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古镇梦。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江南水乡的模样: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其实,河南有座古镇,被称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或许它不及江南水乡如梦似幻,但它的老街、老屋、老物件,仍然哼唱着过往千百年的风华。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中原大地上的神垕古镇,因钧瓷而兴,历经千年窑火不熄,被称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古镇由东南西北四座古寨围成,走进望崇寨,墙高三丈有余,坚固厚实,设有瞭望口和射击口,易守难攻,寨门一关,固若金汤。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进入寨门,便是有“七里长街”之称的神垕老街。过去,繁华的老街是古镇中心,炮楼、古民居、庙宇彼此相邻。而今,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格局。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神垕有首明清时期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神垕老街有四大特色,古桥、古庙、古寨墙、古民居。老街的主要标志性建筑是伯灵翁庙,它也是神垕作为千年古镇的证明。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在中国,每个老行当,都曾有自己的保护神。神垕的钧瓷也不例外。古镇上始建于宋代的伯灵翁庙,也就是当地老人口中的“窑神庙”,历代多有重修,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古时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进得庙门是花戏楼,戏楼前广场虽不大,但据说却是一块“活地”,看戏的人再多,也从没拥挤过。花戏原是唱给窑神听的,以保佑窑工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旁边还有窑主们为自己听戏而建的东戏楼。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神垕古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修建的古宅院,依山依河而建,狭长幽深,当地人称为三合一的院落格局。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每一个院落都是以家族姓氏聚居,每一个院落都有一个姓氏,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古民居结构对称,雕梁画栋,砖雕、石雕、木雕细致精美。同时,“神垕街,七里长,家家都有笼盔墙”,把烧制时盛放钧瓷的笼盔当作建筑材料,形成了神垕独特的墙体。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早在夏商时期,神垕先民就开始从事农耕和冶陶。到了唐朝,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北宋徽宗年间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历史上,神垕之名曾受四次皇封,盛极一时,名气不下景德镇。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几千年间,朝代更替,这座古镇的钧瓷之路,却延续千年,未曾变过。古镇至今仍保持着早市的传统,每个周二的清晨,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捎上自家的宝贝,来镇上“赶早集”。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河南有座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不收门票却少有人知

神垕古镇,一条青石板路,一座窑神庙,便从夏商时期开始的文明里,走出了四次皇封的荣耀,千年不灭的窑火。时间在古镇变慢,生活在古镇变慢,唯一让古镇色彩斑斓的,便是那钧瓷的窑变万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