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能否在五年內領先宜昌GDP千億以上?

澎湃襄陽城


襄陽的GDP,在五年內領先宜昌1000億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GDP,就是消費加上投資加上政府支出加上出口,再減去進口。我們按照這四個部分,簡單的算一個賬,對襄陽、宜昌進行簡單的比較。發現,無論是消費、投資,還是政府支出、出口,襄陽,對宜昌,還是佔據了一定的優勢。這幾項,稍微計算一下,5年內,襄陽GDP超過宜昌1000億以上,還是很有可能的

大項目比較。襄陽高鐵比宜昌強一些,有關部門提高要求以後,宜昌地鐵可能建不了。

大產業比較。襄陽,是新近崛起的汽車城。襄陽的大產業—汽車產業,近年來在大爆發,2017年汽車產值,超過2400億元,在全國十大汽車城,排名第八。光風神襄陽一家公司的產值,就達到了336億元。宜昌的大產業—化工產業,前幾年元氣大傷以後,還在恢復期。

未來大項目比較:宜昌地鐵可能建不了,襄陽高鐵比宜昌強一些,機場項目差不多

GDP的爆發,還有兩種項目,一種基建中的大項目,比如民用運輸機場、高鐵、地鐵、核電站等項目,這些都是超級能刷GDP的項目;另一種,是超級能刷GDP的產業—汽車、IT產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看,這兩個方面,襄陽、宜昌未來5年,在民用運輸機場、高鐵、地鐵、核電站等新項目的表現:

1.民用運輸機場

襄陽2017年10月29日啟動新的航站樓,5年內不會啟動新的民用運輸機場的建設;宜昌5年內,也不會建設新的民用運輸機場。2018年開始,襄陽機場、宜昌機場都有改擴建工程的規劃。

2.地鐵

2018年、2019年,宜昌規劃3條軌道交通要開工,分別是:1號線一期、2號線一期、3號線一期。三條地鐵線總投資376億元,施工總工期為6年。每年能刷幾十億的GDP。

2018年7月8日,襄陽又開了地鐵的規劃會議。

但是無論是襄陽,還是宜昌,2018年6月有關部門把地鐵的條件提高了三倍,估計兩個地方能被通過的概率很小了。

3.高鐵

宜昌有高鐵建設,襄陽也有高鐵建設。但是高鐵建設,經過襄陽的線路,比宜昌,還是多一些。襄陽幾個高鐵站的規模,也比宜昌的建得大。

襄陽的高鐵

部分高鐵站:襄陽東津站(湖北第二大高鐵站,僅次於武漢站)、襄陽北編組站(中國九大鐵路編組站之一)、襄陽站、襄陽東站

部分即將建設的高鐵線路(經過襄陽):襄荊宜高鐵、蒙華高鐵、西武高鐵、漢十高鐵,鄭萬高鐵,呼南高鐵、襄常高鐵、合肥—安康高鐵。

宜昌的高鐵

部分高鐵站:宜昌東站、宜昌北站。

部分即將建設的高鐵線路(經過宜昌):襄荊宜高鐵、沿江高鐵、鄭萬高鐵、漢宜鐵路、宜萬鐵路。

4.核電站

2010年,宜昌規劃建設當陽核電站,投資800億元。不過一直沒有動靜,估計沒有下文了。很難啟動這個核電站項目。


(機場改擴建。圖盤來源:湖北省政府官網)

(宜昌的地鐵規劃。資料來源:《三峽晚報》的報道)

(襄陽的高鐵線路)

未來大產業比較:襄陽汽車產業加速發展,宜昌化工產業還在恢復期

襄陽大產業:汽車產業

汽車產業,是襄陽的龍頭產業。

2017年,襄陽市汽車產業的產值,超過2400億元,在全國十大汽車城,排名第八。光風神襄陽汽車有限公司一家公司,2017年生產17萬輛轎車,實現產值336億元。襄陽市,至少有200多家汽車整車製造及零部件企業。著名汽車企業,有風神襄陽東風日產襄陽工廠、神龍汽車、眾泰新能源汽車等。

宜昌大產業:化工產業

宜昌的大產業,化工產業,經過了前幾年的低谷,現在還處於陣痛期。恢復元氣,至少要有幾年。

按照2017年GDP增速,2022年,襄陽市GDP,超過宜昌市1867.16億元

襄陽市

2017年GDP為4064.9億元,名義增速為10.03%。

宜昌市

2017年GDP為3857.17億元,名義增速為3.98%。

按照2017年的名義增速計算:

