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大搬遷,任正非吐槽高房價,我們還要買房嗎?

艾小城


華為搬遷是因為高房價這個確實很無奈,因為房價從2016年開始就瘋狂的上漲。華為作為一個堅持追求技術,不炒房不上市的企業確實在高房價面前遭遇了不少困難。當然華為的總部還留在了深圳,但是這次華為搬遷也讓外界認識到了,高房價不僅僅是普通民眾的痛,也是不炒房企業的痛。

根據公開資料可知,房價成了無房者的痛,此前還傳出了一個企業賣掉兩套房解決了企業退市危機的問題。確實房子已經超乎了所有企業的想象成為了迷一樣的存在。華為這麼多年始終堅持技術本身,堅持不炒房體現的是一種執著更是一種企業家精神,但就是這樣任正非還是吐槽高房價了,確實值得深思。

現在房價存在泡沫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別說一線城市就是很多四線,五線城市房價也開始瘋了般上漲。有點縣城房價都超過了萬元,甚至一些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城市房價也處於了極高的位置,這些都是不正常的。當前情況下,大部分工薪階層都買不起房了,就算有點實力的,現在買房估計也不是好時間,還是建議大家不要買了。


深度軍備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茲堡,有鋼鐵。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車。現在,世界的中心在哪裡?不知道,會分散化,會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

能把華為做成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任正非是睿智的,高瞻遠矚,意味深長。

而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更是呼籲大家把房子賣掉,不要買房。


財智成功的觀點是,起碼在2018年之後的三到五年內,不要買房,而2018年也將成為房價降價元年,房市將進入有價無市階段,三年內降幅會超過30%。

房子是死的,公司是活的,企業會向成本低的方向流動,高房價城市將被優秀企業拋棄。

互聯網時代,一家企業坐落在哪個城市,或者是否選擇一線城市建立總部已經不再關鍵。只要開出足夠高的薪水,就一定可以引來金鳳凰。


高房價對應著非常高的買房成本以及很貴的房租,假如員工在支付完房租後剩餘工資不夠日常消費,顯然是不行的,這就是居住成本倒逼工資收入上漲。


任正非表示,高土地價格,高房價,已經導致了生產要素成本急劇上升,必然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下降。

面對一線城市的高房價高地價,企業可以選擇咬緊牙關留下,當然也可以選擇以腳投票換個城市。有遠見的城市一定會給出優厚的條件,掃榻相迎。


高房價不僅僅容易引發金融危機,還增加創業成本,影響企業生存。


土地銷售可以快速回收鉅額資金,一年數萬億,但是高房價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居民家庭負債快速增加,埋下嚴重的金融風險。

企業需要成長,繳納稅款沒有賣地那麼快,沒有賣地那麼多,但是更長久,更穩定,細水長流,百川成海。


但是,高房價會扼殺創業。以往十萬元就能創辦小公司並順利運營,如今十萬元不一定夠租寫字樓的費用。地價和房價猛漲直接推高企業的運營成本,為了讓員工能買房租房,企業不得不持續漲工資。


假如企業都經營不下去了,失業的工人誰來養呢?


假如企業都倒閉了,靠賣房賣地能讓國家強大嗎?


互聯網時代,空間和距離不再是核心,一二線城市附近城市將迎來發展良機。


一家優秀的企業搬遷,將為當地帶來不小的稅收。

上萬高收入員工到這來定居,可以帶動周邊產業。

當相關上下游產業也向這裡聚集時,一個城市的興旺指日可待。


華為做的很好,以腳投票。

東莞做的很好,以德服人。

深圳,因高房價被拋棄…………

下一個,是誰?


