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里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已經進入初伏,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開始了。入伏後,酷暑難耐,熱浪襲人,林蔭間的亂蟬嘶鳴,令人煩躁,讓人壓抑。

不妨靜坐在綠蔭下,讀幾首詩詞,為你的夏日送來陣陣清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夏日山中

-李白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夏日的清風吹來,山中的松葉沙沙作響,多麼涼爽宜人。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這才是李白真正的模樣。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消暑

-白居易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有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晚夏

南朝-徐勉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

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

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蝶戀花·玉碗冰寒消暑氣

-晏殊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玉碗冰寒消暑氣。

碧簟紗廚,向午朦朧睡。

鶯舌惺鬆如會意。無端畫扇驚飛起。

雨後初涼生水際。

人面荷花,的的遙相似。

眼看紅芳猶抱蕊。叢中已結新蓮子。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納 涼

-秦觀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攜杖出戶納涼,畫橋南畔,綠柳成行,詩人倚坐胡床(類似於今天的“馬紮”),看月亮上來,聽笛聲悠揚。晚風初定,池中蓮花散發幽香,詩人氣定神閒,自在快活。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減字木蘭花·快風消暑

-周紫芝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快風消暑。門近雨邊梅子樹。

晝夢騰騰。急雨聲中喚不醒。

輕衫短箑。林下日長聊散發。

無計醫貧。長作雲山高臥人。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夏意

-蘇舜欽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小院幽深寂靜,我躺在竹蓆上,渾身清涼;窗外的石榴花盛開,透過垂掛的竹簾,映紅了虛堂。

濃密的樹陰隔斷了暑氣,正是中午時分,我一覺醒來,耳邊傳來黃鶯兒斷續的啼唱。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避暑

-趙友直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寰區皆是火,何地避炎官。

散發松陰下,掛巾石壁間。

詩題疏竹潤,酒入碧筒寒。

不必頻揮羽,清風無汗顏。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夏夜書事

-孔平仲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空庭愁寂一蟬鳴,齋閣陰陰夏簟清。

鳥背送回殘照去,林梢看得晚涼生。

歸鴉映水繽紛黑,斜月穿簾點滴明。

一夜渴心不得曉,唯聽深井轆轤聲。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夏日

-張耒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黃簾翠幕斷飛蠅,午影當軒睡未興。

枕穩海魚鐫紫石,扇涼山雪畫青繒。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夏日六言

-

陸游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夏日六言這首詩為陸游晚年退居山陰時之作。詩作描繪的是山陰三山夏夜的景色。六言,即六言絕句,為絕句的一種形式。全詩僅短短二十四字,卻一句一景,調動了讀者的多種感知,虛實相生、動靜相宜、層次分明地將一幅清新、恬淡、靜謐、悠遠的山鄉夏夜圖呈現與讀者面前。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憶王孫·夏詞

-李重元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詩詞鑑賞」三伏天,在詩詞裡消暑納涼!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涼。

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

沈李浮瓜,這是流傳至今的消暑妙計,也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西瓜往往被井水浸潤得又脆又涼。“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綠皮紅瓤,透著絲絲的涼意,咬上幾口,暑氣頓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