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自己在不在一家好公司?

離開一家公司,可以說是我們對自己人生軌跡的調整。

如果你僅僅是不滿足待遇或環境,這很好理解,但更多人跳槽的原因是基於對團隊的不滿。我們都知道,一個壞團隊有什麼特點:執行力低、不夠團結、勾心鬥角......

但如果你想尋找一個好團隊,那應該是什麼樣的?換句話說,就是什麼樣的團隊才值得你待下去?

針對這個問題,和大家分享一個超過 200 萬人觀看過的演講,它來自一位成功跨越英美商界數十載的女企業家 Margaret Heffernan 。

只要你身在職場,就不得不靠團隊協作,也不得不依附群體之中。因此,無論你是管理層,還是負責執行的團隊成員,都必須懂得:一加一是如何大於二的。

視頻長約15分鐘 如不方便觀看

可直接往下拉 閱讀演講精華

以下,是整理的演講乾貨

先跟大家說一個關於雞的故事。

在普渡大學,有一位名叫威廉·謬爾的生物進化學家研究了雞下蛋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要計算雞的生產率很簡單——只需要數數雞蛋就行了。

但他想知道的,是如何提高雞的生蛋率。

怎麼判斷自己在不在一家好公司?

於是,這位博士就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他先把雞分成了兩群:

一群是生產力一般的雞;

另一群是生產力極強的雞,我們姑且稱之為“超級雞”。

在經過六代的生存繁衍後,他發現了什麼呢?

第一群“普通雞”,表現還算不錯,它們個個都身形結實,羽翼豐滿,並且雞蛋產量急劇增加。

那第二群“超級雞”呢?

——只剩下三隻,其餘全死了。

原來,那三隻雞把其他的雞都啄死了。只有通過擠兌同伴,這些生產力極強的雞才能獲得成功。

現在,我在世界各地講這個故事,人們幾乎立刻就看出了其中的含義,並跑來對我說:

“我們的公司就是那個超級雞群!”或者是,“這就是我的人生!”

的確,我們的一生都被告知,你想要獲得成功,就只有不斷地競爭——進好的學校,找好的工作,要做人上人——但我從來沒有覺得這些話有多激勵人。

怎麼判斷自己在不在一家好公司?

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用“超級雞”的模式來運轉大多數組織和公司。

許多人覺得,成功靠的是挑選頂尖人才,只需要把那些最聰明的人放在一起,然後給他們所有的資源和權利就夠了。

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也和養雞實驗如出一轍:人們都變得極富侵略性,組織的功能失調,並出現了各種資源的浪費。

因此我們迫切地需要另外一條路,比如說,真正的團隊。

怎麼判斷自己在不在一家好公司?

什麼叫真正的團隊?

麻省理工大學有一個研究組曾邀請了幾百名志願者,並將他們分成了幾組來解決難題。

結果顯示,那些表現優異的團隊,並不只是擁有一兩個超高智商的成員,也不是因為成員們整體智商水平最高。

反之,獲得成功的團隊都有三個特點:

第一,他們都有著較高的社交靈敏度和同理心。

第二 ,成功的團隊給了每個人同樣的時間,這樣就沒有任何人能成為主導,也沒有任何人有機會搭便車。

第三,成功的團隊裡都有更多的女性員工。

這是不是說明女性具有更多的同理心?我們無從知曉,但重要的是,這個實驗證實了我們的理論: 那些團隊表現優異的關鍵,在於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這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

因為成員之間的高度契合和反應靈敏,他們創意才會持續湧動並不斷壯大。裡面的人不會被某個想法困擾住,也不會浪費精力去鑽牛角尖。

舉個例子:

Arup 是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公司之一,他們曾擔任過北京奧運會馬術中心的建造商。在奧運期間,這個團隊要負責 2500 匹剛由長途飛機運送過來的高質量純種賽馬,它們有很嚴重的時差,身體狀況也不算好。

怎麼判斷自己在不在一家好公司?

