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杜聿明帶領的第五軍爲何能成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

天翼用戶58944


國民黨五大主力

國民黨五大主力,是指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嫡系裡面最能打的五個部隊,分別是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

至於他們為何會成為五大主力,有人的總結是:新一軍是裝備出來的,第七十四軍是打出來,第五軍是練出來的,第十八軍是寵出來的,新六軍是孿生出來的。

美式裝備的新一軍和新六軍

新一軍和新六軍都是脫胎於中國遠征軍的新22師和新38師,第一次遠征緬甸後,孫立人的部隊撤到印度,裝備美式武器,接受美式訓練,第二次緬甸戰爭中大放光彩,在此期間新22師和新38師組成新一軍,後來新22師從新一軍從獨立出來成立新六軍,因此有新一軍是裝備出來的,新六軍事孿生出來的,其戰鬥力在國軍中是首屈一指的存在,結果全部損失於遼瀋戰役。

抗戰鐵軍七十四軍

第七十四軍後來改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這支部隊號稱是打出來的,原先是俞濟時任軍長,後來是王耀武接替,到整編七十四師的時候是張靈甫任第一任師長,作為國軍王牌中的王牌,幾乎參加了所有抗戰中的重要會戰。軍功卓著,抗日勝利後被稱為老蔣的御林軍,當時美軍顧問也有“中國只有74軍能打”的讚美。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戰役時被全殲,師長張靈甫被擊斃,是第一個被殲滅的五大主力。

最受老蔣寵愛的土木系十八軍

第十八軍就是陳誠的土木系了,因為陳誠受到老蔣的寵信,十八軍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可以說是陳誠的起家部隊,此軍出現瞭如羅卓英、黃維、方天、胡璉等著名戰將。在抗日戰爭中表現也是不錯,尤其是在羅店戰場,十八軍與日軍展開激烈對抗,羅店戰役因此也被稱為“血肉磨坊”,堪稱東方絞肉機。所以,關於十八軍事寵出來的這一說法,應該改完,因為十八軍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因此深受老蔣寵信,堪稱嫡系,此軍在淮海戰役雙堆集戰役中被全殲。

第五軍為何能夠成為國軍五大主力

相比於其他四個主力,第五軍可以說是光環沒有那麼耀眼,在出徵緬甸的時候,由於選錯了撤退路線,損失慘重不像新22新38師在此後鯉魚躍龍門,在美軍的幫助下實力大增。

首先,首長是蔣介石的愛將杜聿明

第五軍之所以在緬甸撤退的時候犯下錯誤,其實不能完全賴杜聿明,主要杜聿明對老蔣言聽計從,杜聿明是一個極有軍事才能的人物,但是在重大問題決策上,唯老蔣馬首是瞻,撤退野人山時第五軍損失慘重,但是回國後,老蔣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將其升遷。

其次,該軍是國軍在抗戰初期繼德械師之後,美械師之前裝備最先進的部隊

提起第五軍,必然要說大名鼎鼎的200師,該師是我國第一個機械化師,裝備十分精良,在當時,德械師在淞滬戰場損失殆盡,還沒有得到美式裝備的大力支持,這個時候的第五軍,絕對是裝備剛剛的。

再次,在抗日戰場上也是打過勝仗

憑藉先進的裝備,在崑崙關戰役中一舉成名,在該次戰役中擊斃日軍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士兵死亡4000於人,在緬甸戰場第200師孤軍深入,與數倍於自己的日軍作戰,擊斃日軍5000餘人,可以說戰功卓著。

最後,第五軍也的確是練出來的

第五軍也的確是練出來的,在第五軍成立後,杜聿明就一再強調:“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一再加強對士兵的訓練,在1939年軍隊校閱中,第五軍戰術多變,尤其是步炮協同作戰密切。

另外,第五軍也是敢於打硬仗的人,對於第五軍的軍隊文化,應該是這種“成功雖無把握,承認卻有決心”,尤其是在撤退野人山的時候,第五軍中的千餘名傷兵在撤退時不願意拖累部隊,更不願意被日寇俘虜,最後放棄自己的生命,可歌可泣。

但是,第五軍在淮海戰役時也是窮途末路,晚節不保,被我軍打的潰不成軍,部隊也沒有了往昔的精氣神,士兵就跟土匪一樣,軍紀鬆散,士兵殺人放火,強姦擄掠,跟土匪也沒什麼兩樣。

