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接待1億遊客的西湖,長這樣,美到令人陶醉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週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嶽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

西湖最早稱武林水。《漢書·地理志》:“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後又有錢水、錢唐湖、明聖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灩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銷金鍋、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但是隻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並見諸於文獻記載:一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


孤山位於北側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方公里,為棲霞嶺的支脈,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南宋鹹淳《臨安志》卷二十三:“一嶼聳立,旁無聯附,為湖山勝絕處。”今山上林木蔥蔚,多歷代人文古蹟留存。孤山東西分別以白堤和西泠橋與湖岸相連,且島上名勝古蹟甚多,因此杭州人將“孤山不孤”,與“斷橋不斷”、“長橋不長”並稱西湖三怪。

白堤東起斷橋,經錦帶橋向西,在“平湖秋月”與孤山相接,長約1公里。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後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古時白堤以白沙鋪地,後改為柏油路面,兩側廣種碧桃翠柳,是欣賞西湖全景和周邊諸山的最佳觀賞點。

西湖的底質是由含有機質特別高的湖沼沉積而成,屬於粉砂質粘土及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為藻骸腐泥層,中層為泥炭層及沼澤土層,最下層為基底粉石砂層。

楊公堤又稱“西山路”,其走向基本平行於蘇堤,從棲霞嶺西側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長堤。楊公堤在西湖西進工程中,恢復了相對於蘇堤的“裡六橋”:環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和浚源。現楊公堤路面較寬,設有雙向單車道,中間加以綠化隔離帶,沿路主要為賓館及療養院等設施。主要景緻有蓋叫天墓、郭莊、劉莊、烏龜潭、茅家埠等。

西湖與佛教、道教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長遠的歷史中,各種宗教團體和道觀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邊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濃厚的宗教色彩。這其中尤以吳越國時期為鼎盛。當時各代國王熱心佛學,在西湖周圍興建許多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黃文中《孤山西湖天下景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