財智成功



對於華為內遷,深圳步入中年的說法,個人看法如下:

一、產業轉移的必然趨勢

過去幾十年,整個東亞、東南亞地區,先後經歷了從日本——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國家-中國大陸(主要沿海地區)轉移,現在又逐步向中東部轉移。東部沿海發達城市,主要要向高端產業進行升級,而中西部等內陸地區,則承擔東部傳統產業。

近年來,中部如湖南郴州、衡陽、長株潭就承接了許多從深圳遷移過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富士康、藍思科技就是典型代表。

站在這個邏輯角度,華為向東莞轉移,也是情理之中。

二、營商環境優於內陸城市

以深圳為代表東部發達城市,經過幾十年高速,發揮巨大磁鐵作用,吸納了全國大部分優秀人才和優秀企業同時,生活、居住等成本也節節攀升。

但無論如何,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城市,營商環境還是優於內陸城市。所以,像華為這樣高科技企業,若完全放棄深圳,而全部外遷到內陸,可能性是不大。當然,如果只是分散佈局,則是很正常。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到到,事實也是如此,華為根基,主要還是在深圳。

三、沿海、內陸各具優勢,買房與否重在選擇。

深圳作為經濟、人才中心,機會多,但面臨競爭也大,生活成本高。若想享受一線城市各種先天優勢,那麼久不得不要考慮如何在深圳安家落戶;若憂慮一線城市不便,尤其大城市病造成一系列問題,那麼就可以回二三線城市去生活。

近年來,無論美麗鄉村,還是特色小鎮建設,莫不是為了給大家將來更多的選擇。這方面,歐洲就是一個很好標杆。歐洲各種特色小鎮,各具特色,鄉村與大城市,各具優勢,人們可以自由選擇。

可見,華為內遷,雖然有各種原因,但也沒必要做過多解讀;至於買房與否,看你自己選擇,深圳,還是具有較大居住優勢。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關注/留言共同探討。

胡兄,一名商業、互聯網觀察者。


胡兄頻道


大家好,我是股海風雲。近日,華為研發部門搬遷,動用1500多輛車(70輛大巴、40輛貨車)將大約2700人從深圳龍崗搬到東莞松山湖,可謂舉家遷移,聲勢浩大。主要是受深圳土地價格居高不下,給公司擴大經營帶來了不便。華為總部所在的龍崗區房價達到了3.7萬/平方米,而東莞松山湖1.6萬/平方米,這也是為什麼華為研發部門搬遷的原因。華為松山湖基地佔地1900畝,用於公司研發部門和配套住房建設,初步定價為8500元/平方米,不得不說華為真的是良心企業,是中國企業的標杆和楷模。

目前全國房價居高不下,我們到底還要不要買房?我覺得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

第一、如果你是剛性所需,必須要買,因為無論國家怎麼調控,只是遏制了房價上漲的速度,並不能有效的促使房價下降,當然也有房價下跌的地方,只是很少。你現在需要住,無論漲跌都要買;

第二、如果你是用於投資,那麼我不建議你在4線以上的城市買房,國家每當出臺一個針對房市的政策,都是拿4線以上城市開刀,即使房價不跌,上漲速度也會減緩,投資回報不高,要投資就去5線小城市,目前5線城市受國家房控措施影響比較小,房價依然在高速上漲,我們小縣城碧桂園的房子已經均價6000元/平方米,都趕上4線城市的房價了,我覺得至少5年之內房價都會保持上漲。



我是股海風雲,看完點關注點贊,股票漲停不斷。謝謝!


11股海風雲11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茲堡,有鋼鐵。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車。現在,世界的中心在哪裡?不知道,會分散化,會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

能把華為做成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任正非是睿智的,高瞻遠矚,意味深長。

而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更是呼籲大家把房子賣掉,不要買房。

財智成功的觀點是,起碼在2018年之後的三到五年內,不要買房,而2018年也將成為房價降價元年,房市將進入有價無市階段,三年內降幅會超過30%。

房子是死的,公司是活的,企業會向成本低的方向流動,高房價城市將被優秀企業拋棄。

互聯網時代,一家企業坐落在哪個城市,或者是否選擇一線城市建立總部已經不再關鍵。只要開出足夠高的薪水,就一定可以引來金鳳凰。

高房價對應著非常高的買房成本以及很貴的房租,假如員工在支付完房租後剩餘工資不夠日常消費,顯然是不行的,這就是居住成本倒逼工資收入上漲。

任正非表示,高土地價格,高房價,已經導致了生產要素成本急劇上升,必然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下降。