最後在淮海戰役的陳官莊被殲滅,是五大主力最後一個被殲滅的部隊。


史論縱橫


裝備好,兵源好,指揮官好。就這3點,簡單,利落,乾脆。在我軍華東軍區有關宣傳材料上看到過“逢五不戰”的調侃,也說明五軍的戰力強悍。

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戰開始以200師為骨幹建立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從此五軍便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唯一花大價錢裝備的成建制機械化部隊)。後五軍入緬甸作戰,輾轉才回到國內,保存了珍貴種子。抗戰勝利後理所當然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但是在1949年於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團)。後第5軍被重建,並逃至金門,1954年在整編中被統一撤銷番號。



粟裕在《戰爭回憶錄》裡的“豫東戰役”部分也比較過74軍,第5軍,和18軍的戰鬥力(另外的加上新一軍新六軍,這五個便是國軍的五大主力)。書中講到“第五軍一直以來是華野所極力想要殲滅的國軍絕對主力部隊,其裝備優良,兵員素質很高,戰鬥風格不輕易不冒進(張靈甫的74軍就是輕易冒進死的),常常蝟集一團,多次策謀殲滅它,都沒有實現。戰鬥力與土木系的18軍不相上下,互有所長。


如果讓我給國軍五大主力排名的話,我應該會排第一名5軍, 第二名74軍,第三名18軍, 第四名新六軍,最後一名新一軍。(不要怪我把你們的偶像孫立人排最後,因為他不但總丟陣地,還私下和史迪威通情報。曾經孫部丟失陣地,36師拒絕接防,淞滬會戰中唯一守不住陣地的稅警部隊就是第四團孫立人部)

第五軍的將領,也全部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杜聿明,邱清泉,鄭洞國,廖耀湘,隨便拿出一個,都是獨當一面,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就是一開始入緬200師的戴安瀾稍微弱了一點,基本上五軍無弱兵,更沒有“熊將”,怎能不強?!


李三萬的三萬裡


其實第五軍的創始人應該是國軍裝甲兵司令徐庭瑤,此人保定軍校三期畢業,跟白崇禧和張治中是同學。杜聿明黃埔畢業任中級軍官時,是跟著這位仁兄混的,才有機會執掌第五軍。

徐庭瑤在1933年的長城古北口抗戰中已任第17軍軍長,杜聿明時任該軍第25師旅長。長城抗戰後不久,徐庭瑤受命帶團去德國法國和蘇聯考察軍事,是國軍中最早接觸機械化軍事理論的人物,回國後任軍訓部中將機械兵監,著《機械化軍備論》上呈蔣介石,引起蔣氏對裝甲部隊的重視,可惜當時的中國太窮了。



1937年初在徐庭瑤的大力推動下,老蔣砸鍋賣鐵湊錢,成立了軍政部直屬裝甲兵團,以杜聿明為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又利用蘇聯援助的輕型坦克和裝甲車將其擴編為第200師,仍以杜聿明為師長 ,到1938年10月終於在湖南湘潭組建了中國第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第五軍,從此成為國軍絕對主力,號稱“鐵馬雄獅”。

徐庭瑤位置已經很高了,自然不合適再低配軍長,陳誠推薦原74軍軍長俞濟時出任第五軍首任軍長,但是徐聯絡若干大員力陳俞並非機械化人才,恐不利部隊使用和發展 ,最終蔣介石再次任命杜聿明為第五軍軍長,可憐俞濟時屁股都沒坐熱乎就調離了。



第五軍下轄第200師戴安瀾部、榮譽第1師鄭洞國部和新22師邱清泉部,其中榮譽師是以傷愈老兵組建的,戰鬥力很強,這三個師長後來也都是名將。第五軍組建後一直駐防湘桂交界地區,是軍事委員會直屬的機動兵團,全國就這麼一個機械化師,老蔣輕易哪捨得用。



1939年底,日軍為封閉中國海岸線和切斷廣西至越南的陸上通道,以第五師團為基幹在北海灣登陸攻陷欽州,12月4日佔領廣西重要關隘崑崙關,桂林震動,桂南會戰打響。第五軍緊急奉命反擊崑崙關,歸北路軍總指揮徐庭瑤親自指揮,杜聿明為前敵指揮。12月18日,第五軍機械化重炮旅率先開火,崑崙關戰役打響。

第五軍以第200師和榮譽1師主攻,新22師阻援,經十餘天苦戰,第五軍殲滅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大部和增援的臺灣旅團一部8000餘人,擊斃21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奪回崑崙關。由於是爬山仰攻,第五軍也傷亡28000餘人,但因我軍完成了戰役目標,阻止了日軍深入廣西腹地威脅四川,史稱崑崙關大捷。



