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實德,天必佑之

人有實德,天必佑之


《了凡四訓》是一本好書,仔細去讀,讀了之後,細心去揣摩,認真去反省,於是自己就明白了,知道怎樣修善、怎樣積德。全是恭敬別人的心。這兩、三年來,我們提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一個愛心,一個感恩的心,這是端。假如摻雜絲毫玩弄世人的心,那就是曲。這些地方應當細細的去辨別。

下面跟我們講:什麼叫“陰陽”。【何謂陰陽】 善有“陰善”、有“陽善”。【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 你現在修,現在已經把福就享盡了。【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 這一段說得好!陽善跟陰善好懂,比前面“端曲”容易懂得多了。“陽”是完全顯露出來,你做的好事人人都知道,報紙上表揚你,電視節目也在傳播、在讚揚你,你所做的這些好事,全都報掉了。“陰善”,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會告訴任何一個人,這個好,這叫陰德,積陰德。“陰德天報之”,你將來得的果報厚,得的果報殊勝,得的果報長遠。如果是“陽善”,人家讚歎、讚揚你,恭敬你,這也是果報,這都報掉了。我們今天一般社會上講“知名度高”,提起來沒有人不知道的,這也是福,這都報掉了。實在講,不是一個好事情。可是古人有所謂“實至名歸”,你真有實德,自然有人讚歎。你藏得再隱密,總會有一天被人發現;被人發現,人家就會讚揚。譬如近代的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一生修善積德,積陰德,沒有人知道他。到他老人家七十歲的時候,有幾位居士,徐蔚如這些人;民國初年的大居士們,都是有學問、有道德。他們去朝普陀山,在普陀山藏經樓遇到印光法師,覺得印光法師的風度、言談跟一般出家人不一樣,於是常常親近他,常常向他請教,才知道這個老法師真的有德行。他們回到上海,寫了不少文章,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於是印光大師的大名就這樣傳出來了。這不是印光大師委託他的,是他們這些人真正見到這樣一位高僧大德,普遍向廣大群眾介紹,這叫“實至名歸”。這個名不是虛名,真有實德,我們要明瞭。了凡先生接著說,“名者造物所忌”,天地鬼神都忌諱,所以“名”不是好事情,出名不是好事情。“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這在歷史上我們看到,現在這個社會上,你仔細去觀察,現世報!知名度很高的人,他沒有實德,往往他遇到意想不到的災害。在世間享盛名、最容易出名的是哪些人?在中國、在外國,大家都曉得,電影明星最容易出名。他出名,那也是福報;如果他沒有實德,確實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災難。我們看到中國、外國這些大明星,有名的明星,真正能得善終的人不多。了凡先生這句話有應驗。不僅是影劇界,任何一個行業裡面,如果沒有真實的德行,他知名度愈高,潛伏著意想不到災害的機會也愈多,這個我們要知道。“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這個人沒有過失,是個善人、是個好人,行善積德,而被別人侮辱,被別人誤會,惡名廣佈。大家提到這個人,都罵他幾句,這倒是個好事情。好在哪裡?他的罪障報掉了;每個人看到他,瞪他一眼,罵他幾句,這也是果報,把他無始劫以來的罪障都報掉了。“子孫往往驟發”,他的兒孫往往忽然之間發達了,也有少數自己晚年福報現前了。“陰陽之際微矣哉”,陰德、陽德的果報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別,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應該怎麼作法,自己就明白了。

人有實德,天必佑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