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不用質疑,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自由的朝代。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1

滿族人以一個部落的力量在東北興起。

在滿族人內部,傳統部落軍事民主制度逐漸被努爾哈赤的獨裁代替;在八旗設立以後,每一個旗的旗民都是旗主的奴隸,而所有的八旗都是努爾哈赤和他子孫的奴隸。

漢軍和包衣,都是奴隸之下的奴隸;漢人和百姓,甚至還不夠資格做奴隸。

中國從秦始皇以後,政府和內廷,基本上是平行的內外兩個單位。

政府官員並不是皇帝的私人奴僕。

漢唐朝廷都坐而論道,大臣們都有座位;宋朝以後,宰相必須站著回話;明朝十分專制,朝廷之上動輒以廷杖懲罰官員——但是,大臣還是坐著和皇帝對話的。

只有在清朝廷上,舉朝匍匐跪拜,人人口稱“奴才”——這是一個皇權最凌辱官員的時代,更不要說凌辱一般的百姓了。

三百年來,在這種統治氣氛之下,一般百姓,甚至士大夫,其自尊心都已經被斫喪殆盡。

清兵入關以後,八旗的作戰能力有很大的改變。

在關外時,他們是部落兵的編制,王子們是將帥,所有的部落男丁都是戰士,旗營的戰鬥力相當強。

入關以後,打了幾次內外戰爭,旗營能征善戰的戰士們折損不少。

更重要的是,八旗男丁出生以後就有糧餉,一輩子由國家養著;在作戰時,八旗的精銳先讓漢兵衝鋒陷陣,打得差不多的時候,旗營才出動。

到了這個地步,旗營戰士相當於貴族,平時養尊處優,打仗時也不是在前線冒險,長久以後旗營戰鬥力當然衰弱了。

八旗子弟猶如富貴紈絝,訓練也並不嚴格,兩三代以後,到康熙晚年旗營的作戰能力已經不足稱道了。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2

清朝的建制軍,號為綠營,大部分是繼承明代的衛所體制,在各省各地設立提督、總兵等官制,分別率軍戍守,有事出動,先從戰事附近的提鎮發兵,不足時才調動其他地方的綠營。

這些綠營將士身份上不如旗營,訓練和裝備也都不足,等於是二等部隊。

康熙以後的戰爭,綠營扮演的角色卻越來越重要。

到了乾嘉時代,幾乎所有的重要戰爭都是由綠營出動。

綠營平時既是二等部隊,再加上清皇室對於漢人並不信任,所以這些綠營的名額常常不足。

一旦有事,命將出師,帶兵的軍官不得不臨時招募添補缺額,正所謂“驅市人為兵”,怎麼會有強大的戰鬥力呢?

嘉慶、道光以後,綠營更不如以前。

所以,平定川楚教案和太平天國,有不少鄉勇擔任戰鬥任務,立了戰功,才將他們編入綠營的編制。

清代過了一半,實際上已經沒有真正可以作戰的部隊了。

湘軍、淮軍都是以鄉勇為名招募的私人部隊,國家根本指揮不動。

整體說來,清代中國人口從差不多兩億逐漸增加到四億多,而旗營和綠營的編制,總數不過百萬餘眾。

這麼大的國家,有這麼多的人口,而只有這麼一丁點的常備軍,而且訓練裝備都很不足。

等到清代晚期,內亂外患紛至沓來,那時的中國根本是一個沒有國防的國家。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3

清廷延續明朝的科舉制度,也繼承下明朝留下的傳統。

科舉制度以八股取士,只考“四書”,而且“四書”的解釋以朱熹注為主體。

清政府從一開始就對中國儒生的批判時政十分戒備。

他們一方面羅致人才,以高官厚祿收買人心;另一方面又興起文字獄,壓制漢人的民族主義。

於是,一切檢討政治制度,或者對當時事務的議論,都不是皇室所願見的。

呂留良、金聖嘆等案件,都是殺頭的罪名。

在壓力之下,雖然還有些人不求仕進,仍舊致力於經世濟時的討論,但大多數的儒生都慢慢退縮到安全地帶,有的從事於經學的研究,有的專心做八股文章。

有人問:如果乾隆能夠多活50年,中國還會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打敗嗎?強人回答,感觸頗多。