1942年第五軍編入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同古一戰第200師血戰日寇第55師團一週餘,殲敵5000餘人。後來由於英軍跑路,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杜聿明率第五軍經野人山回國,傷亡慘重,第200師師長“海鷗將軍”戴安瀾撤退途中遇襲殉國。

抗日戰爭末期第五軍作為嫡系主力首批換裝美式武器,日軍投降後駐昆明的杜聿明以第五軍的強大實力為後盾,解決了雲南軍閥龍雲。內戰爆發後杜聿明升為東北保安司令出關指揮,第五軍軍長由人稱“邱瘋子”的邱清泉接任,調往中原地區作戰,在1946年國軍整編會議後,第五軍,第十八軍,七十四軍, 新一軍和新六軍被稱為“國軍五大主力”。



第五軍作為機動主力部隊在中原地區與二野三野周旋達三年之久,與解放軍互有勝負,其後以第五軍為基幹組建第二兵團,邱清泉中將任司令官,率步參加淮海戰役,跟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在陳官莊被圍,1949年初被全殲,杜聿明被俘,邱清泉陣亡。


度度狼gg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成立於1939年,他的前身是新編第十一軍,軍長是徐庭瑤,而杜聿明是副軍長,之後番號改為第五軍,杜聿明任代理軍長,由二百師、榮譽一師、新編二十二師組成,他們的師長分別是戴安瀾、鄭洞國、邱清泉,但第五軍從組建到名揚天下靠的還是杜聿明這個黃埔一期生,當然也離不開他手下的這些名將。



而杜聿明率領第五軍在抗日戰爭中有過兩次令人難以忘卻的記憶,一次是血戰崑崙關,率領第五軍擔任主力部隊,全殲了日本王牌部隊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並且擊斃了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一時舉國歡騰,此戰借用中村正雄的日記遺言可以這樣描述: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二十一旅團前身),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強的軍隊。此戰日本王牌旅團二十一旅團4000餘人被消滅,而第五軍面對日軍猛烈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也付出了一萬多人的傷亡,這是一場正真的血戰。



經過崑崙關一戰洗禮後的第五軍成為了抗日的主力部隊,隨即在1942年組成中國遠征軍入緬做戰。第五軍在杜聿明的率領下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尤其是戴安瀾的二百師和廖耀湘的新編二十二師,在緬甸大放異彩,但可惜的是因為盟軍高層的矛盾和指揮的失利,使得中國遠征軍孤軍奮戰,最後戴安瀾師長殉國,第五軍在杜聿明的率領下從野人山回到了國內。



而第五軍是一支為抗日組建的部隊,是一支打過無數次硬仗的部隊,因而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為了國軍五大主力之一。但之後第五軍卻成為了老蔣反共的先鋒,在淮海戰役前以第五軍為主力組建了第二兵團,邱清泉為司令官,後被圍殲於陳官莊,邱清泉戰死,而首任軍長杜聿明也被俘,名噪一時的第五軍宣告覆滅。

這支國民黨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這支在抗日戰爭被杜聿明率領著四處禦敵的王牌部隊,最終陪伴了蔣家王朝的滅亡。


歷史之絕唱


筆者認為,第五軍作為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完全是靠在抗日戰場上與日本人一刀一槍、一招一式練出來的,裝備先進固然重要,但是輝煌戰績和官兵戰鬥力更是重中之重。

第五軍番號最早出現在1932年淞滬抗戰中,在野的蔣介石剛剛就任軍委會委員長,為了提高影響力,派兵增援在上海迎戰日軍的第19路軍,臨時成立了第5軍,轄第87、88師和軍校教導總隊,約2萬餘人。在張治中軍長指揮下,第5軍在淞滬戰場重挫日軍,打出了軍威。戰役結束後,所屬各師全部接受德式整編,番號也隨之撤銷。

全面抗戰爆發後,87、88師和教導總隊在1937年幾次大會戰中損耗殆盡。從38年開始,中國與蘇聯恢復關係正常化,蘇聯大力軍援中國抗日,中國開始以蘇聯陸軍武器武裝起20個包括機械化部隊在內的陸軍師。曾經在1933年長城抗戰中立下戰功的中央軍新編第11軍改番號為第5軍,下轄新22師、榮譽1師、第200師,全部接受蘇械裝備,蘇聯援助的82輛T—26坦克全部裝備該軍,成立了中國軍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在中央系部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蔣委員長格外珍視第5軍這支部隊,將其放在湘桂邊境作為機動兵團。

