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土司城」、仿古「女兒城」(旅遊日記2016—15)

2016年11月6日、星期六、農曆十月初

昨天下午從西陵峽的“水上人家”回到宜昌市裡已經是18.00時了,索性直接去火車站把今天去恩施的火車票買了。

我們今天乘坐的這趟D633次動車是早7.00從漢口發車於下午16.28分到達成都的。今天上午9.10分離開了宜昌市,動車組運行了130分鐘,在11.00時到達了恩施市。

在我們乘車的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列車基本是在大山的隧道中穿行著,而且時速都在120公里以上。坐在這風馳電掣般的車廂裡,車窗外是黑洞洞的一個連著一個的隧道,我就在想:“當年修建這樣一條鐵路的難度該有多大?”。

原來從湖北宜昌到重慶萬縣的這段鐵路全長是377公里,素有“隧道博物館”之稱,自2004年開工到2010年8月18日全線貫通,共用了六年的時間。

在這段377公里的路程上,共架設了253座橋樑,開鑿了159座隧道(含54座雙線隧道,34座風險隧道和8個一級風險隧道,其中野山關隧道全長13.85公里,是宜萬鐵路第一長隧道),佔這段鐵路全長的74%。在那時是我國鐵路建設史上施工難度最大的山區鐵路。

歷史上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如今是“天塹變通途”。

是我們國家的鐵路建設者們,在地質條件極其複雜,施工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為了修建這樣一條現代化的高速鐵路,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是難以形容和想象的,我們真是應該從內心裡向他們致敬!為它們點贊!

明天就是“立冬”的季節了,這時在我們的家鄉哈爾濱已經白雪皚皚、冰封大地了.可是現在我所在的鄂西南的恩施市還是鬱鬱蔥蔥,一片綠水青山。

來到恩施後,我真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面的窄小,地理知識的欠缺,說實在的我以前根本就不知道恩施這個地方,是去年我在一個資料上看到,介紹有一條恩施大峽谷,是非常值得去的地方,這樣我才在地圖上找到了恩施。並且決定:一定要儘快去這裡看看這條迷人的大峽谷。

恩施的全稱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位於鄂西南,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它西連重慶市的黔江區、

北鄰重慶市的萬州區、南面與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東面就是湖北省的神農架林區和宜昌市。是我國唯一的一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

恩施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時期這裡就是巴子國所在地;

到了三國時期先屬蜀國,後歸東吳;

在宋朝時歸州巴東縣;

在明朝時歸屬夔州建始縣;

到了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衛、設恩施縣。

下了火車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家庭旅館住了下來,標準間很乾淨,一天60元錢。吃、住、行都很方便,性價比還不錯。

土 司 城

午飯吃了碗刀削麵,然後在站前廣場乘30路公交車來到了“恩施土司城”。見到了土司城後,它的建築風格真的讓我驚呆了,真是太有特點了。這座土司城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土司是在元朝時設立的中國邊疆的官職,土司制度是世襲的,用於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首領。土司的權力很大,土司跟以前的封王差不多,有自己的領地和僕人。

風雨橋

恩施土司城是全國唯一的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的標誌性工程。

這座獨特的土司城是建在一個山坳裡,這樣的建築格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在這別具一格的城樓上“恩施土司城”這五個字,是著名的社會學家 費孝通先生所題寫。

進入城門後在我的右手側有一座“百花園”,小橋流水、翠竹楊柳,頗有些江南水鄉的味道。

在我的正前方是“廩君殿”,可能是土司辦公的地方吧。

這座土司城的佔地面積不是很大,也可能是這個地區山多地少的關係,但是格局很緊密,各種設施都很全面。有士兵操練的校場、有家丁和僕人居住的民居;

這座土司城是依山而建,順著山勢逐步攀高,在城的最上面是吐司的臥室,這裡是這座城池的最高點,我站在這裡可以見到這座古老的土司城的全貌,但是看到的都是屋頂,可我覺得這是一幅絕美的圖畫,我選好角度將它放在了我的鏡頭裡。

在四周的山頭上是沿著山頂建築的城牆,把這座“宮殿”緊緊地包圍在中間。

土司城全貌

在土司的臥室裡懸掛著一個銀製的牛頭,做工非常精細、圖案非常漂亮,是一件很有珍藏價值的工藝品,是不是屬於“文化藝術遺產”,我還沒搞清楚,我覺得應該算吧。

在土司城裡還觀看了一場水平較高的土家族歌舞表演。它讓我較深刻的瞭解了土家族的歷史文化。

今天是來到恩施的第一天,雖然下著毛毛細雨,但是這座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老的“首府”和有著極其深刻文化底蘊的“土司城”,在我頭腦“知識的寶庫”中又增添了新的一頁,這真是最難得到的收穫。

今日支出:

住宿70元、土司城門票50元、

午餐25元、晚餐113元,共計:258元。

2016年11月9日、星期二、農曆十月初十

自11月6日來到恩施後,只是當天下午去了【土司城】.

接下來7日.8日兩天連續下雨,而且氣溫也在明顯下降,好在房間裡有空調,我和老伴只能待在房間裡,哪也去不了真是煩死人了。

今天中午雨終於停了,吃完午飯我們立刻去站前廣場乘31路公交車前往恩施的【女兒城】。

沒去“女兒城”之前,在我的想象中這裡肯定還是一座古建築,可是讓我很失望,這裡是近年來修建的一座“仿古城”,位於恩施市的 七里坪,在中國的人造古鎮中排第八位。這座“女兒城”整體的建築風格是按照土家族的古代民居和土家吊腳樓的形式相結合,比較集中充分地體現了土家族的民俗民風。

我對這些人工修建的仿古“贗品”不是很感興趣。但是我在這裡卻多多少少了解了些土家族的歷史。

土家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它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但是沒有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密基卡”或“貝錦卡”,意思是“土生土長的人”。

土家族的先民,在歷史上被稱為“蠻”或“夷”。

居住在武陵區的土家族在宋朝以前曾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

宋朝以後土家族就被單獨稱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蠻”等。改土歸流後,隨著漢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三個民族出現了對舉的局面,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家”的族稱就形成了。

“女兒城”中的塑像和吊腳樓

土家族的民族起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古代巴人的後裔”;

還有說是“在古代由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 還有一種說法是;以自古以來就定居在湘、鄂、渝、黔邊境的土著先民為主體,融合了其他一些部族的先民而形成的,特別是構成湘西土家族主體的湘西古代土著居民等等。

但是最後得以斷定的是;自唐末五代以後,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這一穩定的群體開始逐漸的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少數民族“土家族”。

這就是我今天的收穫,“女兒城”讓我更深刻的瞭解了恩施,瞭解了“土家族”。

今日支出;

7日;修電腦120元、午餐24元、

晚餐43元、住宿70元共計:257元。

8 日;住宿70元、水果14元、餐費50,總計;134元。

9日;住宿70元、午餐25元、

晚餐48元,公交10元,共計;153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