2022年,襄陽市的GDP為6555.49億元。

2022年,宜昌市的GDP為4688.33億元。

按照2017年GDP增速,未來5年,襄陽市GDP,超過宜昌市1867.16億元。

按照2018年GDP增速,2022年,襄陽市GDP,超過宜昌市613.16億元

襄陽市

2018年襄陽市GDP的目標,是增速為8%。(可能是實際增速)

宜昌市

2018年襄陽市GDP的目標,是增速為6.8%。(可能是實際增速)

按照2018年的名義增速計算:

2022年,襄陽市的GDP為5972.67億元。

2022年,宜昌市的GDP為5359.51億元。

按照2018年GDP增速,未來5年,襄陽市GDP,超過宜昌市613.16億元。

2022年消費比較:宜昌市的消費,比襄陽市,少了696.2億元

2017年,宜昌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30.33億元,增速7.3%

2017年,襄陽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481.9億元,增速11.8%

按照2017年的增速:

2022年,宜昌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92.2億元。

2022年,襄陽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588.4億元。

2017年,宜昌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襄陽市,少了151.57億元。

到2022年,宜昌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襄陽市,少了696.2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比較:宜昌市的固定資產投資金額,比襄陽市,少了1760億元

2017年,宜昌市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為2582.05億元,增長-19.1%;2018年,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左右。

2017年,襄陽市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為3675.32億元,增長15.3%;2018年,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左右。

按照2018年的增速:

2022年,宜昌市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為4158.42億元。

2022年,襄陽市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為5919.14億元。

2022年,宜昌市的固定資產投資金額,比襄陽市,大概少了1760億元。

固定資產,並不是GDP的組成部分,現在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能夠進入GDP的,越來越少了。換句話說,靠固定資產投資拉GDP,越來越拉不動了。GDP核算的,是固定資產形成總額。

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也是正相關關係。襄陽比宜昌多的1760億固定投資,也能多拉動數百億的GDP,至少兩三百億不成問題吧。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2022年政府支出比較:宜昌的政府支出,比襄陽,大概少了100億元

按道理,應該比較宜昌市和下轄的15個縣市區與襄陽市和下轄的9個縣市區的政府支出(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太多的縣市區,不好比較。就比較市本級的,估算一個數據。

2017年,宜昌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襄陽市,少了151.3億元。

2018年,宜昌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襄陽市,少了120.65億元。

(不包括轉移支付,轉移支付,主要是靠向上面要錢,浮動比較大。)

金鏟子估算,到了2022年,宜昌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襄陽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還是要少100億元左右。襄陽市政府的財力,比宜昌市,還是強一些的。

宜昌政府支出(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

宜昌市

2017年,宜昌市,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計165.7億元。其中,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108.7億元。

2018年,宜昌市,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計127.3億元。其中,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98.7億元

襄陽政府支出(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

襄陽市

2017年,襄陽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為260億元

2018年,襄陽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為219.35億元

2022年出口比較:宜昌市的出口,比襄陽市,大概少了近100億元

2017年,宜昌市出口金額為159.4億元,增長4.1%。

2017年,襄陽市出口金額為128.6億元,增長18.0%。

按照2017年的增速:

2022年,宜昌市出口金額為194.9億元。

2022年,襄陽市出口金額為294.2億元。

2022年進口比較:宜昌市的出口,比襄陽市,大概少了近40億元

2017年,宜昌市進口金額為24.8億元,增長10%。

2017年,襄陽市進口金額為22.9億元,增長28.3%。

按照2017年的增速:

2022年,宜昌市進口金額為39.9億元。

2022年,襄陽市進口金額為79.6億元。

(襄陽)

(宜昌)


金鏟子


襄陽、宜昌都是湖北省第二梯隊成員城市,儘管襄陽的個性是自力更生成就夢想。但是想在五年內領先於宜昌GDP千億以上,還是有些困難的。無論是政策因素還是國省傾斜,宜昌資源都比襄陽更有優勢。
宜昌2017年GDP落後襄陽200多億,
不代表五年時間就落後一千億!縱觀宜昌政策扶持力度之大,襄陽難以言喻。長江經濟帶、三峽經濟區、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疊加一身使得宜昌魅力綻放。


然而,襄陽在特定的區域內也是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該市以帶頭大哥身份,率領十堰、安康、南陽等十幾個城市曾聯名錶態期望漢江流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

去年,襄陽提出2018年力爭引進20家五百強企業及上市公司;爭取各類企業落地投資2500億以上。迎來當地市民一致好評,初步預測今後五年襄陽有望引入100家五百強或上市企業,為早日成為湖北省具有帶動力的副中心城市而努力。
今後五年也是襄陽迎接重大機遇的關鍵時刻。同時,襄陽預計在2020年突破5000億大關,意味著2022年襄陽闖入6000億。結合宜昌方面消息,在2020年也是衝破五千億大關。2022年才是襄宜競爭的分水嶺。


民間查訪專員


又是一個容易惹是非的話題,謝謝網友的邀請,我來說說我的觀點,不喜勿噴!

