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發動機怎麼樣?

蘭州宜信普惠高英敏


“太行”成,發動機公司成立以來幹得好大事,祝賀606所,並略致敬意,航空技術取得的重大突破,這事我們成了,中國航空工業前景光明而燦爛。長期以來,606的科技工作者俯首攻關,白加黑,沒日沒夜在這個直徑1米,長4米的小管子裡面折騰,18年艱辛倍嘗,"螺螄殼裡做道場",今天可以揚眉吐氣地講,自公元2017年始,中國可以與普惠、GE和羅羅三大巨頭並肩而立,不再受制於人了。曾經何時,網上每有討論,無不講說咱們發動機的落後,有說差距二十年的,有說五十年的,慘不忍睹,也不知差距何處,只是這樣說,人云亦云罷了,即便有了“太行”的成功,仍有一群麻雀整天猶再嘰嘰喳喳,說什麼如之普惠F119,我們有嗎?F-119的推比能到10.2,F-35的F135發動機更到了11.7,恐怖呀。今天就讓我們來理一理,看看“太行”的廣泛應用說明了什麼。

高精尖的葉片。三姨夫的渦輪前溫度達到1665K,F-119到了1977K,要在一項技術,其葉片達到了第三代,相當於中國DD8,“太行”用得是DD6,媒體為DD6賀,殊不知,中國DD8已成功研製多年,要不然哪來的WS-15?發動機技術複雜,首在高精尖的葉片,其加工工藝要求控制在0.1毫米以內。當我們不知錸為何物的時代,講說差距太大,自無問題,那麼現在,DD6把錸含量降低了三分之一,成本已降低了20%,我們現在所要跨越的是五代葉片,國際三巨頭也正在努力,與中國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就衝這高精尖的葉片,每講落後之人,也要喝一杯,為國家的爭氣乾杯。今天不只為“太行”賀,更為中華民族而自豪。今天的中國,已礙難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矢推也成了。現在的消息,WS-10B是矢推矢推以前只有美俄兩家掌握2017正式加上中國。沒有矢推的時候,紛言咱們的蘇-30不及印度MKI,殲-20沒有矢推最多就是個三代半,現在可以閉嘴了,太行有了矢推,鋼鋼的,自無問題,殲-10C先用上了。琢磨矢推,香港媒體當年有報道,1998,俄羅斯遭遇經濟危機,中國不惜重金買了R-79B-300,並取得了全套技術資料,此型發動機是前蘇聯用在雅克-141戰鬥機上的,從1998到2017,19年光陰,咱們一直在研究。如果香港不說,就沒人知道,尤其每說航發落後之人,現在要問問他們,還有多少年差距。個人猶記,航發集團成立日,有專家就講,咱們的航發技術,與強國的差距,也就是三年五載,可是沒人聽得進去,張嘴欺天,一說還是幾十年,現在呢?仍然大有人在。

前景可期。不是差距越來越大,而是追平了,就在今天,你信嗎?我們發展,人家也在發展,所以落後總是無法避免的,這是這些人扯開大嗓子要嚷嚷的理由,其實不是這樣,完全不懂科學技術研發的規律,現在的差距是工藝與工程實踐,有待提高,說白了吧,就是眼前還蓋著一片葉子。材料工藝都有了,裝在一起生生差點事,怎麼差的不知道,這就需要慢慢琢磨,琢磨得好,也許可以實現在一夜之間,琢磨得不好,也不過一年兩年,還哪裡來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呢。吵吵巴火之人完全不懂,光知道叫喚什麼用,引喻失義妄自菲薄,只能長人家志氣滅自己威風,說實話這樣的人讓人看不起,為人總得實事求是,尤其面對陌生的領域,先鬧懂了怎麼回事再言語,難道不好嗎?