面對一線城市的高房價高地價,企業可以選擇咬緊牙關留下,當然也可以選擇以腳投票換個城市。有遠見的城市一定會給出優厚的條件,掃榻相迎。

高房價不僅僅容易引發金融危機,還增加創業成本,影響企業生存。

土地銷售可以快速回收鉅額資金,一年數萬億,但是高房價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居民家庭負債快速增加,埋下嚴重的金融風險。

企業需要成長,繳納稅款沒有賣地那麼快,沒有賣地那麼多,但是更長久,更穩定,細水長流,百川成海。

但是,高房價會扼殺創業。以往十萬元就能創辦小公司並順利運營,如今十萬元不一定夠租寫字樓的費用。地價和房價猛漲直接推高企業的運營成本,為了讓員工能買房租房,企業不得不持續漲工資。

假如企業都經營不下去了,失業的工人誰來養呢?

假如企業都倒閉了,靠賣房賣地能讓國家強大嗎?

互聯網時代,空間和距離不再是核心,一二線城市附近城市將迎來發展良機。

一家優秀的企業搬遷,將為當地帶來不小的稅收。

上萬高收入員工到這來定居,可以帶動周邊產業。

當相關上下游產業也向這裡聚集時,一個城市的興旺指日可待。

華為做的很好,以腳投票。

東莞做的很好,以德服人。

深圳,因高房價被拋棄…………

下一個,是誰?


≒蕜傷→洎欺


華為一直都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這次華為的搬遷,我有如下的專業分析和觀點:


一,華為的搬遷。


就在近期,傳聞中的華為搬遷終於變為現實,幾十部大巴和小車浩浩蕩蕩從深圳開往東莞,這個消息對東莞是好消息,可是對深圳卻是壞的消息。華為的員工,還將陸陸續續的前往東莞工作和生活,這是為什麼?兩個字,房價,四個字,深圳的房價。因為深圳的房價太貴,導致華為大部分員工都無法買起深圳的房子,特別是新入職的員工,看著深圳的房價,不知道工作多少年才能買起房子。


二,華為現象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華為的收入和待遇,在深圳和全國都是非常不錯的水平,如果華為都要因為深圳房價,搬遷到東莞,那麼在深圳有多少員工可以買起深圳的房子?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果一個大學生,在一個城市工作,當他每天都非常努力奮鬥的時候,住在出租房子裡面,計算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夠買起房子,相信這個大學生的心裡一定非常難過,因為至少要20年以後。

三,高房價,高成本,高壓力。


從2000年左右開始,國內房價一直在上漲,導致目前的房價水平已經處於歷史最高位,特別是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深圳的房價均價是6萬元左右,意味著買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加上其它費用需要接近1000萬元,就算年薪100萬元,也要10年不吃不喝才能把房子費用全部付清,可是在深圳有多少人有100萬的年薪呢?


正是因為高房價的原因,導致企業的高成本,一方面需要支付比較貴的房子租金,包括廠房、辦公室等租金,另外一方面也要考慮員工的租房成本,還要長期考慮員工能否通過收入買起房子,否則員工的穩定性不會太好,員工的壓力太大,也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影響公司的效益。


高房價,導致高成本,高成本帶來高壓力,在三高的背景下,我們的產業需要創新和發展,也是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不買房,你的丈母孃放過你嗎?

說實話,老鐵。我們一個男的,又不是沒有吃過苦。買不買房對於我們來說不重要,但是丈母孃不原因,你也沒辦法。

把話題說回去華為

過高的房價對製造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製造業需要很多人,即使不是工廠的,也需要很多的人。包括研發、測試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不同的人才去完成的。

同時,製造業也需要很大的土地作為發展空間,這樣才能充分製造業的優勢的。

既然需要人,那就找人唄。但是問題來了,招人來工作,人家需要看看這個工作環境是否適合生活才行。去了房價高的地方工作,工作十多年都買不起房子。我剛剛說了,男人老狗真的沒有所謂,又不是沒有吃過苦。但是老婆孩子不行啊,丈母孃也不願意啊。