襄陽早已制定經濟發展三年計劃,明確指出2020年GDP將超過5000億。按照這個速度,到2020年襄陽GDP將高出500億~800億,從這個角度來看襄陽五年內領先宜昌GDP1000億元是有完全可能的,而且可能性較大。


五年之後就是2023年襄陽GDP預計在6000億左右,而宜昌由於主導產業中化工企業的大量搬遷,使宜昌經濟元氣大傷,恢復期至少2~3年,也就是說到2020年,宜昌GDP預計在4200億元,宜昌經濟回暖之後再過三年宜昌經濟如果能高速增長的話GDP預計會達到5000億,與襄陽預估值6000億剛好相差1000億。

不少人看見這些又會噴我挑起地域矛盾,實則不然。別人提了問題,我僅僅是回答,並沒有惡意詆譭任何城市。宜昌搞經濟的應該非常宜昌經濟的情況,我以上內容都是如實表述。襄陽經濟則有更多的起飛點,無論是傳統汽車行業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都有更大突破,襄陽經濟發展前景樂觀!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襄陽甜


一看這個問題,多少有些踢館的意思。應該說,近一年多來,襄陽宜昌的發展在頭條問答上引發口水戰,雙方各執一詞,誰不說俺家鄉好,各有幾分道理藏。問題的雙方是,我們看問題是停留在口水的快樂中,還是從辯論的賽道上全面認識了城市的發展思路,專業的事就交給專業的人吧。

我從城市後現代理論上發表點淺見,宜昌襄陽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都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各俱發展空間和城市定位。宜昌早年受葛洲壩、三峽電站兩個國家級大型水電站投資拉動,抓住了歷史機遇期,著重發展了經濟版塊及城市骨架,交通基建一起抓,宜昌經過了一個高速強勁的發展期。坦率的說,宜昌在突飛發展時,襄陽也正在經歷改革開放和經濟調整的歷史陣痛,面臨諸多調整到位與投資拉動難題,但經過近三年的不懈努力,襄陽主城區改造與招商拉動,襄陽呈現出較強的發展後勁,上千億級GDP是非常正常的事。同時,今日之襄陽也是補上發展歷史上的欠帳。

時空交換一下,正當襄陽突然發功之時,宜昌千億級中的化工版塊受環保政策影響,宜昌市委市政府壯士斷腕,義然絕然的關停並轉一部分化工企業,應該坦率的說,這也是需要勇氣和魄力的,補上這一課,宜昌就是當之無愧的碧水藍天。

襄陽的區位在於陸路樞紐優勢,正在借高鐵之勢恢復七、八十年代的樞紐經濟地位。宜昌的區位在於對現有經濟版塊提質增效,尤其是陸海空立體交通之上的旅遊+,實現大開放旅遊格局,加上引進海歸創業,資智回宜,精準招商,使宜昌從往日量的規模轉問質的提高,內生動力與外聯經濟,補齊經濟短板。宜昌,更會新顯“智力經濟”、“創新經濟”。其二,襄陽有一點目前趕不上宜昌,就是宜昌各縣域綜合經濟實力都比較強,甚至個別是全國百強縣,各個區的經濟發展各具特色。襄陽目前各縣域經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但筆者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宜昌與襄陽是可以經濟互補,做足“宜荊荊+襄陽”的3+1文章,優先發展“三江經濟”,即長江、漢江、清江主動帶動輻射十堰、恩施兩個山區型經濟,把宜昌襄陽作為省內新的經濟增長點,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共享發展。

在我們打口水戰之時,頭條友們難道沒有發現:宜昌與襄陽之間還缺一條城際高鐵嗎?這個問題我曾經向某專業人士提過,當年提交湖北省兩會議案。好在,聽說今年要開建了,這不讓兩地掌聲替代怨聲,讓心中的“郭靖黃蓉”為三峽水電站代言而成為佳談。

今天初六,祝宜昌襄陽兩地頭條好友,六六大順!

(文字較強,就不上照片了)


趙子云龍913


襄陽能否在五年內領先宜昌GDP千億以上,這隻有在預測的前提下討論。

如果僅僅從2017年襄陽領先宜昌近300億的情況下,就大膽放言領先宜昌一千億,我覺得過於樂觀。



首先,分析事情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在過去的2017裡,宜昌GDP下滑的原因是環保問題,按照環保治理的趨勢,宜昌在今年的GDP仍然失去了支柱產業的支持,題主站在這個角度考慮的領先宜昌一千億吧?


