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作者 | 李妍希

周围对电影《燃烧》的评价就是一句话“没看懂,太高深”,我也不例外,但是也有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当然这里会包含很多的剧透。

李沧东导演在采访中曾对片名burning做过解释,burning浅层含有燃烧某物的意思,但于此同时也含有当下年轻人热衷于某事的意思,因此李沧东认为对于描写青春的故事来说,burning一词在适合不过。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就像导演所介绍道的,这部影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的火种(欲望),起初小小的火种一点点变大,以至于到结尾处完全烧尽。

希望我们的青春不会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在烧尽后消失,更希望我们的人生可以在华丽的燃烧后绽放,为大家介绍韩国电影《burning》。

钟秀(刘亚仁):想当作家的快递员

慧美(全钟睿):独自一人孤独生活的20多岁女性

本(史蒂文·元):一次都没有哭过,像盖茨比一样神秘的男子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误会的出现

也许误会就是从这三个格格不入的年轻人相遇开始。海报里三个主人公的视线朝向不一样的地方,好似隐藏着各自的秘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影片一开始,镜头便对准着钟秀,不紧不慢的追在钟秀的后面,看到这我便想到了两点,一个是,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我别无选择的要观察这个叫钟秀的人物,另外一点是,电影展开的速度要比我想象的还要慢。

送货为生的钟秀,在工作时偶遇了在接待上作促销活动的慧美,在故乡坡州从小是邻居的慧美漫不经心的问着钟秀的情况,“军队呢?”,钟秀老实的答着慧美的问题,“服完兵役后,攻读了文艺创作,现在在写小说”,也许是对钟秀的回答并不感兴趣,慧美直接要求钟秀晚上一起去喝杯酒。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在酒局,说是为了去非洲旅行而攒钱的慧美,演着吃橘子的哑剧接着说“重要的是别想着这里有橘子,忘掉这里没有橘子就行了”。

还没等钟秀领会慧美的这一番言辞,慧美便睡着了。

重新再会的钟秀与慧美,这次是在慧美的家,是因为钟秀答应了慧美在她去非洲旅行的一段时间里照顾慧美的猫。但是,慧美说的这只害羞的猫始终没有在慧美家出现。

幻想的浮现

钟秀因家里出现“问题”回到了坡州老家,这个问题就是父亲的施暴事件。患有愤怒调节障碍的父亲,经常有施暴的倾向,这次又因施暴被告上法庭。因家里的这种情况,钟秀回到了空荡的老家。但是,总是接到奇怪的电话,打来电话,却没有人说话

也有让人兴奋的电话打来,那就是慧美,结束非洲旅行的她,让钟秀到机场来接她。单纯的青年钟秀,没有要拒绝的理由。但在机场见到的慧美旁边出现了陌生的男子“本”。心仪的女生旁边出现的男人,给钟秀带来了不少诱惑,但是还没等钟秀了解这个神秘男子本,慧美又喝醉

睡着了。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以后钟秀与慧美的相会总是与本一起。有一天,本叫上了自己的朋友,当然钟秀与慧美也是一起。慧美兴奋的谈着自己在非洲的旅行记,跳着奇怪的原住民舞蹈,但是看着这样的慧美,本却是一脸的疲倦和无聊,这让钟秀很不是滋味。

三人再一次相会,这次是在本的豪华住宅,在钟秀的眼里,本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如果只是游手好闲没什么问题,但本恰恰又是个有钱的人,在影片中,钟秀将本一样的人称为盖茨比。盖茨比是谁?我们会马上想到迪卡普里奥,没有什么特别在干的,却腰缠万贯,为了吸引心仪的女生,每天晚上开着盛大的派对。那慧美是什么,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那个傻女人黛茜吗?

误会产生幻想,混乱从这里开始

在电影的片头,通过字幕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是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烧仓房》。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观众会在影片后半部分找到原著内容的线索。钟秀、慧美还有本三人在一起的场景,场所就是在钟秀的家。

路过来玩的慧美和本,来到钟秀的老家坡州。钟秀在院子里随便摆出了坐的位置,本则开起了红酒。看了一会儿夕阳的他们,本拿出了大麻,没想太多便吸了一口的钟秀接连咳嗽着,相反,慧美很熟练的接过大麻,吸着说道:“吸他的话总会笑”,看来这个女人的人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去战争不断的非洲旅行,吸大麻)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吸了大麻的慧美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开始跳起舞,这次是脱掉衣服自由的在夕阳下跳“greet hunger”的舞蹈,看着美到梦幻的画面,本却没有任何感情,尽情跳完舞的慧美,再一次睡着。钟秀和本在慧美睡着时聊起了秘密,钟秀的秘密是喜欢慧美,相反本的则似懂非懂,他讲了一个自己的兴趣,那就是“烧塑料棚(温室)”。(在原作中就是仓房)