但一定要回答,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可以說,為了維護統治,滿清費盡心思地破壞中華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並且將愚昧和麻木植入我們的民族。

手段高明得難以想象。

以至於,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仍固執的認為落後來自於文化,而不是滿清。

孔子也成了滿清的替罪羊。悲哉。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4

瞭解一下康乾盛世的真相。

康熙前面的,實在沒什麼可說。

除了殺還是殺。

所以,咱們就從康熙開始。

康熙是個了不起的人: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征戰雅克薩,打敗葛爾丹,治理黃河淮河,學習近代科技。

咋一看,戰功赫赫,成績斐然,儼然一位偉大的君主了。

真的是這樣嗎?

君主偉大與否誰說了算呢?

衡量君主的標準是什麼呢?

這個標準選不好,結果就會出問題。

我認為君主偉大與否要看:君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而不是君主的個人能力。

咱們來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瞭解瞭解真相。

智擒鰲拜,說明康熙很能幹。

不過,這和偉大沒有一點關係。

不過是清政府內部的皇權爭奪戰,變更的僅僅是國家實際領導人。

這是康熙為自己而戰,沒有涉及到國家民族的貢獻,和百姓也無多大關係。

平定三藩,更是為了維護滿清皇權。

康熙和吳三桂爭著當老大,結果大打出手。

而且還是康熙挑起的戰爭。

這不過是一場地方與中央的奪權戰爭,和貢獻沾不上邊。

戰爭中,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遭了殃喪命了。

康熙最終勝了,也只因為他的手段比吳三桂高明,說明他確實能幹。

沒有涉及到貢獻,自然也和偉大沒有關係。

也許會有人會說:至少康熙維護了領土的完整,難道不算貢獻?好問題,贊一個。

我還是要說:這和偉大不沾邊。

不是我固執或偏見。

你想想:吳三桂如果勝了,他會允許分裂嗎?肯定不會的。

也就是說,這場戰爭,不管誰勝,國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5

接著是雅克薩之戰。

此戰發生在康熙年間,清政府戰力最強的時期。

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還是遠征。

彈藥和糧食都有限。遠沒有大家想象中的規模巨大和慘烈。

清軍數倍於沙俄軍,還享受著不錯的裝備,水陸兩軍同時進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

這種戰鬥(根本算不上戰爭)和結果有什麼自豪的?哼!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把西伯利亞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土地送給俄國,才換來百年的安定。

這就是大家引以為榮的康熙和雅克薩之戰。

康乾對漠北蒙古的準葛爾部進行了種族滅絕,殘忍得罕見,不說了,無非也是為了自己的統治而服務的。

黃河淮河,隔若干年就會出點事。

哪個朝代沒治理過呢?趕上了,順便就治理了嘛。

此等分內之事,哪能和偉大扯上關係呢?明朝那個30年不上朝的萬曆帝在位時,還治理過黃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錯。

不知道了吧?所以說,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6

接著是康熙的勤奮好學。

康熙和同時代的彼得大帝,幾乎一樣的好學。

不過,彼得將自己對科技的興趣推廣到全國,使俄國迅速走向強盛。

康熙對科技僅僅是個人興趣,而這種興趣還有政治動機。

他要讓漢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麼能幹和智慧的皇帝,滿人並非蠻裔。

這就是康熙學習科技的動機。

康熙年間,戴梓發明的28連發的、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康熙棄之不用。

還說:以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

後來,天才級人物戴梓被充軍關外。

這就是康熙打壓科技的手段。

他了解到科技的可怕,故而禁之。

清朝後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從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凌。"

看到沒?這就是康熙造的孽。

不僅不發展科技,反而打壓科技;不僅不進步,反而退步。

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質。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7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順便比較一下康熙和同時代的路易十四。

先看看個人情況。

路易十四奢靡無度,熱衷芭蕾,沒有興趣參與任何科學活動,卻期望成為亞歷山大那樣的歐洲霸主。

咋一看,有點荒唐,不學無術之人還愛做夢。

康熙一生節儉勤政,對西學頗有研究,以大禹為自己的治國偶像。

很不錯的樣子。

接著是兩人的作為。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國家普及科學。

他接受大臣的建議,成立了法蘭西科學院,法蘭西建築學院和法蘭西喜劇院,其成員享受國王的津貼,研究活動受到資助。

同時代的康熙,則忙著進行文字獄,以維護滿族統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發動了大量的對外戰爭,打造了一個鼎盛一時的法國。

