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交互設計之父Alan Cooper把那些有用、能用的產品比喻成會跳舞的熊,儘管這隻熊跳得很蹩腳,但觀眾們仍然不得不享受其中——事實上,在定製ROM發展的初期,絕大部分ROM都存在這種情況。

如今的國內定製系統已經高度成熟,用戶需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個成功的ROM產品應當在保證基礎體驗的前提下,對視覺設計、交互以及易用性做出提升,就像會跳舞的熊一樣,不僅跳得不錯,甚至還穿上了芭蕾舞裙子,比如說魅族的Flyme 7。

視覺設計

Flyme經過這麼多個版本的更迭,儘管現在看來和早期的版本相比已然大相庭徑。

但整體的視覺設計還是保持了相當統一的風格,簡約的ICON設計、剋制的配色管理、恰到好處的細節呈現……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即使這些年來Flyme有過不少爭議,但其視覺設計卻從來沒有成為過一件有爭議的事情。

Flyme 7和Flyme 6的UI區別並不大,差不多可以總結為這幾個詞:更細膩的ICON、更鮮明的配色、更分明的層級以及更靈動的動畫。

ICON及配色

早期的Flyme系統,ICON風格可以說稜角分明,方即是方,圓即是圓,而隨著版本的更替,Flyme的ICON逐漸向圓潤化過度。

當然,這種圓潤化還是很剋制的,沒有粗暴地效仿蘋果採用大半徑的圓角矩形圖標,而是在ICON的邊角進行了小弧度處理,並在配色上進行了略微的漸變,使其看起來更加細膩和精緻。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值得一提的是,Flyme對於第三方ICON終於不是簡單地裁切成方形了,而是同樣做了圓潤化的處理,和整體界面能夠和諧地融入到一起。

配色方面,以往的Flyme系統極少採用高飽和度、高對比度的色彩體系,而是採用清新淡雅的配色,這就是為什麼在用戶心目中Flyme一直是小清新的代名詞。

在Flyme 7上,魅族開始採用了更大膽和鮮明的配色,例如生活助手、主題美化等ICON均搭配高飽和度的亮色,但即便如此,Flyme 7對於色彩的應用在該剋制的地方還是比較剋制的,稱得上恰到好處。

層級

層級在UI設計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夠處理好信息界面的優先級,讓ROM的易用性變得更好。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Flyme 7繼承了Flyme 6中常用的陰影元素,例如ICON、banner等,這個做法的好處在於增加了Z軸的概念,能夠表現UI的立體感,以及更為有效地區分層級關係。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左:Flyme 6 右:Flyme 7

其次,Flyme 7大量地採用了卡片設計:下拉通知欄、上滑負一層……這些設計更好地區分了信息層級。

舉個例子,Flyme 6的通知欄和Flyme 7的通知欄,前者信息和背景完全融入到一起,後者則利用大卡片設計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層級,用戶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到信息卡片的內容上。

動畫

多數情況下,動畫效果系統中更多地承擔點綴的作用,有趣、靈動的動畫效果更能吸引用戶,但這並不能成為用戶選擇的關鍵因素,用俗話說就是——癢點。

Flyme 7的動畫運用了大量的緩入緩出效果,如果你熟悉Premiere Pro這個剪輯軟件,那麼應該知道兩個關鍵幀之間能夠創建一條貝塞爾曲線,最終得到的效果就是緩入緩出。

文字描述可能沒那麼清晰,我們看GIF: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當然,還有Flyme 6版本中的Action View在Flyme 7中也得到了保留,所謂Action View,即通過動態的方式去展示內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界面的活力和趣味性。

人機交互

和視覺設計不同,交互上的任何改變,都會極大地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而魅族在人機交互上的探索,幾乎一直走在其他廠商的前面——雖然這也是Flyme存在爭議的地方。

首先慣例吹一吹mBack。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從SmartBar到小圓圈,從小圓圈再到mBack,圍繞著Android導航鍵的交互改變,幾乎見證了Flyme系統的發展歷程.

