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修罗》到《我不是药神》,扒一扒近年来电影评分的骚操作

投资7.5亿、耗时6年的国产第一奇幻硬片《阿修罗》上映三天便匆匆撤档,7月15日下午,电影《阿修罗》官微发布消息称:经全体投资方决定,电影《阿修罗》将于7月15日22点起撤档停映。

从《阿修罗》到《我不是药神》,扒一扒近年来电影评分的骚操作

《阿修罗》官方微博称,经全体投资方决定,电影《阿修罗》将于7月15日22点起撤档停映。“在此,我们向一路陪伴的观众表达由衷的谢意。向未能如愿观看影片的观众表示歉意。向电影《阿修罗》各关联合作方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对因此给大家带来的工作不便表示歉意。向六年来参与本片的全体中外主创人员和主演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从《阿修罗》到《我不是药神》,扒一扒近年来电影评分的骚操作

《阿修罗》由吴磊、梁家辉、刘嘉玲等主演,上映三天票房不足5000万,对这部号称投资7.5亿的电影来说,显然不够理想。此前两大票务网站猫眼、淘票票分别给出4.9分和8.4分的悬殊评价,片方还发文,质疑猫眼评分,认为此举是一场有预谋的“黑水行动”,是“整个行业的耻辱”。

从《阿修罗》到《我不是药神》,扒一扒近年来电影评分的骚操作

同一部电影,悬殊的评分,究竟哪个平台更可信,成为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淘票票上,影片《阿修罗》的评分从上映当天的8.4分,到撤档前的6.8分,评分呈下降趋势,其因素主要是随着影片正式上映后的口碑下滑,导致的评分下滑。虽然有用户属性的因素,但猫眼起初4.9分的超低分依然显得十分扎眼。7月14日,《阿修罗》片方发公告称,影片遭遇了有预谋的“黑水问题”,矛头直指猫眼。

其实,电影《阿修罗》诡异的评分走势,只是近年来电影评分乱象的冰山一角。前段时间,《北京商报》就曾刊发了一篇名为“数据‘打架’,谁在操纵电影评分”的文章,揭露了当前电影行业存在的刷分产业链。然而,媒体的点名批评并未让操控电影评分稍稍忌惮。今年上影节期间,《我不是药神》也差点成为了操纵评分的牺牲品。

从《阿修罗》到《我不是药神》,扒一扒近年来电影评分的骚操作

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我不是药神》赢得了普通观众和职业影评人的交口称赞。然而,这样一部电影,却在猫眼上迎来了如潮差评,最初的评分也仅在1分左右徘徊。而随着《我不是药神》的爆红,猫眼上的差评也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影片的评分也反弹到了9分以上。有行业人士分析,在《我不是药神》口碑酝酿之际,某平台出于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对其进行打压;在影片人气爆棚的时候,又紧急将影片的评分刷高,以彰显平台的公正客观。

从《阿修罗》到《我不是药神》,扒一扒近年来电影评分的骚操作

从《后来的我们》“退票门”到《我不是药神》的1分,再到《阿修罗》评分的诡异走势,有些平台凭借自身之便,“骚操作”层出不穷,如果不加以制止,中国电影市场将逐渐形成“逆向淘汰”机制,使烂片大行其道,好电影永无出头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