康熙熱衷打內仗建功立業。

對外只和俄國發生過沖突,面對俄羅斯一股小小的遠東軍,康熙煞費苦心。

路易十四為了發展海外貿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將國門大開。

加強法國與歐洲及世界的聯繫;而康熙在開海禁海問題上,長期猶豫不決,最後以禁海告終。

禁海不僅使中國造船技術一路滑坡,也導致離奇事情的發生:明末對世界地理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清末竟沒人知道歐洲在哪(還有其他原因:銷燬相關地理和科技書籍等)。

有人會說:明朝也禁海,為什麼只說清朝的不是?好問題。

我回答的是,明朝禁海,始於朱元璋,其後代並不想禁海,但礙於祖宗之制,不好推翻,所以大多數情況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即便後期官方從海洋退出,海洋世界也不是權力真空。

海商和海盜成為海上的統治者。

但是清朝不同,康熙禁海的原因是擔心漢人造反——實際上,在成功收復臺灣後,康熙確曾一度解除“海禁”。

但開海之後,沿海居民與海外交往日益頻繁,而在南洋生活、經商的華人群體不斷壯大,這引起了滿清政府恐慌——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掌權者,這種恐懼心理甚至比“窮小子皇帝”朱元璋更甚——他們擔心這些人如當年鄭成功一樣,在海外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隊伍。

於是,1716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清廷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止前往南洋貿易,嚴防定居南洋的華人返回國內。

已到晚年的康熙皇帝,在禁海上諭中說:“朕臨御多年,每以漢人為難治”,“海外有呂宋、噶喇吧等處常留漢人,自明代以來有之,此即海賊之藪也”。

不難理解,一個少數民族皇帝統治漢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其內心深處始終無法消釋猜忌與防範的心理。

康熙在開海與禁海問題上的思考模式,繼續影響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員,甚至更遠。

康熙和路易十四比較之後,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皇帝的個人能力和成就並不成正比。

皇帝的個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眼光和優秀的輔佐人才。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8

康熙晚年,禁止公開討論天文預兆和曆法研究。

因為這些內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

1715年,康熙在科舉考試中也禁止了相關內容。

此前兩年,鄉試和會試的策問,都已禁止涉及天文、樂律和計算方法。

就這樣,文字獄成了清朝的一項基本國策。

以一人之力,成功改變考官及書生的興趣幾百年,真是能幹至極。

清朝後期無知無能的種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

這也是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之一。

突然明白:皇帝能幹未必就是好事。

有時,甚至會成為某些民族的災難。

我們知道,明朝自朱元璋起廢除宰相,大興集權之制,然而,事實上,由於其後皇帝的平庸,明朝的皇權是有限的,內閣是很成熟的。

很多國家大事都是內閣處理了。

內閣的老大稱為首輔,類似與現在的總理或者首相。

這些內閣成員大都是學時淵博,德高望重,聰明絕頂之人(當然有時也會有些混蛋)。

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帝懶散的資本。

這就是明朝的很多皇帝不勤政,機構卻能一直正常運行的原因。

但清朝不同,完全屏除所謂的內閣,全部集權於皇帝一身。

此外,以往的各個朝代,包括明朝,皇帝的"治統"之外,還存在著一個"道統"。

明朝的官員很驕傲地認為自己掌握著道統,因而經常和皇帝爭執。

官員常常不以皇帝的標準看問題,動輒在朝堂與皇帝發生爭執而據理力爭。

有時皇帝氣得沒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

即便這樣,這些官員依然義無反顧。

因為,被皇帝處罰的同時,卻獲得了另一種榮譽——整個國家,整個文化界,都認為大臣是對的,而皇帝錯了。

清朝吸取了這個教訓,通過種種努力,把道統收到皇帝手中。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09

