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味道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百無聊賴地獨自走著,不經意間瞥見幾個熟悉的字眼“西安套餐米線”。我正尋思是不是我高中學校-靖中附近的那家店,既而映入眼簾的一行小字——“原二中店”‘瞬間解了我心中疑惑(靖中搬新區後原校區留給二中使用)。正是那家,我不禁驚喜起來。

我上高中時,學校離家不遠不近。為了節約時間,我便寄宿在學校。那個時候還沒有開始城市創建工作,大街上隨處可見破爛的小平房,我們學校門口便有一排,除了一兩家文化用品門市外,其他的都是賣各種飯食的。這裡的飯都是一個價,無論是蓋飯還是麵條都是一碗一塊錢。其實學校裡面也有食堂,但是食堂裡的飯除了量大,再沒有別的優勢,所以很多男生會選擇在學校食堂吃飯,而大多女生會到校門口吃。一到放學,各家飯館擠滿了人,在這種環境裡呆久了,慢慢就會練就一種特殊的本領,用眼睛快速瞄一圈基本就能看出誰快吃完了,然後迅速站在他的後面,在他放下筷子的那一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搶下他那個位置。每天吃完飯我們幾個女生都會交流哪家的飯好吃,然後下次一起去吃。

屹立在這排小平房對面的就是“西安套餐米線”店,這家店的生意非常紅火,一排排的塑料椅子上總是坐滿了人。這家店的常客是放學不回家的城裡孩子,對於我們來說在這裡吃飯算得上奢侈,一碗米線6塊錢,一個肉夾饃3塊錢,這些錢足以夠我們在小平房吃上好幾天了,。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往往經不住對美食的嚮往,經常偷偷攢下幾塊錢去解解饞。一碗米線實在是太美味了,如果再加上一個肉夾饃的話那簡直就是人間極品了。每次我們都會把米線挑得一根不剩,並且把湯湯水水喝得精光,甚至連一個小小的蔥花也不放過,然後心滿意足地擦擦嘴。那個時候,我們不會在意別人嘲笑我們的吃相,我們不會覺得日子酸澀與窘迫,我們常常自嘲服務員洗我們用過的碗一定最省力,我們經常自編自演別人的八卦把自己笑翻天。

當然最熱的話題當屬這家店的年輕小夥和姑娘。米線店老闆的兒子很年輕,長著圓圓的臉,圓圓的眼睛,一直在店裡幫忙,非常能幹。店裡僱了個很年輕的女服務員,聲音清脆洪亮,做事幹淨利索。記憶力更是驚人的準確,她能清楚得誰要的米線不要辣,誰要的肉夾饃是精瘦。因為這兩個人的存在,米線店運行得有條不紊。我們八卦的內容自然離不開他倆,一面猜測兩人的關係,一面暢想如果他們結婚了一定會將“西安套餐米線”店開到西安。

就這樣邊走邊想,不覺已走出了很遠。突然想再去品嚐一下,便折回來感慨地走進去。老闆是個中年男子,兩鬢斑白。服務員懶洋洋的,動作緩慢。木製桌椅,顧客零落,早已物是人非。我還是滿懷期待地點了一碗米線,但剛嘗一口,便再也吃不下。米線,早已不再是原來的味道。

或許,變的不是米線,而是吃米線的人。現在,我可以毫不吝嗇地買一張電影票,卻再也感受不到在學校看雷鋒片的熱情;我可以毫不心疼地買一件幾百塊錢的衣服,卻再也體會不到曾經三番五次試給別人看的欣喜。

原來,逝去的不是米線的味道,是我美好的青春,是關於青春的記憶。那些青澀懵懂,那些無知無畏,那些熱情奔放,在我的記憶裡漸行漸遠。

我快步走出了那家店。此刻,陽光正好,暖暖地灑在我的身上。想到等我回家的可愛孩子們和體貼的老公,我不禁幸福地笑了。

再見了,我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