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 但做人的底线在自己心里

「拾金不昧」是个很有趣的词。

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在这个词的背后,既有道德与欲望的冲突,又有本性和法理的博弈。

今天,我在微博上参加了一场关于「拾金不昧」的讨论。

有人好奇:捡到他人遗失的财物该不该归还失主,这种问题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回答,这有什么好讨论的?

的确,这个话题本身并没有讨论的价值,不管政治正确与否,道德都站在正方那边。

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个人的观点:你们换一个思路想想,他们不地道的性格让他们赚的钱比一般上班的人多的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想是不是自己太被思维限制了才赚的那么少的,他们也许有更好的未来也许没有,最少在现在比很多人强的时候的思想比别人不同。

对于这位仁兄,我只想说四个字:思路清奇。

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将违反道德的行为上升到了「才思敏捷」的高度。

虽然微博上大多都是反驳这种言论的观点,但在现实中,相信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却并不在少数。

我曾在商场里见过这样的一幕: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捡到行人掉落的钱包,孩子刚想开口叫失主,就被孩子的母亲捂住了嘴。好在路过的几个学生及时拦下那对母子,并提醒路人取回了钱包。

在很多场合里,我都听到过人说「拾金不昧的都是傻子」这句话。

很多人觉得,是贫富差距改变了社会风气,人变得自私自利、没有道德底线只是生活所迫,随大流而已。说的不客气些,这是典型的人穷志短。

很多人都像上面那位仁兄一样,将「正直」当做不懂变通;将「守信」当做幼稚,殊不知不顾道德底线最终毁掉的只会是自己。

前些年老家的祖宅翻修,一开始请的是邻村的工人。当时祖宅里有一些看上去有些年月,实际上不太值钱的东西。那几个工人干了几天,家人就发现不对劲,原本放在屋子里的香炉‘首饰盒等接二连三的丢失,就连铜锁都在某天收工的时候不翼而飞

好在村里人都是沾亲带故的,各家青壮年集体出动,才将东西全都追了回来。

随后家人立即解雇了这几个工人,雇了同村人介绍的另一支施工队。

施工队的工头姓王,是个精壮的中年人,施工队里的小伙子管他叫「王哥」。施工过程中不慎损坏了什么物件,王哥还会用小本子记下来,结算工钱的时候扣掉一部分费用。

后来老家但凡谁要翻修盖房的,我小叔都会主动带他们去找王哥,一来二去周边几个村镇,大家都知道这支施工队了。

这几年听说王哥接了几个大工程,已经在市区里买了房,可逢年过节还是不忘给我小叔送礼问好。

邻村的那几个工人据说这几年还在跑工地,赚了点钱就老家赌博,其中一个还把家里的宅基地当掉,结果输了个精光。

人不顾道德底线大多不是因为缺钱,只是因为好逸恶劳。

对于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人更是如此。

我曾经的某位同事,每天都觉得自己在小公司屈才了。一会是主管无能,一会是老板没远见,每天念叨着给他几百万他要如何投资。

对他而言,全世界欠他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实际上,这人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完成不好。

我妹妹是读法学的,她给我看过一句很有趣的话:教授说想赚大钱办法都在刑法里。可如果真想赚钱,正当的方式比下三滥的手段多百倍,只是很多人都只想走捷径罢了。

只是,人们只看到投机者「功成名就」,却不知道多少想走捷径的人死在了半道上。在未来的社会里,善良会成为善良者的通行证;卑鄙只能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赚大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 但做人的底线在自己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