魂舞大漠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太行發動機,也叫渦扇10系列發動機。由中國航空研究院606所研製,是國產第三代大型軍用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太行發動機於1978年預研,1987年立項,2005年12月28日完成設計定型審查考核,歷時27年。整體技術水平跟美國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F110發動機相似,但在總體零件壽命,精加工程度上略遜於F110發動機。

總是報喜不報憂的官八股都承認了,想想太行發動機的程度。

為啥說WS-10發動機參考的是美國的F110而不是AL31發動機,原因很簡單,太行的高壓級是從CFM-56/F110系列拿來的,做出來核心機,然後要匹配低壓級,做成完整的雙轉子發動機。結果發現自己沒有做這樣大低壓級的經驗,手裡也沒有F110,只有CFM56沒法抄,只好去抄AL31的軸系方案。

奈何AL31的旋轉方向跟F110是反著的,本來正常設計是兩個級同向旋轉,雙方葉片和軸之間的轉速差就是高壓級轉速-低壓級轉速,也就是三、四千轉而已,之前氣流的匹配也不算難。

結果搞成了兩級反向旋轉……風扇的氣流進入高壓壓氣機的時候紊亂,匹配困難。而且兩個軸相對轉速兩萬多轉,比正常高几倍,兩軸之間的中介軸承根本頂不住……反反覆覆折騰十幾年,才總算把當初這個偷工減料的坑湊合填上。整體上,工程開發經驗還是太缺,根本做不好,所以都壓根不存在瓶頸問題了。


每日點兵


說實話,太行是一個拼湊的東西,本質上和早年的渦扇六一樣。不過發動機是看結果的,說的再好拿不出產品來就啥也不好。太行有三點比較幸運,第一是中國有點錢了,可以上一些設備了,第二是上邊下決心了,肯投入,肯花錢上設備,搞實驗了,第三就是外部環境好了,可以買到性能相似的發動機,可以拿來參考,改進太行設計。其中最關鍵的是決心。下決心補課。進口發動機也保證了飛機型號能夠按時裝備部隊,不會因為沒有裝機對象導致發動機下馬。太行的成功解決了一批飛機的發動機問題。起碼達到了法國的水平。

太行雖然搞出來了,但是很多基礎研究還是空白,還有待補課。渦扇15遲遲不出來,說明基礎研究還有缺失。


天明遙遙山海關


我僅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有錯還請諒解,發動機研製週期往往是20年,核心機的研製更早。在太行預研立項到成功,走過的路是極其艱難的,也走了彎路。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為什麼落後其實就是在經濟技術人才極度的匱乏導致的,還有就是體制問題。尤其是在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遺留下的一種不顧實際超出實際範圍內搞出一系列產品如運-10,渦扇-6,還有沈飛一票殲擊機等等。在之後研發太行發動機不免的會有影響。太行是CFM-56核心機基礎研發,這就導致了我們對航發設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中航發成立以前發動機與飛機研製一同展開的,往往飛機成功了,發動機還沒成功。這個項目下馬,所有的跟著下馬。窮啊基礎太差。整合資金和各種有利的資源也不足。解決辦法主要就是舉國體制整合全國研製航發單位公司成立一個新的集團集中攻克所有技術,與世界知名航空發動機企業合作學習,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與單位高校合作,對民間資本開放已獲得更多資金。扯到原話題太行發動機在研發成功後,出現質量問題直到2011年才成熟可靠,現已裝備在殲-11B/BS,殲-16上。而且也在殲-10和殲-15上已經過試驗,也是滿足殲-20早期動力要求。並發展出多個型號,在基礎上研發出7兆瓦,18兆瓦,40兆瓦陸上發電/船用燃氣輪機和渦扇-2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橙色虎皮斑紋小肥貓


這問題很扯,即便就是真的不行,那又怎麼辦?至少我們現在有了一個備選的發動機。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空軍的大部分發動機來自俄羅斯,可這是和平時期,你可以進口,而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萬一打起來,誰知道俄羅斯是個什麼態度。

愛好軍事的讀者都知道,在阿英馬島戰爭的時候,英國施壓法國,硬是不讓法國履行出口飛魚導彈的合同,還要到飛魚導彈的相關技術參數。雖說不能用一個問題把問題絕對化。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必須引以為戒啊!

