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村變了,老百姓笑了,他們編的「順口溜」也火了!

楊樹村變了,這變化不僅體現在產業發展上,也體現在村民笑臉上。

“村企合作同歡暢,老弱留守一樣忙;老闆投資助農興,大家攜手奔小康……”走進伊通滿族自治縣大孤山鎮楊樹村,就發現村合作社負責人劉生編的順口溜,在當地流傳甚廣。不僅形象地呈現了楊樹村的變化,也生動反映了村民樸實的心聲。

小小順口溜,折射的是人心,趟出的是新路。去年以來,楊樹村主動尋求合作,闖出一條村企聯合,互利共榮的鄉村振興之路。

楊樹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大村,由於近些年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現錢,家裡承包田全交給留守的老、弱、病、殘者經營。“地裡靠化肥,種啥看別人。”生產質量上不去,經濟效益自然低。

黨的十九大召開,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返鄉大學生劉宇宙,受十九大精神鼓舞,思想觀念轉得快,他帶領村裡一班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搞好精準扶貧,還要讓全村人富起來,徹底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建設富饒美麗新鄉村。他們首先調整農業結構,改善經營方式,成立新型經營主體,註冊成立村級新型農村合作組織。提高耕地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標準化水平,多措並舉推進集約化經營。

村委會的計劃、做法得到鎮黨委高度重視和支持,鎮黨委書記柳新親自參與把關定向。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去省城推介本村,招商引資。通過幾番考察、協商,一家省直大型企業老闆看好楊樹村,認同楊樹村村委會的構想,給新成立的楊樹村滿城合作社投入大筆資金,用於發展生態農業,搞綠色經營,並且要闖出一條村企聯合,互利共榮的鄉村振興新路。

春風送暖,楊樹村變了樣。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向群眾宣傳、講解中央一號文件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方針、政策,動員村民,讓一些種地有困難的貧困戶自願把自家承包田合法、合規地簽約流轉給合作社集約化經營。合作社按當地承包耕地最高價格,以每公頃每年1.2萬元的地價,每3年一次性預付租金支付給耕地流轉人。同時國家下撥的糧食直補款也如數繼續歸流轉人所得。這樣的耕地流轉方式等於給農民上了大地保險,不僅讓他們旱澇保收,還提前3年領到耕地收入現金。

廣大村民打心眼裡高興。他們說:“咱們村黨支部、村委會這麼做真是幫了我們大忙,我們旱澇保收,高枕無憂,彷彿端上鐵飯碗,再也不愁日常生活沒錢花,沒錢給孩子交學費了。”有些貧困戶通過耕地流轉,一下子鼓起了腰包,生活狀況明顯好轉。

合作社還把流轉過來的上百公頃耕地進行集約化經營,統一改成水田,徹底改變舊的生產方式。他們在生產經營上努力提質增效,增加科技含量,下大功夫建設高標準農田。從選種、育苗,到整地、耙地、打埂、施肥、插秧,每個生產環節都恪守綠色、生態、無汙染原則,力爭使稻穀生產達到優質、高效。目前,楊樹村流轉過來近百公頃旱改水田,綠油油連成一片,隨風泛波,長勢喜人。

攜手走向致富路。從開始整地到現在,村民來合作社務工的不下幾百人次,他們每天能從合作社掙到200-300元,心裡樂開了花。


楊樹村變了,老百姓笑了,他們編的“順口溜”也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