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爲什麼撤檔,這樣不是賠的更多麼?

犟腫


阿修羅撤擋這件事情並不是大家所想象的會賠得更多。也並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去年有一部眾所周知的爛片,叫做逐夢演藝圈。就用相同的套路做過試驗先驅了。

逐夢演藝圈,當時豆瓣評分只有兩分,也是在上映了幾天之後緊急下映,導演也是大喊著被豆瓣黑了,和豆瓣打官司,然後在賀歲檔的時候悄悄的上映。

最後居然收回了成本。

因為你夢演藝圈的,爛片的名聲已經,太響了,反而給了觀眾一些神秘感。

沒有看到這部爛片的觀眾,反而想要去一探究竟。

阿修羅這次也是和演藝圈一樣的套路。

緊急下映之後,出來做宣傳,說自己遭到了水軍的故意黑,故意打低分,造成話題,並且下映,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大家都看不到成片,大部分人都沒有看過這部電影,那我挑一個合適的時候重新上映,就會造成一些話題感和神秘感,那我到時候,就會有一部分的觀眾去,電影院,想要去看一看這部電影究竟爛到什麼程度。

畢竟在有些人的心裡,還是覺得電影需要自己看過才能分辨出它爛還是不爛。

那麼,阿修羅所用的這個套路,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套路,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因為他們三天只有4000萬的這麼一個票房,只會越來越低。

反而是下映後挑個時間再上映,可以重新再創造一次票房,當然7億的成本是不可能收回來了,能賺回來一點是一點。

這才是經濟效應背後的真實原因。

對於這樣一部爛片,僅僅是罵?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就給其他的回答點了反對。


談電影的先生


《阿修羅》,官方宣稱投資7.5個億,歷時6年時間籌備、拍攝、製作,並且預估票房30億的電影,於2018年7月13日上映,上映三天票房僅有5000多萬,繼而在7月15日晚22點起全面撤檔下映

是評分平臺的惡意抹黑還是電影本身的內容不吸引觀眾所導致?

這可真是電影界出現的一個現象級的事件,作為一部投資如此之多,耗時如此之久,官方期望如此之高的電影,在上映三天後就宣佈撤檔,真不知道是如官方回應的那樣是由於貓眼等評分平臺的惡意抹黑還是電影本身的內容不吸引觀眾所導致?

早在《阿修羅》上映的第一天,電影官方就發過一篇聲明,意指打分平臺惡意抹黑,但是,在眾所周知的三大打分平臺貓眼、淘票票、豆瓣來看,

第一《阿修羅》的評分都不是一般的低,而且貓眼和淘票票由於業務聯動關係,其收益和電影票房成正比,所以惡意黑水的直接後果就是斷了自己財路。

第二從各SNS裡網友的評價來看,確實是內容不夠吸引人,電影的導演,是第一次指導,而且是特效出身,如果說特效出彩的話,在劇本的打磨上沒有迎合觀眾口味。

可見,作為一部電影,重中之重還是劇本的打磨,其次才是特效等附加技能,作為電影從業人員,市場和觀眾的反應就是對電影最好的建議,應該從客觀角度多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讓外界背鍋。

但是製片人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後,還聲稱可以顛覆好萊塢電影,不知道誰給你的勇氣,既然這麼自信,為何還要撤檔,難道是觀眾的智商不懂得欣賞一部足以顛覆好萊塢的大製作?

總之,還是心虛,沒有有實力的作品,趕緊撤檔,畢竟止損也是一種盈利模式。


Divi娛樂


《阿修羅》首週末五千萬票房,卻臨時宣佈撤檔。以往上映後撤檔的影片不是沒有,但往往都是沒票房,或者沒排片。《阿修羅》首日排片15%左右,上檔新片中排行第二,同期拍檔第三,票房也是。拍檔和票房在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之後,都不算差到沒拍檔或者沒票房,這時候突然撤檔,讓很多人一頭霧水。