而儘管mBack推出至今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但用戶對這個交互的認可程度卻從未降低——如果不是全面屏時代的來臨,或許它會是Android的終極交互方案。

Flyme 7在交互上沒有革命性的改變,而是針對一些小的使用場景提供新的交互方案,這些改變不足以刺激用戶的購買/升級慾望,它只是讓你的體驗變得更舒適而已——我們往往稱之為癢點。

APP索引

APP索引並不是一個新穎的功能,這種滑動索引的方式在原生Android的AppDrawer中就能體驗到,主要是方便用戶在Drawer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APP,但在桌面做這類APP索引的並不多見。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但正如前文所說,這只是一個癢點功能,使用頻率並不高。有趣的是,如果你手中的是魅族15或15 Plus,那麼你應該會很享受滑動時的震感,Taptic Engine所帶來的觸覺反饋是其他震動馬達所無法比擬的。

在安卓手機中,能做到和iPhone震動反饋相類似的,目前也只有魅族15系列。

氣泡通知+小窗模式

氣泡模式指的是全屏場景下,微信、QQ等消息通知會以氣泡的形式彈出,由於「氣泡」佔據的空間並不大,在全屏模式下基本不會影響使用體驗。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小窗模式和氣泡通知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通過點擊小窗打開按鈕,微信或QQ等聊天工具會以小窗口的形式彈出並懸浮在界面上,方便用戶快速回復消息。

一些有趣的功能改進

全局夜間模式

全局夜間模式,一鍵開啟,夜貓子們從此以後可以更開心地躲在被窩裡玩手機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個真·全局夜間模式,以淘寶為例,淘寶主頁以及商品詳情頁都會自動將白色背景色轉成黑色,而字體則由黑色轉為白色,在光線不足的夜間,這個模式能讓眼睛更舒服。

溫馨提醒一句:為了保護視力,睡覺的時候還是少玩手機好點。

Square Sound音效

Flyme 7提供了四種不同的音效,包括3D聲效、超重低音、純淨人聲以及現場樂動,不過對於木耳的我來說,頂多能夠聽出哪裡不同,而難以評價孰優孰劣。當然,這種玄學一向跟個人口味有關,遇上對的音效,無論怎麼聽都會喜歡的不得了。

目前,Square Sound音效僅支持自帶音樂播放器和網易雲音樂,其他諸如QQ音樂、蝦米等還未支持。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唯一的問題是,開啟3D聲效後聽音樂會有一定程度的底噪,估計和測試版有關。

AI美顏

A」一詞到底有多火?這年頭好像不提AI就會顯得自己跟不上潮流似的。

忘卻那些營銷用詞 吧……什麼智能識別,什麼3D精準定位五官,什麼美顏方案……消費者壓根就不需要知道你的技術是什麼樣的,只要你的美顏效果能讓我滿意就行了。

魅族Flyme 7初體驗:這些功能貼心

我用魅族15找小姐姐拍了幾張,看起來還是不錯的,按照小姐姐的說法:美顏效果比較自然,不存在濃妝淡抹之感。

當然,除了簡單的美顏之外,你還能嘗試一下魅族趣拍+濾鏡模式,濾鏡上的圖案素材,都會隨時按照時間節點隨時更新,基本不需要後期調教或者再下美顏濾鏡應用,好看又好用。

結語

毫無疑問,Flyme 7是迄今為止最好用的Flyme系統,更精緻和細膩的UI、更大膽的色彩運用、新的交互體驗,以及一些趣味功能上的更新,都表明了Flyme 7並不僅僅是魅族在刷版本號而已。

雖然此次在老機型上也加入了人臉識別,讓大家過了一把全面屏手機解鎖的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老用戶更新系統。然而,由於缺乏重磅的功能改進/革新,Flyme 7更像是Flyme 6的錦上添花版,或許用好用來描述會準確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