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聽淮劇嗎?

手機用戶66372892221


淮劇又叫江淮戲,是起源於江蘇鹽城一帶,流行於江蘇、上海、安徽一帶的劇種,作為蘇北的代表劇種,淮劇一直以來就廣受歡迎,而且淮劇的流傳時間長,唱腔又很好聽。

淮劇擁有上千出劇目,好聽的淮劇有很多,主要有民間小戲、徽劇,以及元明雜劇、傳奇、京劇、揚劇等其它劇種移植過來一部分。淮劇主要的傳統劇目有“九蓮十三英七十二記”。

“九蓮”分別是秦香蓮(《女審·包斷》、《小琵琶》)、蔡金蓮(《蔡金蓮告狀》)、王玉蓮(《吳漢三殺》)、李桂蓮(《陰陽河水》)、潘金蓮(《挑簾裁衣》、《武松殺嫂》);

李翠蓮(《劉全進瓜》、《打經堂》、《金釵記》)、竇金蓮(《大趕考》、《岡叉山》)、陸金蓮(《白馬馱屍》)、藍玉蓮(《水漫藍橋》、《藍橋會》)等。

“十三英”分別為顧鳳英(《牙痕記》、《金殿認子》)、羅風英(《劉貴成私訪》、《金鐲記》)、王月英(《孝燈記》、《罵燈記》)、成風英(《成鳳英盤門》);

王大英(《盤宮》、《搶飯》、《鬧窯》)、王二英(《玉杯記》、《張廷秀南訪》、蘇風英(《藥茶記》)、林鸞英(《韓湘子度妻》)、殷鳳英(《洪江記》、《唐僧出世》);

蘇迪英(《對舌,闖山》)、周桂英(《清風亭》、《雷打張繼寶》)、王鸞英(《何文秀》、《日夜訪》)、王桂英(《二堂放子》、《二堂比子》)等。

“七十二記”則是七十二個劇目,都是以“記”字結尾,其中也有一些與上面重合,分別如下:《合同記》、《金釵記》、《孝燈記》(又名《罵燈記》)、《羅帕記》(又名《綵棚丟棍》);

《雙花記》(又名《招雙花》)、《海洲記》(又名《魏懷珍私訪》)、《魂牌記》(又名《何文秀》) 、《賣花記》(又名《張四姐賣花》)、《蘭衫記》(又名《借藍衫》)、《斷膀記》(又名《鄭巧姣》);

《大琵琶記》(又名《趙五娘上京》)、《雙釘記》、《空墳記》(又名《硃砂記》、《雙槐樹》、《雪棚會》、《牧羊巷》)、《僧帽記》(又名《蓮花庵》)、《白兔記》(又名《玉兔記》、《劉智遠投軍》、《李三娘》);

《針刺記》、《葵花記》(又名《孟日紅割股》)、《燈籠記》(又名《張郎休妻》)、《分裙記》(又名《小狀元》、《龍鬚麵》)、《蘆花記》、《鴨湯記》《玉簪記》、《小琵琶記》;

《牙痕記》、《金鐲記》、《藏龍記》、《玉杯記》、《藥茶記》、《拱江記》、《磨盤記》、《獺貓記》、《烏盆記》、《美人記》、《油壇記》、《賢孝記》、《蜜蜂記》、《咬舌記》、《魚腥記》等等。

“九蓮十三英七十二記”是淮劇最主要的傳統劇目,好聽的淮劇也都在這裡面了。淮劇是個非常優秀的劇種,聽起來非常愜意,這些好聽的劇目,也都值得大家一聽!


戲曲說


淮劇的經典傳統劇目

  淮劇有被稱為淮戲,淮劇是漢族傳統戲曲中一種古老的曲種。現如今更多的流行在上海,安徽,江蘇等部分省區。你知道淮劇都有哪些景點傳統的劇目嗎?本期淮劇文化,就帶你一起來了解這些你不知道的淮劇經典劇目。

  淮劇的經典劇目:早期有生活小戲《對舌》、《趕腳》、《巧奶奶罵貓》等,大戲“九蓮十三英”(即《秦香蓮》、《藍玉蓮》等9本帶“蓮”字的戲和《王二英》、《蘇迪英》等13本帶“英”字的戲)。

  淮劇傳統經典劇目有《趙五娘》、《蓮花庵》、《孔雀東南飛》、《孟麗君》、《打金枝》、《牙痕記》(又名《安壽保賣身》)、《血手印》、《玉杯緣》、《吳漢三殺》、《九件衣》(又名《嫁衣血案》)、《啞女告狀》、《恩仇記》、《櫃中緣》、《白蛇傳》、《李翠蓮》、《岳飛》、《團圓之後》、《藍橋會》、《千里送京娘》、《狀元袍》、《官禁民燈》以及清宮戲《藍齊格格》等頗有影響。

  江蘇省淮劇團的《太陽花》、《一江春水向東流》、《嗩吶聲聲》,上海淮劇團的《家有長子》,鹽城市淮劇團的《十品村官》,建湖淮劇團的《剃頭匠與理髮師》等淮劇現代劇也深受觀眾喜愛。

  淮劇界有梁偉平、梁國英、王書龍、陳澄四位演員獲得過中國戲劇梅花獎。

  淮劇《太陽花》已入圍全國精品工程,《一江春水向東流》、《諾言》榮獲省舞臺精品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