互联网上却一直有它的身影。

近日,豆瓣迎来了一次大版本更新,上一次更新还是在一年前,这次更新的是6.0版本。这次改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原先分散至豆瓣电影、豆瓣阅读等子产品的功能聚集至豆瓣 App 上;二是优化其个性化推荐所需要的数据筛选维度。

豆瓣在去年已经有上市计划,创始人阿北的一封《年中业务调整》的内部信,表明豆瓣需要盈利,并且需要加快盈利步伐,既要开源又要节流。豆瓣不断开源新产品做尝试,但大部分都无功而返,最后回归豆瓣主战场,从这次的豆瓣大版本更新可窥探商业化战略一二。

豆瓣新版本更新,“慢公司”如何快速“商业化”?

新旧版本对比

更加简洁,书影音地位得到空前强化

打开6.0版本的豆瓣,首先最直观的变化是导航栏原有“豆瓣时间”、“市集”、“书店”、“豆瓣视频”四项,现在被“动态”和“推荐”两项替代;菜单栏中心的“广播”则让位于“小组”,且“广播”一席被新上位的“市集”占据。

这样的调整,豆瓣意图是将更多的商业化渠道集中在“市集”一个地方,首页看起来更加简洁,把相近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动态”和“推荐”则更加的像信息流内容与朋友圈的结合体,“小组”位于C位,社区交流更显重要。

“书影音”得到了空前的强化,用户可在豆瓣App查看对应书/影/音的评分评价后,直接观看电影或阅读书籍,电影内容均为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bilibili等各大视频网站的正版视频内容。以前在豆瓣上只能看到相关的书影音的评分,现在豆瓣直接连接到相关网站看视频,从看影评到看电影,用户粘性大大提升。

Morketing点进“书影音”后进入的就是电影界面,第一屏就是看电影,每天都会根据历史数据更新一批电影,还会新增一些“豆瓣电影250排行榜”“8分电影集合”之类的,这样一来用户再也不用看完评分再找片源,直接留在豆瓣上继续观看。

信息流广告未来更多想象空间

豆瓣一向给外界一种小众、重用户体验、发展缓慢的印象,这几年豆瓣依旧是不紧不慢的发展,孵化了几个项目,“豆瓣东西”“豆瓣一刻”等最后都无疾而终。

此外,豆瓣还面临着用户流失的风险,截止到今年年初,豆瓣的注册达到了1.6亿,月活跃用户3亿,数据显示豆瓣用户正在逃离,融资上,豆瓣成立12年来,累计融资金额仅为6000多万美元,距离上一次融资已经过去了6年,豆瓣急需商业化成绩证明自己。

豆瓣新版本更新,“慢公司”如何快速“商业化”?

豆瓣“推荐”广告展示

这次的6.0改版,广告收入将成为豆瓣重要的收入来源,首页豆瓣更加重视信息流,Morketing在多次体验中发现“推荐”中信息流广告相对较多,平均两屏刷新就会出现一次广告,广告形式表现为图文,可点击跳转至广告主网站。

在豆瓣“推荐”首页投放的广告主主要是民宿、教育、理财、家居产品等,这一定程度上与豆瓣的用户属性相重合,豆瓣以年轻化、文艺青年居多,这部分群体在本身的工作生活之中就特别注重自我提升、生活品质的追求。

豆瓣目前的广告投放思路,也是沿着这部分群体走的。以造作家居为例,它主要以极简家居产品设计理念,主打年轻人群体,与豆瓣的品牌调性相符合,相对来说广告转化率更高。

豆瓣的广告相对其他平台来说表现的更加克制,与本身的品牌内容相契合,不会给用户很强的割裂感,这也是沿着“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广告”的思路展开的,用户体验成为平台最为在意的地方。

Morketing在“动态”领域目前还未发现推广广告,但是从豆瓣将“动态”也放在首页位置来说,足以看出豆瓣的重视程度,在可以预测的未来豆瓣将会全面推行信息流广告。

豆瓣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是渠道分成,因为豆瓣成为书籍、电影、演出等信息获取的上游入口,它可以给第三方的电商书籍、电影商城、活动网站等导流量,以此获取分成收入。

加入内容付费大军

除了信息流广告、渠道分成,内容付费正在成为豆瓣另一个收入来源。在互联网内容付费风起云涌的时候,豆瓣也顺势而为加入其中,去年3月份,豆瓣也推出了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据了解,这款产品邀请了学界名家、青年新秀、行业达人制作专栏,以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

“豆瓣时间”上线第五天,销量超100万,2017年豆瓣知识付费产品营收在千万元以上,截至今年6月,豆瓣时间上线了38门课程,客单价在百元以上,累积付费用户达20多万。豆瓣正在让沉淀十几年的内容变得有价值,或许“市集”正是豆瓣新的突破口。

在中国互联网上,与豆瓣同期的公司比如微博早早挂牌上市了,唯独豆瓣还在不紧不急的发展,从这两年来看豆瓣正在改“小步慢跑”为“小步快跑”。

这次的6.0版本更新,豆瓣在继续保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布局“动态+广告”的信息流收入,继续深入渠道收入,探索内容付费,甚至豆瓣还在销售实体物品、孵化IP电影上不断开源,总之它在一点点试探性的尝试更多的商业模式,究竟能不能摆脱“慢公司”的标签,还需要时间和成绩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