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達人,鼓樓這個社區有「責任田」等你來認領,建個愛心農場唄

种菜达人,鼓楼这个社区有“责任田”等你来认领,建个爱心农场呗

現實生活中想要有塊地,尤其是城區裡想要有塊地,再種點菜可真成了奢望。可是,在鼓樓區挹江門街道的魯迅園社區就有這麼一塊地,正在招募“種菜達人”領一塊“責任田”種。整個“愛心農場”圍繞民國建築魯迅樓的東側和北側,面積大約50平方米,共被分為6小塊。想種菜而且又有種菜經驗的市民都可報名,種出來的菜將送給社區的孤寡老人和困難戶。

种菜达人,鼓楼这个社区有“责任田”等你来认领,建个爱心农场呗
种菜达人,鼓楼这个社区有“责任田”等你来认领,建个爱心农场呗

“百草園”內瓜果飄香

“你看這裡是茄子,這裡是莧菜,那邊還有西瓜,裡面還種了一些薄荷……”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挹江門街道魯迅園社區的“百草園”時,社區居民賈德根正在“百草園”內整理著他的這些寶貝。

賈德根告訴記者,這塊地現在大部分是他在種,一是家裡離得非常近,和“百草園”只有一牆之隔,另外就是自己確實想種,在沒有來南京之前自己家裡就種地,現在退休了,平時在家也沒有什麼事情做,種種地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還有就是也想幫助別人。

記者瞭解到,在整個“百草園”內,種植了大約10個品種的蔬菜和中草藥,整個“百草園”被劃分為東側和北側兩大塊,其中東側又分為5小塊地,每塊地都種有不同的品種。

“你別看這些蔬菜現在長得這麼好,最開始的時候它們可嬌嫩了,地裡的土都是我從老家一點點運過來的。”賈德根向記者講述道,他是從2016年底開始接手“百草園”的,當時還是初創,很多東西都不成熟,就連最基本的土都是自己從老家揚州運過來的。

“因為南京的土裡有沙,還有石頭,只有老家的土肥沃才能種出菜來,你看現在東側的土已並不多了,北側的土還差一些,下次回老家還要用車子拉一些來。”賈德根邊拔草邊向記者講述“百草園”的故事。

社區招募“種菜達人”認領“責任田”

“現在只有賈德根一個人種還不行,還想再招募一些居民一起參與進來,為社區的孤寡老人做一點事。”挹江門街道魯迅園社區的工作人員孫璐璐告訴記者。

“百草園”從最開始的初創到現在的初步成熟,現在已漸漸擴大,現在北側又開闢了一塊空地出來,社區的居民可以到社區來認領,種出來的菜主要是送給社區的孤寡老人。

但由於整塊地也就50平方米左右, 地非常有限,要求報名的社區居民要有一定的種植經驗和充足的時間,還要有一定的奉獻精神,畢竟種出來的果實一部分還要送給孤寡老人。

據瞭解,“百草園”是圍繞魯迅樓周圍而設,還原再現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幾塊苗圃種有綠植(何首烏、紫蘇、薄荷)和蔬菜(茄子、西紅柿)。

社區後期還將對這裡進行再設計,增強美觀度和實用性,打造成為“青少年科普苗圃基地”,收穫的果實送往轄區獨居、空巢老人家庭。

牆上的彩繪圖案精選自魯迅先生經典作品中的經典畫面(社戲、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樓二期將以“黨建+魯迅精神”為主題

記者從魯迅園社區瞭解到,魯迅樓是一幢民國建築,最早的名稱是江南礦路學堂,是魯迅早年讀書的地方。這幢樓一直由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管理。為了響應鼓樓區區域化黨建工作的需要,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將這幢樓無償交給魯迅園社區管理使用,這也是挹江門街道區域化黨建的一個成功案例。

接手管理後,社區深入挖掘魯迅早年在江南礦路學堂讀書期間留存的資料,一期工程以“魯迅與南京”為主題,二期工程以“黨建+魯迅精神”為主題,深入挖掘魯迅先生的“革命精神”,打造了現在的魯迅樓。

設有一條文化長廊,主要圍繞“魯迅時代性的名言金句”“魯迅精神的內涵”“魯迅先生與中國共產黨的淵源”“魯迅精神的當代意義”等內容進行再挖掘再提煉,將魯迅樓一樓和二樓的長廊打造成“魯迅精神”,尤其是“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示區。

還有一組活動陣地,社區將積極發揮樹人學堂、三味書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琴棋書畫等功能室作用,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為民利民樂民活動,讓黨員群眾更有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通過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社區特色陣地的服務功能、輻射功能、展示功能和活動功能,使之真正成為區域化黨建的樞紐地,黨員教育管理的主陣地,黨員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發源地,力爭將挹江門的魯迅樓打造成鼓樓乃至南京的魯迅樓。

愛南京·南京晨報見習記者 胡亮 攝影報道

种菜达人,鼓楼这个社区有“责任田”等你来认领,建个爱心农场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