首先,《阿修羅》首週末五千萬的票房進賬趨勢,肯定是要賠的,這可能是撤檔的直接原因。《阿修羅》前期宣傳曾喊出7億製作成本,按照當下片方、發行方和院線三分票房的格局,《阿修羅》至少要20億才能收回成本。如今票房進賬最最關鍵的首週末才五千萬,緊接著是票倉低的週一到週四,意味著首周的票房增長到頭了,除非口碑突然逆勢飛揚,否則到次週五都難過億,是要大賠特賠的。當然,從《阿修羅》呈現出來的製作效果看,肯定不是花了七億元製作成本的片子,它原計劃過拍攝三部曲,三部曲加一起並且努力花,七億製作成本才差不多勉強可以花出去。《阿修羅》演員花錢不是頂級,但特效是頂級的,保守估計,就算它實際只用了一億多的成本,那它至少也要三億多才能回收成本,所以撤檔擇機再上不失為一個選擇。

再者,這個檔期確實沒有多少機會,誰也沒想到除了姜文的《邪不壓正》票房不錯,早前上映的《我不是藥神》依舊強勢,上映次周已經24億進賬。不僅如此,《我不是藥神》票房絲毫沒有衰減的跡象,次週末單日票房依舊第一,週日昨天單日一點六億,是姜文新片《邪不壓正》的兩倍,而《阿修羅》昨天的單日進賬已經掉到一千萬了。《我不是藥神》明顯是奔著去年《戰狼2》的現象級而去,有它在,《阿修羅》已經沒機會了。

《阿修羅》臨時撤檔,而且是上映三天五千萬票房的情況下撤檔,刷新了有排廳有票房的撤檔記錄。它撤檔除了外因,肯定還有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反應有不滿和不甘的原因。按照以往市場情況,這種視效大片斂個一兩個億以上還是比較常態的,這次五千萬就嚴重下滑,有檔期選擇的原因也有觀眾口味變化和影片定位等的原因。至於撤檔後能不能再上,上了觀眾還會不會買賬,還很難說,但撤檔爭取再上,至少比現在直接賠了要多個可能性。


曾念群


《阿修羅》撤檔事件可以肯定一點,投資方的腦袋沒有被一種叫驢的動物踢過。

對於我們這些吃瓜群主來說有點難以理解,畢竟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能多放一天多少能收點零花錢。但對於製片方來說,他們省下的宣發費用說不定比收上來的錢更多。

一般來說,我們看到的影片投資,都是包含了宣發費的,就像《阿修羅》號稱7.5億,這裡麵包含了多少宣發費用就是一個黑洞,根本沒人能夠說得清楚。

按照好萊塢電影的慣例來說,一部影片發行的費用大概佔到總投資的50%左右,但在國內比例是多少,恐怕從兜裡掏錢的人都不一定清楚。

我們只能從2018中國泛娛樂產業高峰論壇上,一位業內人士對媒體說,“一億宣發挺容易花的,兩週就花光了。”

據推測,今年春節檔的大片《捉妖記2》從全國路演、品牌合作到買斷了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開始前倒計時黃金60秒,估計其宣發費用超過2億。而《唐人街探案2》則與千家品牌合作、登陸衛視春晚宣傳,預測宣發費用1.5億。

要知道,影片的宣發費用並不僅限於媒體廣告和實體廣告,還包括網絡話題操作和購買包場票務

,還記得之前某部片子巨量退票的風波嗎?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砸錢的宣發費用。

《阿修羅》究竟花了多少錢在宣發上,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製片方對上映三天以來,只有4800萬票房絕望了。

尤其是網上豆瓣評分3.1分,貓眼評分6.4分,甚至有觀眾調侃道:“我特麼想投負分!”

與其繼續砸錢扭轉口碑,吸引觀眾還不如壯士斷腕,剩下點宣發費用吧!

說真的,現在國內影片投資已經非常畸形了,就像圓桌派裡面幾位說的:“現在評判一部片子的水準,只要看看主、配角就知道了,如果是一個流量小鮮肉配上幾個落寞老戲骨,基本就可以斷定片子的質量堪憂。這種強勢投資方拿錢硬捏在一起的組合,出不了驚豔的產品,更不用說是作品了。”

所以,《阿修羅》折戟未嘗不是件好事,國內某些電影製作方,已經被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帶到溝裡去了。就連張藝謀、陳凱歌這種以講故事起家的電影導演,都開始變得不會講故事了。

既然魔幻大戲這麼魔幻,那就讓市場好好魔幻一把吧!



藏地讀行


看看徐崢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是按照真實故事改編的,今天一共就破了24億,許多明星都讚美這部電影,連馮小剛這種專門懟導演的都喜歡,好評不斷零差評口碑爆表,是一部良心之作。同樣是電影再看看《阿修羅》,為什麼有人黑呢?