只可惜,第五軍這支國內第一個機械化部隊從來沒有參加過一場像樣平原作戰。第五軍成軍後的第一仗就是桂南會戰!1939年11月,日軍為了切斷當時中國大陸最後一條國際交通線,集中兵力從欽州灣登陸,一舉攻佔南寧,橫掃廣西腹地,像刀子一樣直刺中國西南大後方的腹部。明顯感受的威脅的國民政府隨即調集重兵反攻,第5軍這支機械化部隊也被調入廣西打起了山地戰,主攻目標是南寧門戶——崑崙關。守軍是打遍中國大陸南北的日軍精銳第5師團所屬第21旅團,因此,崑崙關之戰可稱得上中日兩軍的精銳對決,這也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發起步炮坦空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第5軍經過10天浴血奮戰,將日軍崑崙關守軍第21聯隊全部和第21旅團一部約8000餘人殲滅,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也被第5軍炮兵的一枚150毫米榴彈炮炮彈打成碎片。但是第5軍因為山地作戰,機械化優勢難以施展,因而也付出了6000名官兵犧牲、1.1萬人負傷的巨大代價。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橫掃東南亞。應美英等國的請求,中國政府組建遠征軍出國作戰,第5軍奉命加入遠征軍序列並由所屬第200師作為全軍先頭部隊先行開進緬甸。200師入緬後,由於英國軍隊一敗再敗,幾乎是孤軍作戰,在緬甸同古抗擊4倍於己的優勢日軍達12天,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斃傷日軍近4000人,成功掩護了英軍的撤退。新22師和第96師在斯瓦和平滿納又各自抗擊日軍兩個師團達半個月以上,殺敵近萬。只可惜緬甸戰場的持續惡化,第5軍孤軍難抗大敵,被迫奉命撤退。由於中英雙方軍令不統一,中國遠征軍各部兵分兩路向國內和印度撤退,新22師退向印度,第5軍主力則翻越野人山撤向國內。第一次出國作戰第5軍打出了國威軍威,也付出了戴安瀾師長以下2萬餘名官兵壯烈犧牲的代價,其中1.4萬人埋骨於野人山。

回國後的第五軍在昆明整編,後來擴編為第5集團軍。退入印度的新22師和新38師一道全面接受美式裝備,成為全軍第一支美械師。1943年和1944年,新22師和第二次加入遠征軍序列的第五軍相繼在中緬、印緬邊境發動攻勢,換裝美式裝備的第五軍更加兇悍無比,在滇緬會戰中打的日軍節節敗退,一舉全殲日軍第56師團,一雪前恥。

抗戰勝利後,第5軍連同由新22師為基礎組建起來的新6軍共同位列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從此,這支抗戰中的英雄部隊走上了與人民為敵的覆滅之路。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作為近代中國第一支機械化王牌,被譽為“鐵馬雄獅”,在中國抗日戰爭和現代化正規化進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所轄部隊均為國民黨軍中精銳力量,更是演化出很多英雄部隊。而出自第五軍的軍官,更是在國民黨軍中出類拔萃,比如創始人杜聿明,三個師長:鄭洞國,廖耀湘,邱清泉,後來都成為抗戰中的骨幹將領。那麼,第五軍究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有著怎樣的實力讓其位列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中呢?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的構成和特點。在當時,經過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後,蔣成為唯一的勝利者,也成為統一國家(至少在表面上)的領袖,所以相對於其他地方實力派和軍閥來說,蔣是名正言順的正統國家最高領導人,這對於其建設自己的部隊是非常有利的一點。其次是蔣是浙江奉化人,後來成為地主階級利益的代表人,更是得到了江浙地區財閥的鼎力支持,讓其擁有超強的經濟實力做支撐。第三個就是蔣作為名義上的國家領袖,也有自己保衛國家,抵禦列強的考慮,所以根據形式積極建設自己的嫡系部隊,並投入大量經費建設了部分精銳之師,一方面抵抗外國入侵,一方面維護自身絕對的統治地位。


長城抗戰後,蔣深感國內部隊作戰能力與國外相距甚遠,無論是部隊正規化程度,軍兵種建設還是武器裝備訓練等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派時任17軍軍長的徐庭瑤將軍出國考察歐美國家現代化軍備建設情況,回國後做了認真全面的總結,蔣也非常重視,後來在1933年6月從英國購買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維克斯輕型坦克,並在原有戰車部隊基礎上成立了戰車營。這也是中國近代以來裝甲機械化部隊的雛形。


1937年5月在南京方山正式成立了第一個裝甲團,由杜聿明出任團長。並在1938年1月擴編為第200機械化師。1938年10月擴編為中國近代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機械化軍,即第11軍,由徐庭瑤任軍長,杜聿明為副軍長。後番號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五軍下轄3個作戰師及軍直屬部隊、後勤輜重部隊等: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榮譽1師,師長鄭洞國。新編22師,師長邱清泉(後廖耀湘)。


