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廣告營銷:華帝贏了、蒙牛醒了,知乎和馬蜂窩輸了

世界盃廣告營銷:華帝贏了、蒙牛醒了,知乎和馬蜂窩輸了

醒醒,你上了天台,誰來捧場一下屆的世界盃。。。

法克大戰以4:2落下帷幕,沒有繼續以弱勝強的鬧劇,也沒有成就克羅地亞的傳奇。

短暫的一個月過去,不管大家投入了多少的時間、又收穫了多少的感情;總之,這一屆的世界盃已經定格成記憶,我們終於可以靜下心來討論一些與之相關的問題。

比如知乎馬蜂窩、蒙牛和華帝。

作為這一屆世界盃的最大“恩主”,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又一次在這一次全民狂歡的流量黑洞中刷新了自己的底線和下限。

當然,作為與世界盃八竿子打不著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至於國足,請大家自動忽略),他們唯一能夠趕上這一場互聯網饕餮盛宴的也大概只有“中國特供版”的廣告贊助了。

畢竟:

第一輪:重複洗腦在用戶普遍都已經對腦白金之類洗腦廣告免疫,並且逐漸產生出抗體的時候;知乎和馬蜂窩居然敢在世界盃這一個巨大的流量池中“胡攪蠻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謂是“勇氣可嘉”。

畢竟,1.65億就是為了換來幾句重複性的口白,這文案簡直一字千金啊!

相比於馬蜂窩,為什麼知乎會引來更多爭議?

以至於知乎官方都不得不站出來為這次事件打補丁,他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遞出核心信息”,於是知乎想傳達的核心信息就是“有問題上知乎”,你把我們的度娘放在哪個位置?

用戶對於洗腦廣告的反感其實從腦白金時期就已經“忍無可忍”在恆源祥時代更是“深惡痛絕”,只不過人家互聯網企業才不在意。

畢竟,他們覺得能夠讓用戶產生“印象”,不管是好是壞都值得;

但是這種“偷奸耍滑”的廣告手段就算真的在不少人腦海中拼命循環,他帶來的也只會是“垃圾流量”,用戶不會對你的品牌加深印象,反而會覺得Low,主動把你的品牌拉入黑名單。

這也就是知乎在知乎上被“diss”的根本原因。

當然,你跟我說15秒,你壓根就來不及醞釀?

就像你不Care用戶對於世界洗腦廣告的反應,用戶也不會在乎你拿1.65億買來的委屈。

世界盃廣告營銷:華帝贏了、蒙牛醒了,知乎和馬蜂窩輸了

第二輪:逆風刷頻在所有的世界盃廣告中,蒙牛就是一支清流,不只是因為梅西的人格光環,也是因為代言蒙牛的戲劇性。

一直不被看好的阿根廷2:1險勝尼日利亞,絕地出線,也同樣給蒙牛帶來了更大的:野心。

就像梅西在廣告中說的他不是天生強悍,他只是天生要強。

而這一股廣告風居然波及了現實世界,梅西在萬眾期待,特別是蒙牛的翹首以盼下“逆風翻盤”。

這似乎讓蒙牛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天時地利人和”?

居然開始拿梅西的海報和用戶調情。

只不過次戰克羅地亞的時候阿根廷0:3還沒焐熱的“冠軍”就被黑馬逆襲,這一次蒙牛終於徹底死心,開始了自己的勵志營銷。

當然,在這一次世界盃廣告中輸的最慘的不是蒙牛,是梅西。

畢竟,梅西不管是輸還是贏都得為蒙牛發光發熱。

可以說,這一次蒙牛雖然輸了,但是梅西卻燃燒了自己把蒙牛救活。

誰讓人家的表情包那麼火呢?

世界盃廣告營銷:華帝贏了、蒙牛醒了,知乎和馬蜂窩輸了

第三輪:對賭碰瓷如果說這一屆世界盃廣告前期玩的是流量綁架,就算是重複洗腦也要讓大家在劫難逃;

那麼世界盃廣告中期玩的大概就是蒙牛這種佛系廣告,我不要求你贏,但你就算輸了也必須給我“藥不停”;

至於後期,在流量開始崩壞,相比於過程大家更關心結果,甚至連牛皮癬廣告、洗腦廣告都開始收斂自己的特殊階段,也許華帝這一招“碰瓷”才是時機剛好。

當然,你也不必為華帝的“膽大包天”擔心:

與華帝總部承擔不要3000萬退款相對應的是,華帝的微信指數直接飆升300倍,百度指數增長48萬。

當然,對於華帝來說,最後不管是法國20年奪回冠軍寶座,還是克羅地亞以弱勝強創造神話,這背後所帶來的流量都是“龐然大物”。

這大概也是華帝敢於“破釜沉舟”的底氣。

畢竟,華帝只花了3000萬就做到了知乎、馬蜂窩1.65億都沒能做到的事情:讓自己的品牌和世界盃“發生關係”。

有多少人是通過這一次世界盃才知道“華帝”這個品牌的?

↓ ↓ ↓

市場研究公司Zenith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世界盃期間中國企業廣告支出多達到8.35億美元(約合53.5億元人民幣)。

由此看來華帝才花了3000萬就撬動了這個178倍的大市場。

而且相比於對蒙牛&梅西的同情,華帝退款顯然更加“深入人心”。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這一次的世界盃廣告更像是當下互聯網廣告的三種形態:

葉茂中的洗腦式營銷從形式上來說簡單粗暴,什麼時候都有效,但眼光稍微長遠一點就能發現它是在“竭澤而漁”透支品牌的忠誠度;

智威湯遜的明星互動營銷善於運用各種載體和渠道,可以說什麼時候都不過時,但是效果卻很大程度聽天由命,好在這一次梅西燃燒了自己成全了蒙牛;

鄭大明的隨機事件營銷雖然噱頭夠大,很親易就能夠四兩撥千斤和流量巨頭“碰瓷”,但是仔細考慮會發現它有著內部暗箱和外部監管的多重風險,沒有太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畢竟,這種模式玩的是“人性”。

最後,足球正在失去年輕人已經不是秘密,畢竟他們除了看球,還可以做很多事情:諸如社交、追劇、看綜藝、玩遊戲、拍視頻……

尤其是在中國這個缺少足球榮譽的大市場,年輕人正在逃離現實,向網絡世界遷徙。

顏文字,表情包,GIF動圖,鬼畜……這個世界正在被“可視化”,他們需要的不只是觀賞體驗,還有羞恥心和參與感。

或許,這大概是最後一屆屬於中老年人的世界盃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