还没聊完慧美便出来了,钟秀对着要走的慧美说:“随便在哪里都脱衣服,像妓女一样”,而慧美却什么话也没说,随即便消失了。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哲学的义务

对于本说的“烧塑料棚”的话,钟秀非常疑惑,自此,每天早晨钟秀观察着附近的塑料棚,确认到底有没有烧过的痕迹,但是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问题反倒在别的地方发生了。联系不上慧美了!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知道了电话也没人接的慧美不在家,也没有回到家人的身边,钟秀开始怀疑本,不知道为什么,钟秀几乎确信慧美的失踪与本有着某种关联。后来,钟秀找到了物证,他发现慧美带过的路边摊手表在本家洗手间的壁橱里,而且一次都没有见过的慧美养过的猫在本家,钟秀确信慧美是被本杀害的。

下了结论的钟秀开始写起了小说,前几天还对本说,不知道要写什么的钟秀,突然写了起来。模模糊糊的影片进入了高潮,钟秀刺死了本,将本的尸体和自己沾满血迹的衣服全部放进了本的车,一把火烧毁了一切。《burning》至此做到了燃烧,影片突然结束。

现在观众可以做两个事情,一个是聚在啤酒屋,谈着刘亚仁的演技绝对精彩随后对于影片则是觉得就那样。另外一个就是拿起村上春树的初期小说来读一读。

村上春树,小说家的角色

村上春树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引用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讲到

“哲学的义务是消除从误会中产生的幻觉”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看了这部影片,我似乎对这句话有了自己的理解,原来哲学的义务是这样的,那么文学的责任又是什么呢?既小说家的角色就是在于帮助哲学。

慧美是“无知”的象征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宗教关是什么并不重要,不管是信上帝还是阿拉抑或是理查德·道金斯,我相信我们都有过陶醉于美丽的夕阳想着“啊!在某个地方一定有创造这个世界的存在,不管是神还是绝对的他者”。但是一旦开始假定了绝对者的存在,人类便会进入混乱的状态。

到底“我”被创造的理由是什么?绝对者即神创造我们的意图到底是什么?然后,人们便开始迷茫,徘徊,寻找人生的意义。为了这一实存的不安,人们沉溺于各色的诱惑中,酒、sex、大麻一样的东西。偶尔也会向天空伸出双臂,恳求给予自己一些启示。

虽诞生于世且活着却不知道其目的的状态。这个好比“打过来却没有话语的电话”虽然电话已连接(诞生)却不知道打了电话的目的(人生的意义)。这种神秘会给人们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而为了安抚这种不舒服以至于不安,我们便会寻找神的存在,我们到教堂祈祷歌唱,啊!万能的神啊,给我答案吧...!

慧美便是这种无知的人类的存象征。说她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便是这种意思。(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黛西是个非常蠢的女人)而无知必然会生成误会。神地存在和原住民的舞蹈就是这样。不知道人生意义的慧美会更着迷于great hunger的舞蹈中。

慧美试图尝试很多的经验(旅行、大麻、sex)来领会人生的真理,却什么也没有发现。最终她没有选择真理(橘子)会在某处,而是热衷于哑剧,将我没有领会真理(没有橘子)的事实忘记。

“世上有很多的仓房,而这些好像只在等我去燃烧它们。”

本象征着“神”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与做着斗争的慧美相比“本”看着非常悠闲,他觉得做饭后吃掉的行为像神对待祭品一样,而喜欢做饭。看着将做料理后吃掉比喻为向神奉上祭品的本,我们可以知道他完全在做着神的模样。现在,可以理解上边的海报构造了。被诠释的最小的慧美是无知的人类,而比她占据更大比重的是本是支配无知的人类的观念,是“误会中产生的幻觉”,即神。

本在所有的方面都是很大胆的。他认为自己不敢下任何的“判断”。他将自己的行为比作雨一样的存在,只是经过此处,将“我”的行为比喻为是自然的(=神一样的),真的是让人吃惊的傲慢。反正,他将清除无知的人类,慧美也无法逃过这样的结果。

在这里,除了宗教是无知的人类造成的误会以外又有什么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理念的对立”,认为共产党赤色分子是危险的宣传活动,相反认为肤浅的美国式资本主义是缺乏人性的对南放送就是其典型的例子。到坡州听到对南放送的本,无足轻重的说道:“挺有趣的”。对万物通达的“他”来说,像理念的对立问题已不会去认真的对待。他对这种无知所产生的对立已非常厌倦,因此“两个月一次”会烧掉塑料棚(杀掉无知的人类)。

而且本是本杰明(Benjamin)的简称,说道本杰明你大概会想到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生前曾说过,“死于25岁,葬于75岁”,言下之意就是一个人在25岁,也就是大学毕业后停止了成长,没有成长就是说对于人和世界没有进行继续的学习,因此这些人的无知继续着,无知的意思便是没有醒来的意思,没有醒来的慧美,很容易进入睡梦状态,(村上春树曾在短篇小说《眠》里讲述了一直睡觉的人)。喝酒抽烟睡觉,一个浪费时间的人生,本会消灭这样的存在。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小说家的诞生

在无知的人类当中也有清醒的人,对于周围的无知清醒的人会感到遗憾而开始思考启蒙,但是启蒙向来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到底要从哪里开始说起呢?