有一些年輕人比較幸運,家裡有資金支持。但是有一些年輕人不一樣,只能靠自己雙手啊。不用接濟家裡就算幸運了。有一些優秀的年輕人面對高房價,自然就不想去這個城市工作了。

有人說,華為的工作高啊。華為的工資高,但也不是全部人都高的,職位低一點的朋友就買不起房子了。

同時,高房價,地價自然就高。人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了,製造業的成本就會直線上升。更加可怕的是,全球的製造業都在競爭,如果賣得貴一點,或者技術低一點很容易就被打敗。

所以,華為把總部留在深圳,把是把終端業務等體量很大的業務搬遷到東莞。這樣,方便全國化、全球化發展。同時,也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同時,華為還給員工安排的特價房。員工的生活成本下降,這自然會更加安心的工作。

我們買房嗎?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不是華為的員工。同時,我們也無法左右事實。是否買房,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現實說了算。

至於買不起房的人,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不過也不用的擔心,大不了就回去鄉下,反正鄉下發展也不錯的。


太平洋電腦網


非深圳房價高也,實東莞產業空心化,極力拉攏、激勵華為等高科技企業來填充,真正走向新世紀也!

房價太貴,看來努力爭取做一名華為人還不行了,也只能在東莞買買房,華為人也不都能在深圳買房吧。

華為大發展,不僅要紮根深圳,更要擴展到東莞,進而坐擁全國、競跑全球。

消息稱,華為將分三批次搬遷,第一次在7月1日,40輛8噸貨車,共60車次;第二批搬遷在7月30日,人數大約為3000人;第三批在8月30日,人數大約為8000人。

讓華為員工佔領東莞,讓港澳粵真正有縱深發展之處。

1、北京要發展副中心通州區,要建大雄安;深圳要充分利用鄰近之地:大東莞。

土地有限,再怎麼有錢的企業,如要發展,也難以在主城區支撐起更光輝的未來。

說是因為房價高,也確實因為房價太高,但更深層次原因是土地不夠用。即便你坐擁富貴,也不可能把核心地段全包攬吧。城市要綜合發展,商業、文化、政治、社會等要均衡。

所以,華為也不得不立足深圳,往外擴展。

2、單從房價看,深圳與東莞差距大呀。

早在2012年,華為終端東莞成立,2014年,華為在東莞開始建設松山湖基地,它被稱為“華為終端總部”,將聚集3萬華為研發人員。

松山湖基地1900畝,這樣的要求,華為所在總部深圳龍崗根本不可能提供得了。

就單純以房價來衡量,深圳二手房均價5-6萬元/平方米,龍崗區也要3-4萬元。50公里外的東莞,二手房均價1.61萬元/平方米。


3、當然,以任正非吐槽高房價來解說華為終端搬家到東莞,只是用“任正非”、“高科技”、“最知名企業”等名頭來消費當下高房價的槽點而已。

沒有哪家企業會在主城區長期耕耘,沒有哪家企業能在不斷飽和的主城區拿到工業用地,上萬人的企業都不得不往郊區走,郊區往臨近城市走。

至於要不要買房這個問題,還是應回到買得起買不起這個問題上。

買不起,想買也沒有用,現在信貸政策也收緊呢。買得起而又特別想買房的話,相信做買房的決定並不難。

也許你可以拿華為因高房價不得不搬遷到東莞來說明,房價太高,給自己一個不買房的藉口。

要我說,不買房的藉口一直很簡單:買不起!


財經作家邱恆明


今天看到這個新聞,真的是不勝感慨,連華為這種量級的企業都要搬出深圳。當然我們買不買房和華為搬不搬遷沒關係,不過連華為這種企業都無法在深圳待下去了,也可以說明深圳的房價是有多麼的恐怖了,奉勸投資客慎重點。

華為的收入

華為目前為中國第一民企,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6036億元(比BAT總和還高近1200億元),同比增長15.7%;淨利潤為人民幣475億元,同比增長28.1%,平均每天賺1.3億元人民幣(賺的錢少,主要是華為研發投入太高,騰訊和阿里雖然營收都沒有華為的一半,但淨利潤都超過華為)。

