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曾經和一個金融界的朋友聊投資。朋友感慨投資之難,在於不確定收益情況下的堅持。你並不知道你投資的這部分錢,或者你買的股票,會不會給你回報,什麼時候會給你回報,或者給你多少回報。

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如果確定某一隻股票,一段時間之後可以漲到多少,大部分人一定能堅持到漲的那一天。但就是這個不確定性,讓多少人在股票漲了之後後悔不已拋早了。

對人生的投資也是如此。人們都認可的那些對人生的投資:讀書、健身、學英語等等,卻苦於堅持,因為看不到確定性的收益。如果有人跟你打賭,你堅持每天讀書、健身、學英語,一個月或者一年之後給你一千萬,相信很多人都能堅持下來。

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人們不知道付出之後的回報什麼時候到來,於是不肯真正的付出。

寫作,就是這樣一個沒有確定性回報內容和回報時間的投資。

最近讀了一個“成功學”的書,集聚了20多位已經小有成績的年輕人對寫作的經驗與分享,裡面不乏技巧、乾貨,例如寫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劇本、詩歌,都怎麼寫,怎樣獲取靈感,怎樣利用時間,怎樣收集素材等等。

與一般的寫作書相比,這本書注重的不是技巧,而是一種實在的正能量,一種對自己投資的召喚。

投資這個詞可能銅臭味太重了些,那換一個詞:非功利性的愛好。

一般某些傳播正能量的書有個悖論:如果號召者平平無奇默默無聞,讀者會覺得我不這樣做也沒什麼不好;而如果讀者赫赫有名威震四方,讀者又會覺得ta的成功不可複製。

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加上一些帶節奏的公眾號動不動製造個焦慮,被同齡人拋棄了什麼的,很容易讓正能量起副作用,要不怎麼會有“毒雞湯”這個詞呢。

販賣“焦慮”的文字,隱藏了那些成功人士在成功路上別人不可複製的經歷和背景。

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有兩個例子經常被人列舉:

我們經常說比爾蓋茨退學,但很少提及他媽媽是IMB的董事,有足夠的人脈和資本支持兒子的創業。

巴菲特的傳記只會記載他8歲就去參觀紐約證交所,但是不會記載他的父親是國會議員,當時是高盛董事帶他參觀的。

因此,一本好的勵志的書,不是選擇性的隱藏信息來販賣觀點,而是讓人知道,書中的這些成功案例,“無他,唯手熟爾”。

當然,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可以複製的,但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你可能無法日進斗金,沒有獲得“功利性收益”,卻獲得了“非功利性收益”。

例如讀書、寫作給自己帶來的人生的變化:規律的作息,敏銳的觀察,高效率的工作,有技巧的時間管理,對生活的敏感,對世界的感悟......

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我們堅持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面臨一個原因的問題。

你為什麼堅持你的愛好?

如果為了賺錢,似乎動力不足,也很容易半途而廢,畢竟淘到金的只是那少數人。

但人生需要有些超越功利的愛好。人活著並不只有吃喝睡等生物性活動,也不只有賺錢、消費等經濟行為,還有精神世界。

沈從文說的好:

生命的意義理解得即如此單純,“活下去、活著、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聰明人,同一等的愚人,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找出第二種理論,就是“怎麼樣耗費這幾十個年頭”。雖更肯定生活,那麼吃、喝、睡覺、吵架、戀愛……

然而生活得失取捨之間,到底就有了分歧,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而言之,聰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習慣生活。聰明人以為目前並不完全好,一切應比目前更好,竭力追求那個理想。愚蠢人對習慣完全滿意,安於現狀,保持習慣。

生物性活動終究有個盡頭——死亡,而賺錢、消費也隨著死亡走到了盡頭,“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因此人生需要某些超越功利的愛好,只討好自己的愛好。

比如讀書。

文字,卻是超越生命的,不朽的存在。

經典的作品,傳承數百上千年而不衰,自有它不朽的價值在裡面。經典反映人類共同的情感經驗,對人的生存狀態和人性有著深刻的悲憫和同情,所以不論在哪一時代都能引起共鳴。

思想家們肉體已逝,精神卻藉助文字留在這個世上。而我們,就通過這些文字,與千百年來活的最明白的那些人交流。

這些人的思想,是照亮人類歷史的一束光,“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些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文字,人類的歷史將多麼黑暗與匱乏。

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翻開書籍,體會這些文字,領悟這些思想,還要內化於自己的人生。

寫作就是將讀書中貯存在潛意識的思想挖掘出來,完全變成自己的。

有一個比喻非常生動:

讀書如吃肉。我們吃掉的肉不會立馬貼在身上,卻使我們身體更加強壯;我們讀過的書不會立即變成談資,卻使我們的靈魂變得豐滿。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詩還有另一個角度理解,就是讀書多了,總有些寫作的慾望。就像某項運動的資深愛好者,就算不是精通的大家,至少玩玩是沒有問題的。在河邊看別人釣魚多了,總忍不住自己也釣上一竿。

每個人的理解、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經有很多“注”的原因,而很經典的“注”自身也成為了經典,《水經》散軼了,《水經注》還在。

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輸出文字,是另一種創作。有時候就跟考試一樣,一次考試結束之後考的好不好,學生自己心裡都會有數,寫一篇好的文字出來,作者也會酣暢淋漓。

如果能通過平臺的傳播再影響到你的閱讀者,則更令人振奮,傳播、引領思想比可見的經濟收益更有價值。

喜歡的歌手李健,說起從水木年華單飛之後的生活,就是聽古典音樂、讀書、寫歌。

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會紅。

但當他登上歌手的舞臺,出眾的人文氣質和高雅的藝術品味,以及優秀的身材管理,吸粉無數,晉升男神。

給你一千萬,你會堅持你的愛好嗎?

很多人說從李健的歌中聽到了自己,戳中了自己心中最柔軟的一部分。

這也得益於李健的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

李健的一張專輯《音樂傲骨》中有一首歌《完美堅持》唱道:

眼看秋天金黃了寂靜的山谷

而我還在春天裡揮汗忙碌

等待和耕耘誰更辛苦

陣陣的秋風也開始急促

在漫長的守候裡

忍耐就是最堅強

堅守最初的希望

是我唯一的瘋狂

以最初的單純熱愛學會忍耐和堅持,是李健工作室命名為“完美堅持工作室”的理由。

文字需要有緣人,以此文與閱讀她的讀者共勉,

讓我們把寫作,讀書,學英語、繪畫、攝影等等非功利性愛好堅持下去,

找出紙筆、翻開書本,

從今天開始,

從當下開始。

還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