但工程師們面臨的更大問題是:要應付多少馬糞?這個,在工程學院可沒學過。

原本,Arup 需要花上幾個月時間和獸醫們交流,做各種研究,調整電子數據表, 但實際上他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尋求幫助。

這個團隊找到了一位曾經設計過紐約賽馬場的人,不到一天就解決問題了——讓 Arup 成功的,正是這種互幫互助的文化。

互幫互助,聽起來好像很沒士氣,但在成功的團隊裡卻至關重要,其作用往往勝過個體的智慧。它意味著:我沒有必要了解所有事,而是隻需要在一群願意尋求並給予幫助的人之間工作。

儘管聽起來有點淺顯,以至於我們覺得互幫互助會自然發生,但事實並非如此。

當我在經營我的第一家軟件公司時,我們就陷入了一種困境:除了摩擦,就沒有別的了。

後來,我漸漸認識到,我的團隊裡那些聰明又有創造力的人並不瞭解彼此,他們只是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各自的工作, 甚至都不知道坐在他們旁邊的人是誰。

於是,我就堅持讓大家停掉工作、花些時間去認識他人,之後我們才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今天,我訪問過的許多公司都不允許員工在桌上放咖啡杯, 因為他們希望人們能夠走到咖啡機前與人交流。在瑞士,甚至還有個與之相關的專有名詞叫“fika”, 意思是不僅僅為了歇息的茶水間交流活動。

而緬因州的 Idexx 公司更瘋狂,他們在公司的園區裡修了一個菜園,讓所有部門的人能夠湊到一起幹農活,從而瞭解整個公司的運營狀況。

但這些人是真的瘋了嗎?

恰恰相反,當事情進展不順時,人們需要社交上的支持,也需要知道可以向誰求助。

公司創造不出創意,只有人可以。

而真正激勵人的,是彼此間建立的聯繫、忠誠和信任。要知道,重要的是砂漿,而不只是磚頭。

被稱為“可穿戴設備之父”的 Alex Pentland ,曾建議過一家公司讓所有員工的茶歇時間同步,讓所有人都可以去和別人交流。後來,這家公司的利潤增加了 1500 萬美元,更棒的是,僱員滿意度上升了 10% 。

從來沒有一個 idea 生來就很完美,它就像新生兒一樣,有點混亂、困惑,但是卻充滿可能。只有接受了外界慷慨的幫助,賦予了信念並戰勝挑戰之後,你的 idea 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在一個團隊裡,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坦率就是化解衝突最好的辦法。

但事實上,我們卻很少用這種方式去哺育智慧和創造力,相反,我們習慣於去談論所謂的明星員工。

怎麼判斷自己在不在一家好公司?

我曾經想過, 如果我們開始以這種方式培養人才,是不是就不會再有明星員工了呢?

但當我在欣賞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戲劇的試演時,眼前的一切真的讓我很驚訝,原來,監考的教授們並不看重個人的表演能力,而是學生之間那種互動——因為,所謂戲劇,就是由互動產生的。

同樣的,一些做過許多暢銷專輯的音樂製作人也和我說:“的確,我們有很多音樂巨星,只不過他們中的大部分並不會紅多久。只有那些合作性非常強的人,才可以一直保持很高的名氣。”

除了演員和歌手,許多公司也一樣——我訪問過許多以獨特性和創造性聞名的公司,幾乎沒看到什麼明星員工,因為在這些公司並不需要“超級雞”,他們中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一旦你們真正理解了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鼓勵人才競爭的管理學過時了,如今,合作互助已經代替了競爭的位置。

幾十年以來,我們曾試過用金錢去激勵人們,但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金錢將破壞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接。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讓人們互相激勵,而非讓金錢所控制。

同樣的,我們過去常常認為領導者應該像救世主那樣獨自解決複雜的難題,但如今,我們應該重新定義“領導力”這個詞——在我看來,領導力就是有能力去創造一種環境,讓其中的每個人都能集思廣益。

怎麼判斷自己在不在一家好公司?

在環境保護史上,有個著名的協議叫“蒙特利爾議定書”,提倡全世界都逐步禁用會導致臭氧空洞的氯氟烴。

儘管出發點很好,但當時人們面臨著一個難題:如何找到替代物?

有個團隊迎接了這個挑戰,但提出三個關鍵原則:

第一,團隊裡不應該有明星隊員,我們需要每個人,因為每個人都有獨到的見解。

第二,我們做事只遵循一個標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三,老闆不進行干涉,只需要保證團隊的正常運作,並確保以上原則。

最終,這招奏效了,這個團隊遠遠超越了其他公司,成功地處理這個威脅人類生存的棘手問題。到目前為止,蒙特利爾協定書是執行的最成功的國際環境合約。

不過,除了臭氧空洞,未來還有好多亟待處理的事情。

如果我們僅僅寄希望於一兩個超人,那麼肯定不能解決問題,相反,我們需要每一個人。

無論是運營一家公司,還是保護地球環境,只有承認每個人都有價值,我們才能充分釋放更大的能量、想象力和動力,創造出一片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