投資人真有太大的自信與徐崢和姜文拼一下,覺得能逆流而上在亂世裡撈一把金,但是他以為的觀眾還是那種為了瘋狂追星,有明星就去觀看的什麼也不懂的人,他錯了,現在觀眾的眼界不像前幾年了任你擺平,我們不是那麼傻了,估計你再上映票房也不會好到哪去,因為這部電影真的很爛。

為什麼跟徐崢比不了,網友的評論就說出了真相!有很多網友看完之後說“如果是一部好電影就不會被撤檔了,畢竟還有吳磊這人氣小鮮肉當主演,撤檔說明不是一般的爛,怪也怪在吳磊,如果他接的是好電影就不會這樣,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不要仗著自己是當紅的人氣小鮮肉就隨意接片。自稱吳磊粉絲的也表示這部片爛啊,不要因為吳磊參演,粉絲就強行洗白這部電影,也希望吳磊不要接這種三天就下映的爛片,希望工作室會給吳磊接一些好的資源。這部電影這麼爛吳磊背鍋了。

雖然刷差評這件事不知道是真是假沒法評論,但是昨天“心疼吳磊”就上熱搜了,有可能是因為吳磊為了這部電影摔了很多次跤,流了很多次鼻血,粉絲心疼他吧。再加上吳磊為了宣傳這部電影全國各地的跑,粉絲肯定都要哭了,畢竟還是有人氣的,就上了熱搜。面對這樣的行為我也表示理解,但是每個明星電影上映之前不去宣傳呢?不宣傳掙誰的錢呢?拍個戲打傷是很正常的事,你看成龍大叔拍那麼多戲自己說什麼了嗎,而且這部劇我之前都不知道,就因為昨天說撤檔了,想看看有多爛才去看的。

看完之後就感覺爛的掉渣,這部劇吳磊是主演,梁家輝和劉嘉玲就是配演,全程配合吳磊,吳磊演技也不是那麼成熟,臺詞差的出奇,太尬了,聲音還出戲。動不動就脫衣服秀一下身材,而且最後合體的時候劉嘉玲分配到背後,整個背後都是她,劇情簡單,整部電影都是靠特效來維持,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就排除一部西方風格的電影?請不要去怪排片量太少,給你們更多的排片量會有人看嗎?劇情多爛自己心裡沒有點數嗎?


八卦圈的吳亦凡


只能說現在的觀眾不好騙了。

但凡電影口碑和票房崩了必甩鍋給觀眾、評分、市場,以前是碰瓷豆瓣,現在連豆瓣提都不提了,改碰瓷貓眼和市場了。

等《阿修羅》下一次上映,也不可能回本。


回到正題,《阿修羅》為什麼撤檔。


  1. 口碑崩了。豆瓣評分3.1分,貓眼評分6.4分,淘票票已經撤掉了評分。
  2. 票房崩了。比起口碑,票房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君不見往常多少爛片動輒十幾億,二十幾億的票房,片方不看重口碑,只看重票房。

《阿修羅》的票房崩到什麼程度呢?

上映三天,只有4800萬票房。拿這個週日的單日票房來說,《我不是藥神》一億六千萬,《邪不壓正》8300萬,《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3》1100萬,阿修羅990萬。

你沒看錯,《阿修羅》被《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超了。一個號稱國產電影有史以來投資最多的奇幻電影,被一個低幼的動畫電影的第三部給超了。

照這個趨勢下去,《阿修羅》的最終票房可能只有七八千萬,投資方一看,這怎麼行,我們投資了七個億,之前預估票房三十多億,照這樣下去內褲都要賠掉了。

於是,《阿修羅》撤檔了。


以往電影撤檔都會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飾一下,而《阿修羅》片方直接把鍋甩給了市場,說市場太黑暗,

呵呵噠,對於這麼不要臉的電影,兩個字送給你們:

活該!!