因此艺术便有其存在的意义。单纯的艺术只是无限追求美的过程,而精致的艺术会与哲学成为一对,然后给予“消除幻觉”的哲学一个精炼的防范,这个方法就是“隐喻”(Metaphor)。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可生动、简洁的进行表达,比明喻更加灵活、形象。这种手法往往会带来更加强烈震撼,这也是人们读小说的理由。

后来钟秀知道了慧美被自身幻想(原住民的舞蹈如图腾崇拜,以及虚构的神)所消灭,钟秀决定拿起刀,最终将幻想消灭。此前对慧美说“在什么地方都脱衣服,像妓女一样”的钟秀,明白了“要穿衣服”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对于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上的人来说,有“不穿的自由”。明白这一道理的钟秀自愿脱下了全部的衣服。成功消除“观念”的钟秀,开始了新的路程,小说家至此诞生。

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

――赫尔曼·黑塞《徳米安》

电影《burning》和小说《一百个影子》

读过赫尔曼·黑塞的人一定了解上边的文章,也一定非常喜欢上边的句子,活着是什么意思呢?要诞生需要摧毁一个世界(蛋),也就是说首先要知道自身被困于自己的世界,我们要了解自己被困于观念一样的厚重的蛋里没有看清世界的本质。

在韩国作家黄贞殷的小说《一百个影子》中,我想起如下的片段,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一直打开俄罗斯套娃的场面,主人公们期待在套娃一个个被打开的最后,会得到最终的本质(真理),但是最后却只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小娃娃,那个小娃娃最后破碎,主人公们这才明白了围绕这个世界的全部是“观念”。

这个叫做观念的东西也许是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但是主宰束缚我们的一般就是这种观念的东西。认为黑人是低下肮脏的偏见(奴隶制度),日耳曼族是优越的主张(纳粹主义),共产党就是危险或是资本主义是肤浅的宣传(理念对立),“男人就是禽兽”或是“女人就要在家做饭”一样的暴力(两性歧视),“我们的世界存在神”(图腾崇拜或宗教),“我们要报答让我们安居乐业的祖国”一样的被强加的忠诚(国民礼仪),“钻石是高贵的”(营销),全部是这类观念的一种。就算撇开无法达成论点一致的有神论/无神论的争论,我们对于观念的争论可以彻夜长谈。

这样的(固定)观念会妨碍我们自由的思考,而这种活在观念里的人我们称之为“没有清醒的人”,而这种没有清醒的人会做些什么呢?睡觉!不是打算一直处于睡眠状态,要么就是做无用的哑剧,要不然就回想一下奥登的话(If we really want to live, we'd better start at once to try; If we don't, it doesn't matter, but we'd better start to die.)处于不清醒状态的人等同于死者,而对于消灭已经死去的人,破坏者不会存有一丝的罪恶感。

我们就算是同意“没有明白真理等同于死亡”的说法,但若要明白真理(清醒)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就算是获得了启示,想要做到启蒙他人是件更加困难的事情,因此只有像哲学家一样的存在才可以做到,而哲学又是一个多么复杂难懂的事情啊,因此小说便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比起哲学,小说用更加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唤醒“沉睡”的人们,而且也只有小说家可以做到。本在影片中曾对慧美说“至于隐喻是什么,你问钟秀吧”。

言下之意就是可以使用隐喻的存在只有小说家(艺术家),(因此在海报中,钟秀的存在最大,无知的慧美最小,主宰慧美的假象(本)第二,可以消灭假象的钟秀被放大,显示出他的存在感。其实在影片中比慧美还要无知的存在另有他人,那就是没有任何探索精神的在夜店跳狂欢的本的朋友们。反正,重要的是钟秀是拿着关键钥匙的人,而将《burning》中的钟秀比作《黑客帝国》的尼奥是一个完美的隐喻)。

影片《burning》完成所有的燃烧后结束,但是成功烧毁假象就圆满了吗?看到杀死本后喘着粗气吐了一阵的钟秀,想必也并非如此。

现在,钟秀需要在本(假象)的位置重新铸造一个世界。是铸造世界不是神,这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可以期待,因为在他的手上有一个叫做“隐喻”的武器。

哲学消除误会中产生的幻觉:电影《燃烧》影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