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寶 價值已超百萬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鑄上代“順治通寶”錢,而改鑄“康熙通寶”錢,並規定以後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縱觀康熙一朝,在全國共開設鑄錢局二十四處。由於受當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一文康熙錢曾分別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康熙錢的背文除工部、戶部所設的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均為滿文外,其它外地各錢局鼓鑄的通寶錢,其背文左為滿文紀地,右為相應的漢字紀地。後人為收藏和研究方便,將滿漢文紀地的局名編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韻、順口的康熙錢“背文詩”。詩云: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這首詩將“康熙通寶”錢背滿漢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將康熙的這套錢稱為“詩文二十品”。後來還出現了“鞏”字(甘肅鞏昌局),又有人說還有“密”、“川”、“貴”、“西”等錢局的康熙錢。但是至今我們僅見有“鞏”、“西”兩字,其它尚未見到實物,目前對此還有一定的爭議。

康熙通寶 價值已超百萬

拍品信息

康熙通寶 價值已超百萬

康熙通寶,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錢徑4.3釐米,重23.4克。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 價值已超百萬

本次有幸徵集到一枚“康熙通寶”,錢幣圓形方孔,錢面直讀“康熙通寶”。自上而下從右向左直讀,文字端莊穩鍵,筆畫遒勁有力,勻稱得體,佈局合理,風格神韻凸顯,書法價值極高。整幣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外型美觀、品相較好。製作工藝相當精緻,氣韻傳神,穿孔乾淨利落。

由於康熙通寶銅質精良、製作精美,又有許多神秘故事的傳說,民間一直把康熙通寶當作吉祥、幸福的象徵。用它"壓歲",婚嫁"壓箱",男女相愛"信物"。所以倍受珍愛,人人爭而覓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