路過的朋友們點個贊點個關注可好,小影堅持原創,會不斷帶給大家精彩的影視劇,熱點的娛樂事件點評。


迷影生活


我不是水軍!!我只想表明一下觀點!!中國人永遠就是這樣!天天草草說中國電影何時能趕上好萊塢!可是我想說要想趕上不是一步就能趕上的!但是最起碼的有個過程!!我們可以一點一點慢慢追!第一是是要加大投資!第二把投資用到畫面和劇情上!從去年的長城,到阿修羅!我看到了導演們的努力和勇氣!但同時也看到過中國人獨有的潮水般的嘲諷!我想問你們說到底怎麼做?怎麼拍?你們才能滿意!外國拍一部電影隨便都要2/3億美元甚至更多!他們為什麼拍的好!那是靠經驗積累出來的!那是靠影迷們耐心鼓勵出來的!那是靠商業投資支撐起來的!藥神,戰狼,是不錯,但中國電影不能老是出這種影片把!照這樣何時才能追上好萊塢!人家好萊塢的電影一到中國錢賺的手軟!可是中國電影在國外怎樣你們自己不知道嗎心裡還沒個逼數嗎??長城這部電影讓你們那個罵呀!我想弱弱的說一句,張導還敢在拍這種影片嗎?你們最起碼的一點鼓勵都沒有,他還敢在拍嗎?不拍能進步嗎!差距只會越拉越大!國人的笑話外國人巴不得看!阿修羅畫面已經進步不小了!可是你們還是這樣!才兩天被迫下架!我想說中國導演之後誰還敢碰這種片子!?中國電影何時才有出頭之日!中國影迷何時才能轉變天天崇拜外國電影的心態!當小編你在發這種視頻和話語時我想請你三思一下!這已經不是賠不賠的問題了!!!!是中國大義的問題了!!!!


0血麒麟0


《阿修羅》官方宣是耗資7.5億,籌備6年,拍攝了2年的東方奇幻劇作,但是滿屏都是西方的魔幻元素,特效方面可以說是很用心在製作,特效確實堪比《阿凡達》。但是一部好的電影是不能單純看畫面的,還要看它是不是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否吸引觀眾,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引起共鳴,很顯然,《阿修羅》沒有做到這一點。

看完《阿修羅》後,小玩爺傻呆呆的坐在影院,在思索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我是誰,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吹140分鐘的空調。

看了阿修羅後,小玩爺還做了一個視頻,僅供大家娛樂,歡迎大家來看!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9244787703113421485, "vid": "v02004660000bd66umga2pejvu1v25t0\

小玩爺


看了半天真沒找到啥靠譜的解釋。我認為不排除換檔期的可能,但口碑已經這樣了,其他檔期就一定沒有強片嗎?重新做宣發不是再扔一輪錢嗎?所以我認為核心的問題是投資方的賬務處理。影片院線放映完畢了就必須結轉成本計算盈虧,放映沒完就是存貨資產。主要投資方的報表會有巨大落差。如果公司面臨融資,公司估值也會有天壤之別。這是目前能想到推動《阿修羅》停映最可能的原因。


naiwuyang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六年心血之作《阿修羅》,還是有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度。

《阿修羅》本想趁著暑期檔,好萊塢大片歇菜,靠著奇幻劇情和3D特效撈一票,結果,今年暑期開啟現實主義時間。《我不是藥神》掀起全民生命大討論,《邪不壓正》貼上小崔的標籤吸引眼球。相比之下,《阿修羅》這部神作已被束之高閣了。



這部電影號稱投資高達7.5億,目標打造成中國《指環王》。說實話,玄幻電影不好拍。前有《無極》,後有《爵跡》,說起來都是淚。與好萊塢奇幻大片相比,最主要的差距在於缺乏文化底蘊。從此而言,《阿修羅》充滿野心,講述的絕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奇幻冒險故事,它背後的主題極其宏大:不僅關乎佛教“六道輪迴”的本質,更關乎人性的選擇。可惜,文化底蘊似乎有了,卻高高舉起,落不下來,劇情差強人意,引爆市場吐槽,票房慘敗。

作為電影出品方,當然心有不甘,不願意多年心血付之東流。歸罪為排片不給力,討伐“水軍”陰謀惡意,都有情可原。不過,也希望反思一下電影的種種bug,下線後,多傾聽市場聲音,積極修復各種漏洞。



撤檔,無異於壯士斷腕,搞不好等於自殺。《阿修羅》有沒有機會重返大屏幕,充滿懸念。

中國缺少成功的魔幻主義題材作品。可惜,《阿俢羅》依然沒能走出一條中國之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