個人認為,這只是一方面,難以成為話題的焦點。襄陽、宜昌同是依靠招商引資來發展的內陸城市,倘若宜昌在2018年全年落實投資達到3500億,也許在2019年再次反超襄陽。


最後我的結論是,如果今後五年的襄陽、宜昌能否持平甚至被超,這完全取決於招商引資的多少。宜昌如果不能在招商引資這方面大幅超出襄陽,那麼在五年時間將逐漸拉大差距,也許落後襄陽1000億也有可能。


莫說天不公


從城市格局來看,襄陽內環外環將全面形成,百億級項目東西軸線全面開工,將快速做大城市體量。東津高鐵站更是全國重要高鐵樞紐,未來意義不言而喻。


隨著類似華僑城般的輻射性重大項目越來越多,爆發性增長態勢已成必然。


澎湃襄陽城


謝謝邀請,最近挺有意思,昨天剛接受邀請,回答了襄陽和徐州的比對,今天又接到襄陽和宜昌比對邀請。2017年襄陽排名全省第二,似乎有一些傲嬌。

正式答題:

襄陽2017年GDP超4000億,增速8%成績相當亮眼。

宜昌2017年GDP暫未公佈,估計數據不是特別好看。

襄陽比對宜昌,有很大的地理優勢,版圖平整七省通衢。而宜昌的發展因山受限,自古以來襄陽GDP就領先於宜昌,直到三峽水電落戶宜昌後,宜昌超過襄陽。

目前襄陽已追平反超三峽所帶給宜昌的優勢,未來發展更加樂觀。

1、襄陽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遼闊平整的土地,是保證戰略實施的堅實基礎。反觀宜昌地形會限制其發展。

2、米字型高鐵比肩省會規模,加之機場擴建,和漢江航運的建設,七省通衢的美名將更加堅實,這一點宜昌也處於很大劣勢。

3、產業配置合理,八大龍頭專業全面發展,汽車工業產值躍升全國八大車城,定位新能源汽車之都。(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將是未來的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在不久的將來,全國每10輛新能源汽車都會有一輛產自襄陽)反觀宜昌化工業凋零,拿得出手的只剩水電。

4、襄陽宜昌雖然都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但襄陽還有一個定位就是漢江流域中心城市。

5、小虎都已經說過多次了,襄陽的風水好啊。被《尋龍點穴?中國古代堪輿術》評為“山負陰抱陽,水金帶懷抱”的風水寶地。

6、這一條要敲黑板、畫重點,襄陽的領導班子更為強力,有興趣自己去查履歷,說多了會被和諧。這就意味著襄陽在未來幾年能爭取更多的資源。

綜上所述,襄陽五年內領先宜昌千億,是比較保守的估計。小虎昨天回答的問題中襄陽把目標看向徐州,更加富有遠見。


小虎說格局


以目前發展趨勢,宜昌會被甩很遠!原因無非就幾點1基礎工業:宜昌目前能有競爭力的企業已經不多,而襄陽在工業配套和定位上準確且層次分明!2人口數量:襄陽本來人口基數就高於宜昌,且工業基礎雄厚,稍後會帶來更高的人口紅利;反觀宜昌,人力引進小於輸出,人口增長趨勢偏緩。3城市發展:襄陽目前市政建設較遜於宜昌,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宜昌在湖北發展較早,基礎設施相對全面,基本滿足需求,日後的建設趨緩!


大號萬金油


當然啊,襄陽不僅可以領先宜昌千億,還會領先北上廣深千億。襄陽會超過紐約,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市。最終,襄陽會成為宇宙第一大城市,成為宇宙中心。中國圍繞著襄陽轉,地球圍繞著襄陽轉,太陽也會繞著襄陽轉,銀河系也會圍繞襄陽轉。聯合國總部,國際法院總部,北約總部等都會遷移到襄陽。就連上合組織也會改名為襄合組織。


完顏洪列


襄陽的市域經濟遠超宜昌,而相對較弱的縣域經濟,隨著近幾年的高鐵,高速,國道的建設,將會有很大的提升,工業方面,宜昌以電力、化工、食品醫療。襄陽則有汽車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裝備製造、醫藥化工,交通方面,宜昌除了航空較為發達,襄陽鐵路尤其是高鐵近年來發展勢頭不錯,有漢十(西武)、鄭渝、蒙華等線路在建,遠期有太南、貴襄、合襄等。待高鐵線路和襄陽東津站10臺22線(保底規劃)全部建成後,襄陽將迎來一次大的發展。


總體來講,襄陽工業門類更為齊全。宜昌人口劣勢太大,襄陽是“七省通衢”,“南船北馬”,地理位置擺在那裡,良好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註定不會默默無聞。所以5年內必超宜昌千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