所以,再不行我們已經有了一種替代產品。

太行WS-10發動機03年上臺試、06年上高空臺、2007年上飛行臺、2008年首飛、2010年技術鑑定。也就是說2010年WS-10A發動機已經達到了目標機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的技術水準,但是可靠性還不如AL-31F。

太行發動機早期型號WS-10A是三代半的水平,和俄羅斯AL-31F技術水平接近,但是距離美國三代機F-15、F-16使用的F-110-GE-129發動機早期型號還是有差距,尤其是在推力、可靠性、經濟性上距離F-110-GE-129發動機晚期型號差距更大。


玻羊車界


有關都說國產的太行發動機不行,我想問問太行究竟怎麼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回答了,只有總設計師才有權利發言,但是也受到機密上的限制不得隨意透漏。我們可以從我們的軍工發展來看。

1.我們每種技術都能夠在從零開始的情況下,反而還能成為世界領先的位置。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太行不會太差,起碼是可以作為我們戰時飛機的心臟沒問題。

2.技術是在不斷的創新和運用的,作為研發發動機的全職式科學家。他們的心血都在發動機的上,如果他們傾盡所有心血,而不懂的人在外面一直吐槽不好,這不是在傷科學家的心嗎?他們的壓力很大,不管研發的新發動機怎麼樣,都時刻牽著他們的心臟跳動。因此我們要信任他們一定能行

3.一代發動機向另一代發動機過渡,需要的不單單是技術的掌握還有跳躍式思維的有效性。戰爭年代最可愛的人是人民解放軍,和平年代還有一批比人民解放軍還可愛的人,那就是軍工的科研人員。他們二者我們祖國的脊樑撐起了我們的今天和未來。

因此我們要對他們信任,並且渴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為祖國的技術革命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夢幻哲學申紅蕾


我看太行發動機受制於我國新材料技術的研發突破,這是困擾我們多年的一個問題。



目前,太行發動機用在殲10系列這樣的輕型戰鬥機上還是夠用的,但使用壽命較低。如果用在重型戰鬥機上顯則得推力不夠,大過載機動能力受限。

我們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發動機耐磨耐高溫新型材料攻關克難,才能使太行發動機滿足重型戰鬥機的需要。


視線


對於航發,其實原理不復雜,印度也可以研發自己的發動機(卡佛裡),但穩定性,推重比就慘不忍睹了,中國也一樣,通過逆向工程中國早就有自己的航發(渦噴),只是受限於材料、製造工藝和技術積累,成品率極低,但中國一直沒有放棄,隨著中國製造業厚積薄發,以及基礎材料工藝的不斷突破,太行終成大器,這其實根本不必懷疑,非要說差距,那肯定還有,畢竟是追趕者,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還是航發人才梯隊的培養,研發人才基數太少,人才培養的機制不夠健全,中國要拋棄仿製,走自己獨創的技術路線還任重道遠,畢竟走別人的老路,往往會受制於人


bj_qq_net


別要求太過,可以了,我們國家科學家才真正研發了幾年,就到了現在的水平,那些外夷狗研究了多少年了,世界上能製造航空發動機有家。知足吧,想信我們的科學家在不遠的將來,就像別的製造業一樣,一定能趕上去的。辛苦了我的航空科學家。


老潘192485285


太行從設計借鑑到最後過關,這裡面最大的實際意義還是學習三代ws大推力發動機的設計實踐,培養一大批相關專業優秀人才,攻克材料技術和工藝加工以及裝配調教技術!任何國家搞相關產品這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只不過別人比我們先起步,技術和資金還有人員齊全。我們起步晚,但是有了這樣的經驗,有了相關配套廠家,成熟裝配工人,不愁後面更先進型號的研發製造。第六代發動機現在已經進入狀態,我們起步不比別人晚,這就是一個好現象,彎道超車是早晚的事!發動機工業是世界上最尖端科技,當然也不少誰都能玩的起的,英法等國就沒有這樣資金玩轉四代發動機,老毛子是在吃老本,而執著於六代機的只有我們和美國。美國是提出變循環技術發動機,我們研製的爆轟發動機技術,在未來誰能佔領制高點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