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故事:雲台二十八將之鄧禹後傳

傳奇故事: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後傳

西漢末年,王莽奪權,顛覆漢朝天下,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劉秀,號令四方義軍,逐鹿中原,結束了新莽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開創了東漢王朝。光武帝劉秀的成功,皆因手下有二十八名能征善戰的勇將,稱為“雲臺二十八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戰功赫赫的大將軍鄧禹。

鄧禹文韜武略,高瞻遠矚,見天下已經平定,常常想疏遠名勢,退隱山林,像大鵬一樣遨遊天下,無奈身在官場,未能如願以償,便要求膝下十三名子女,人人都必須掌握一門技藝,各謀前程,不可仗著父輩戰功作威作福,反害自身。

鄧家子女受鄧禹薰陶,皆潔身自好,大多以藝養家,其中六子鄧訓後人鄧昌靠經商為生,常年四方奔走,一日來到西南一處地方,見這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頓時起了眷戀之心,當即決定在此修房造屋,做為落腳的大本營,取名鄧家堡,留下部分家人定居下來。

東漢末期,鄧家在朝為官的後代受到奸人陷害,牽連鄧氏一族,含冤被殺者無數,鄧昌伸出援手,一方面將一眾流離失所的親人接到鄧家堡安身,一方面將受害家人遺骸收斂此處山崖上安埋,共計埋下五十四座墳墓。鄧昌傷痛欲絕之餘,為避免引起仇人注目,索性帶領家族隱姓埋名,與世隔絕,在大山裡靠狩獵為生。

時光荏苒,朝代變遷,你方唱罷我登場,兩晉時期,鄧家後人雖然沒落,但仍然保持著鄧禹高風亮節的家風,不肯附庸權貴,為虎作倀,即使淪落到以山洞為居所,被當地人稱為“蠻人”,把他們住的地方叫做“蠻子洞”,生活的大山叫做“洞子山”,也無所埋怨,自得其樂。

傳奇故事: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後傳

北周天和初年,鄧昌嫡系末支中出了一個聰慧的少年鄧仕,從祖輩口中瞭解到鄧氏家族以往的輝煌歷史後,發誓要重新振興鄧家。鄧仕自幼就出門遊歷,學到了一身的本領,回到洞子山後,無意中發現此山地下是一個豐富的鹽礦。

自古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必需品,鑿井產鹽,確屬一本萬利的生意,且家族的興盛必須要以雄厚的資金作為後盾。鄧仕當即召集家人,提出開採鹽井的主張,但是有的家人反對,說開山採石,豈不是要將洞子山的祖宗陵墓毀於一旦。鄧仕點點頭,說此顧慮不無道理,必須在保證陵墓不被毀壞的情況下,再進行產鹽大計。

鄧仕經過深思熟慮,將祖宗陵墓所在處做了一個只有鄧家人才知道的秘密保護方案,然後帶領家人在洞子山發掘出第一口鹽井,正式開始了鹽業生產。

有賣家就有買家,附近的一些商賈知道洞子山有鹽巴可買,蜂擁而至,周邊百姓聞風而動,趁機在此地建造茶館酒樓客棧,方便來往商人,群起聚居,逐漸形成了一個繁榮的大市場,當時人稱“洞子場”。

鄧仕後來擴大生產規模,吸收商家入股經營,在洞子山周圍山溝裡接二連三開鑿出九口大鹽井,成為鼎鼎有名的產鹽基地。當地州府自然不肯放過這炙手可熱的鹽業生意,立時將洞子場納入轄屬境內,好理直氣壯地從中謀利。鄧倫為求長遠發展,順應官意,鄧氏鹽井當時鹽產量為劍南道之冠,鄧家東山再起,一躍成為西南首富。

鄧家從漢朝過後,一直沒落如斯,如今在鄧仕的運籌帷幄之下,終於重現昔日榮光。但鄧仕並沒有因此得意忘形,牢記先祖鄧禹遺訓,約束子孫不可依仗財勢,作威作福,既然以經商為生,就須誠實經營,童叟無欺。

鄧家人謙恭仁義的風範,在當地備受大家尊崇,許多百姓都求著把女兒嫁入鄧家。鄧家興旺日盛,經隋唐兩代,一直到宋朝,形成了一個龐大家族。雖然鄧氏族人在後來的戰爭年代中明哲保身,急流勇退,消散四野,但鄧氏鹽井的傳奇故事到今天仍為當地人津津樂道。

傳奇故事: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後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