除了配備優秀的將領和老兵,以及精良的武器裝備,作為第五軍首任帶兵人的杜聿明,非常重視軍事訓練工作,還要求部隊“五除”


和“三習”,五除即除驕,除惰,除偽,除欲,除惡。三習即習精,習誠,習勤的朝氣。並狠抓裝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種的訓練。最後,訓練重點又回到步兵身上,他要求士兵重點練習體能,格鬥,刺殺,射擊,投彈和夜間作戰等技能,鼓勵創新,使得第五軍面貌自信,士氣大振。在1939年3月的軍事訓練評比中,第五軍位列全軍第一。


這支由國民黨高層花費巨資和心血


打造的王牌部隊,在抗戰烽火中展示了自己強大的作戰實力。在與日軍王牌第五師團21旅團爭奪崑崙關的戰役中,第五軍經過20餘日血戰,奪回戰略要地崑崙關,並擊斃日軍少將中村正雄,以及多名聯隊長和日軍大隊軍官,斃傷俘敵軍5000餘人,取得了抗戰重大勝利!第五軍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全軍傷亡達1.4萬餘人,第五軍一戰成名。在後來的第一次入緬作戰和1944年的滇西反攻作戰中,第五軍都有出色的作戰表現,沉重的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1945年,滇西反攻作戰勝利結束,我軍收復龍陵等眾多日軍盤踞的要點,全殲日軍56師團主力,打通了滇緬公路。值得一提的是,原屬第五軍的新22師,在廖耀湘的率領下,在印度訓練後來參加駐印軍反攻作戰行動,戰績輝煌,成為五軍分支並由此成立了另一個王牌----新六軍(同樣位列國民黨五大主力)。


這支國民黨王牌部隊人員素質高,訓練水平優良,裝備精良,士氣高漲,經過抗戰烽火一次又一次考驗,最終成長為國民黨軍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憑藉英勇的作戰和驕人的戰績,位列國民黨五大主力,成為國民政府手中的一張王牌。如果您認可我們的文章,希望您可以為我們點贊,我們會繼續努力; 如果您希望瞭解更多軍事資訊,請您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軍事文章,幫助您瞭解更多軍事內容。


軍情大家談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56b00089f80a535d361\

縱橫史海五千年


第五軍的前身是徐庭瑤的新編第11軍, 1933年的長城抗戰時,徐為第17軍軍長,杜聿明為徐17軍第25師(千里駒師)的其中一個旅長,作戰經驗比較豐富。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組建了裝甲團,任命杜聿明為團長,之後又擴編為第200師,該師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步兵師,裝備的是蘇聯支援的BT-26坦克和裝甲車。1939年新編第11軍改稱為第5軍,杜聿明是該軍的首任軍長,下轄第200師,師長為黃埔三期畢業的戴安瀾;榮譽第1師,師長為黃埔一期畢業的鄭洞國;新編第22師,師長為黃埔第二期畢業的邱清泉。1939年該軍參加了崑崙關戰役,對手為日軍的甲種師團第5師團,此戰,中國消滅日軍5000人,還擊斃了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的中村正雄旅團長。

第5軍能夠成為五大主力之一,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將領。第一任軍長是杜聿明。杜聿明作為黃埔一期畢業的學生,深受蔣介石的青睞,能當上王牌軍的軍長並不是吃素的。杜聿明的手下也是清一色的黃埔生,這些人都身經百戰。如鄭洞國、戴安瀾、邱清泉、廖耀湘。其中廖耀湘在第5軍時是王牌,到後來的新六時,更上升成為了五大主力之一。

第二是武器裝備。第5軍在沒有換裝美械前,是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的一個軍。擁有如此好的武器裝備,戰鬥力怎麼不高呢?


歷史軍魂


民國時期的軍隊,都有派系。帶兵的將領只有和派系的首腦有關係,部隊才能有好的待遇。軍官不僅要指揮打仗,還要負責部隊建設,向上級爭取糧餉,武器裝備。五大主力都是蔣的中央軍嫡系部隊。

第五軍由特種部隊而成主力,主要是裝備好,其次是徐庭瑤帶兵有方,形成傳統。十八軍也是一樣,形成一個好的傳統。五大主力四個是有先天優勢的。只有74軍是由保安團變為勁旅的。這說明主官的素養、能力決定一支部隊的優劣。

其實非中央軍也有能戰鬥的勁旅。如第七軍,35軍。其他中央軍也有能打的,如黃百韜25軍。如果用心培養訓練,也可以成為第六、第七大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