華為2017年年報顯示,當年其發生的僱員費用為1402.85億元,2017年員工平均年薪接近70萬元。雖然有被平均之說,但華為一個新入企業的員工,一年30萬元是有的。

說道這裡,我就想到2011年畢業之時,當時華為去我們學校招聘,喊出的口號就是接受派遣去海外(華為的營收一半在海外),三年回來深圳付首付,當時深圳的房價均價在2萬元左右,以100平為例,200萬元,首付60萬元,對一個新人而言,3年時間純剩下來60萬元,算很不錯的了。

2017年華為人均收入70萬元,即使有平均一說,我們打6折(銀行差不多就是這個比例),也有42萬元的年收入,扣除五險一金以及高額的個稅,一個華為員工一年剩下30萬應該不是問題,這個收入,即使是在深圳,也屬於一個不錯的水平了,如果連華為都要因為深圳房價,搬遷到東莞,那麼在深圳其他企業工作的,又有多少員工可以買起深圳的房子?

深圳的房價

下圖是去年8月份截止到目前深圳的房價走勢,目前均價在5萬元左右,我們以100平為例,需要500萬元,首付30%即150萬元,雖然看起來150萬對於華為員工來說,似乎不多,因為以每年到手30萬為例,5年就可以付的起首付了,但是你要考慮到貸款350萬元的月供壓力,以30年為例,基準利率上浮10%,貸款350萬元,月供19631元,即一年要還23.23萬元,還要不要吃飯了?還要不要裝修了?還要不要車位了?還要不要養車了?還要不要結婚了?這個月供就是華為員工都難以接受,更何況其他普通企業的員工。


說到這我就想到今天看到的一條新聞,深圳一個豪宅3億元成交,業主5年純賺2個億,每天增值115068元,相當於一箇中等創業板上市公司2年的利潤,不得不說深圳房價的變態

我們該不該買房?

未來誰也無法預測,一切的預測都是吹牛逼;因此該不該買房,主要還是看你是不是剛需了,當你是剛需一族,買房已經火燒眉頭(比如丈母孃說沒買房不得結婚或者小孩已經到了讀書的年齡,不買房沒書讀),該買你還是得買,反正就一套是賺是虧看天意;至於投資客,我建議還是慎重在慎重,因為誰也不知道房價至高點在哪,就像當年股市誰也不知道6124會是終點。


鯉行者


華為,這個為深圳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持的知名企業、也是見證了深圳發展的科技領軍企業,竟然因為深圳房價過於高昂而不得不遷往東莞的松山湖(目前是研發部遷址),著實讓人唏噓!連華為這個收入水平一直都站在國內企業最前端的高科技公司都承受不了深圳的房價,還有多少人可以承受深圳的房價?由此來看,深圳後續的發展動力還有誰能提供呢
華為松山湖基地(效果圖)

松山湖基地的“華為小火車”

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一方面確實為城市化發展提供了支持,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機會,如果能夠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話,肯定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勁、正向的支持。但是,國內近些年的房地產發展會議膨脹且失去了理性,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從2013年到2017年,5年時間房價上漲了3-5倍,原來2萬/平米的房子漲到了8-10萬/平米,而人均收入缺遠沒有這麼多的漲幅,這樣的房子還是給人住的嗎?

房子這麼一個剛性的需求資源已經超出了其原有的使用定位,而成為一小部分人群的投資、獲取高額回報的“產品”!
2017年11月深圳房價分佈,南山區均價超10萬/平米!

至於題目中所說的要不要買房,上面也提到了,房子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剛性的需求,當然這個需求的條件、要求都不相同,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有房子。但是,目前的情形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買房子,對於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說,絕大部分人目前的收入都不足以在一線城市買房,除非把各自家庭的老本都拿出來,這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性,尤其是年輕人的創新向上的心理!

因此,對於買房,不是應不應該買,而是有沒有能力買!
年輕人一旦買了房,生活基本上就是為房子打工了!

個人認為,一旦城市失去的年輕力量的支持,那麼它離衰退的結局也就不遠了,做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風向標,可能深圳在這方面又一次走在了全國的最前列吧
這樣的生活方式,還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去大城市打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