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賞功歷史價值

西王賞功歷史價值

50多年前,古泉收藏家羅伯昭在四川以重金購得一枚銀質的西王賞功錢,直徑5釐米,製作精良,品相完好。新中國成立後,羅先生將這枚銀質的西王賞功錢以及他收藏的古錢珍品一併無償捐獻給國家。

西王賞功錢是明末起義軍張獻忠為鼓勵將士士氣專門鑄的賞錢。

明朝末年,宦官擅權,政治腐敗,賦稅加重,天災不斷,後金入侵,民不聊生。成千上萬的農民為生計所迫舉起了造反的大旗,尤其在三秦大地,烽火已釀成燎原之勢。延安人張獻忠出身貧苦,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在米脂參加了農民起義軍,後來獨樹一幟,成為“八大王”。他曾與高迎祥聯合攻佔鳳陽,焚燒明皇陵,後轉戰河南、陝西、湖北、安徽等地。戰事低潮時,他曾一度投降。崇禎十六年,他率領起義軍攻克武昌,稱大西王。次年攻佔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一天,張獻忠聽大學士讀了一首這樣的詩:“開元皇帝掌中憐,流落人間二十年。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宮樓下拾金錢。”張獻忠頗有感悟地說:“何不借此良策,論功行賞將士,以鼓舞士氣!”於是,下令鑄西王賞功錢。可見,西王賞功不是流通錢,當時就鑄得很少,現今更是所剩無幾。

 

西王賞功歷史價值

 極其罕見的“西王賞功”錢幣230萬元成交

估價:RMB2,000,000-3,000,000

成交價:RMB2,300,000

西王賞宮金質,直徑50.4mm,重48.6g,珍,極美品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於陝西省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古稱柳樹澗堡),《明史》稱他與李自成同年生,張獻忠少時曾讀過書,成人後參軍,曾當過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職,便至延綏鎮從軍。因犯法當斬,主將陳洪範觀其狀貌奇異,為之求情於總兵官王威,重打一百軍棍除名,從此便流落鄉間。

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積極響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在米脂起義,自號八大王,一作西營八大王。次年,參加王自用聯軍,為三十六營之一。他英勇善戰,很快成為三十六營的主要首領並以能謀善戰的八大王出名。王嘉胤死後,與李自成等歸附高迎祥,高迎祥稱闖王,張獻忠、李自成號闖將,崇禎八年(1635年)參與滎陽之會,議決進取,獻忠與高迎祥等共攻略東方。不久張獻忠與李自成因小故開始分裂,張獻忠率部攻長江流域,李自成攻黃河流域。

西王賞功歷史價值

崇禎十年(1637年),遭明軍總兵官左良玉部的進攻,張獻忠的起義部隊嚴重受損,本人也受傷,政治上發生動搖。次年正月,張獻忠率本部義軍進駐谷城(今屬湖北省谷城縣)受朝庭招安授予副將。駐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鎮,以示休兵。張獻忠被招安,既不按原安排遣散義軍,更不參加對李自成部義軍的戰鬥,而是把守一地加強軍事訓練,保持自主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