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亮:十九載深耕教育 碩果纍纍

周中亮:十九载深耕教育 硕果累累

課間時候,週中亮經常和學生聊聊天,談談最近的學習和生活

從教十九載,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熱愛的教育事業中,他把全部的愛奉獻給了學生,他用全部的熱情探索,他就是38歲的週中亮,沂南縣銅井鎮中心小學老師。他是一個用愛默默耕耘、堅持創新的老師。

充當“萬金油”,輔導、教研、督導啥都幹“保溫桶老師”心繫每一個學生

1999年10月,剛過完19歲生日的週中亮,懷揣著自己的夢想,來到離家20多里路的偏遠山區杜山聯小,包班教3年級。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騎自行車的他總第一個來到學校。雖然身處偏遠山區教學,但是週中亮每天都感受著山區孩子的那份純真和美好。很多時候,他的嗓子會因為勞累而沙啞疼痛,講課的時候都帶著沙啞的聲音。那段時間,每次他走進教室,講桌上都會放著的是一杯泡好的“苦菜茶”,貧瘠的山裡隨處可見的苦菜,入口是苦的,回味卻是清涼和甘甜。

有一次,週中亮去一個成績比較差的孩子家裡做家訪,得知他母親有重病,父親在外打工。於是,周老師每天在家多做一份早飯裝入保溫桶帶給他。村裡的家長見周老師每天早上拿著保溫桶,都親切地稱他為“保溫桶老師”。在周老師感召下,孩子學習成績穩步提升。如今,這個學生也已考入大學。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週中亮從杜山聯小到了靈山聯小、朝陽聯小,他用心工作,所教班級年年都是全鎮第一,這也帶動著聯小其他工作。當時中心校校長臧成玉就說:“中亮就是厲害,帶哪個班,哪個班第一。到哪個聯小,哪個聯小有提高!”2004年,他被提拔為教研員。

自2004年以來,週中亮除了講課之外,還同時擔任著少先隊輔導、教研、學籍管理、職稱、督導、宣傳、助學、校園文化、特色建設、課程開發等十幾項工作。

一心撲在工作上,放棄進城教學面對家心中有愧

2006年,週中亮結婚。2007年,他可愛的兒子出生了。由於妻子當時在蘭山半程鎮工作,工作又繁忙。孩子滿月後,妻子就回到了工作崗位。週中亮也開始了新工作生涯。自2004年開始,週中亮的工作開始越來越多,其中僅僅是學籍管理這一項,就要讓他忙上兩三個月。“銅井鎮中心小學處於沂南縣的城鄉接合部,因此每年開學兩個月辦理轉入轉出的學生特別多,所以我這段時間常常加班。”週中亮對記者說,特別是那時候兒子才一兩歲,經常是加班回家兒子就已經半躺在沙發等到睡著了,手裡握著的晚飯是一個饅頭……

2014年,70多歲的老母親身患腦梗,有一天突然在家摔倒,住院一個多星期。週中亮始終沒有抽出一天,甚至幾個小時的時間陪伴在身邊。出院後,母親有一次到縣醫院查體,週中亮推著輪椅上的母親乘坐電梯,母親說:“你老是推我到一個箱子裡幹什麼?”週中亮聽後,眼裡含著熱淚。只顧著沒白沒黑地工作,週中亮沒有帶母親去檢查過一次,更沒有陪母親坐過一次電梯。週中亮那夜的陪護無眠,他趴在床邊寫下了這樣的詩:母親/第一次住在縣城/不是住在家裡/母親/第一次上高樓/不是上家裡/母親/第一次坐電梯/不是去家裡/母親/第一次陪伴/還不是一個人……

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嘴裡最思念的人是媽媽,為了不耽誤工作,週中亮都是週五下午放學後帶著兒子坐客車到半程,一家人才能團聚。2015年,週中亮的工作有機會調整,可以到離妻子更近的一所學校任教。可是看看家裡的老小,再看看學校裡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週中亮放棄了進城上班的機會。2016年3月,妻子辭掉了半程的工作,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兒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不再是留守兒童了,我也有媽媽了!”

而此時,週中亮更開心。因為,他終於結束了又當爹又當媽的生活,“妻子回來了,我現在就算在學校里加班到凌晨,也不用擔心家裡人了,真是太幸福啦!”

成立文學社、利用微信辦校刊……探索創新是腳下的路

教育教學改革必須創新。週中亮在杜山聯小、靈山聯小、朝陽聯小、新王聯小都領著學生相繼成立了“山裡紅”文學社。如今,他又創立校刊《善行》,在全縣首家利用微信公眾號做校刊。期間,指導學生在雜誌媒體上發表習作40多篇,指導學生在全國省市縣學生徵文、書法等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12次獲各級別的輔導獎。

近年來,周老師分管的十幾項工作均受到縣教育局的表彰,主持參與省市課題10餘項。先後成為縣十佳教學創新獎獲得者,縣十佳少先隊輔導員、縣最美教師,縣教科研專家團隊成員、團代表、市基綜改中心組成員、市教學能手、市教學新秀、市教學質量獎獲得者、市書協會員、省研修小數市級專家、省研修優秀指導教師、中國教育報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省創新教育研究院學術秘書、教育博覽特邀編輯、省青作協會員、省硬筆書協會員……2015年,他被沂南教育通訊專題介紹,中國教育學會官方網站、微信平臺作為優秀會員風采展示,評為“風采之星”。

2015年,他參與沂南縣《黨史國史教育讀本》編寫工作,並擔任執行主編之一;2016年1月,他作為第一副主編出版《教師專業成長的幸福路徑探微》;4月,他承擔《向善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的執行主編工作;2017年他負責的《“八禮四儀”禮善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成為全市少先隊工作創新項目15個獎項中唯一一個農村小學獲獎;2017年,他編寫了《沂蒙精神紅色研學旅行課程(小學版)》;2018年4月,他參與研究的成果《沂蒙精神紅色研學旅行課程一體化開發與實施》獲得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著作《教育信仰與情懷》亦成初稿,即將年底付梓出版。

“回首清暉來時路,古月依舊照今人。”自古就有“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為師準則,從教19年的週中亮用無私奉獻的師德陶冶人,用高風亮節的師表鼓舞人。榮譽和證書是對週中亮工作的認可,在教育的路上,週中亮走得一直堅定而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