實現道統和治統統一的王朝,歷史上,只有滿清一個。

清朝是如何實現的呢?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學。

這個不新鮮,其大力推廣始於朱元璋,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

讀書人熟讀八股,只為科考得中,兩耳不聞窗外事。

富國強兵的技術和思想卻鮮有涉及,極大地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

讀書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沒了,國家怎麼能好?清朝後期無能愚昧的種子,又播種了一些。

(明朝雖然也提倡程朱理學,但終究有王陽明的心學,甚至宦官集團等相抗衡,大大削弱了其影響力。

思想上相對唐宋較為嚴苛的明朝,思想家也是層出不窮:王守仁、李贄、王廷相、顧憲成、呂坤、顧炎武、黃宗羲等。

偉大人物的誕生,必然伴隨著偉大的智慧。

而近三百年的滿清,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竟沒有一個思想家。

滿清本沒有思想,卻壓制漢人,使中國,在近三百年的時間裡,思想上處於一片空白。)

其次,侮辱和痛貶名儒的人格,使他們顏面掃地,根本沒資格以名儒自居。

更別指望他們像明朝官員那樣和皇帝爭高下了。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召集翰林官員作文。

題目:理學真偽論。

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員當考生。

羞辱這幫以才學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師熊賜履和一些已經過世的名儒。

罵這些人是假道學,同時以皇帝的威嚴痛斥當世名儒。

告訴人們:真正懂道學的是皇帝,真理在皇帝手中!

大臣失去道統,就失去了制衡皇權的王牌。

治統與道統的統一,使得清王朝成為歷史上最為專制的王朝。

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稱奴才,口稱主子,開口閉口皇上聖明,就這樣出來了。

沒人敢和皇上爭高下了,皇上能不聖明?奴才也順便出來了。

奴才需要的是聽話,不是才幹。

最後,當然就是殺頭了。

明朝能容一個罵皇帝的海瑞,清朝不能容一個哭廟的金聖嘆。

專制與否,在這裡表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康熙初年,莊廷龍修《明史》,莊家被滅族。

這樣的事多得很,有興趣的自己找相關資料吧。

有思想的人幾乎被殺盡,事情做到這份兒,能不愚昧不落後?

此外,滿清律規定:凡漢人三十人以上集會者,以謀反罪論處。

這可是古往今來第一次,滿清真是有開拓精神呢!

一句話:康熙是一個能幹的人,但他不是一個好皇帝。

甚至可以說:康熙是個很糟糕的皇帝!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10

看了康熙,再來看看乾隆。

乾隆時,文字獄達到頂峰,發生了160多起。

少則牽涉百人,多則牽涉萬人。

思想被禁錮得連文化科技都無法正常發展。

望文生義,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甚至一些瘋子的言語也被定為逆案而處死,荒唐至極。

劉三元,本瘋癲,某日對人說:我是漢室後裔,要眾官扶持。

結果被殺。一個瘋子,一句瘋話,就掉了腦袋。

王錫侯,因不滿《康熙字典》為一家之言。

用了十七年時間,編成一部新穎的字典:《字貫》。

因字典中有康熙、雍正的廟諱及乾隆的名字,乾隆大怒:下令把王錫侯處斬,子孫六人處死,全家二十一人連坐,妻媳及未成年之子為奴。

尹嘉銓,自稱古稀老人。

乾隆說:我稱古稀老人,早已佈告天下,他怎麼也敢自稱古稀老人?絞死。

沒一點點涵養和胸襟,還稱十全老人!

徐駿,已過世,遺著《一柱樓詩》中有: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

乾隆認為壺兒就是胡兒,誹謗朝廷,嘲諷滿清沒文化。

結果,徐駿被剖棺戮屍,兒孫和地方官員全部斬首。

這些是真實的事。

不是故事,而是事故,是悲劇。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11

這樣的事還多得很,有興趣的自己查資料吧。

接著咱們來看看,乾隆朝修訂的《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

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繳"詆譭本朝"之書,盡行銷燬。

乾隆四十年,令四庫館臣對所收書籍"務須詳慎決擇,使群言悉歸雅正"。

不僅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燬,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

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部還多,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

(乾隆心想:秦始皇算什麼,敢跟我比?)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

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鹹、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為禁書。

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文字獄之徹底可見一斑。

唯一倖免於難的就是漢字。

滿清較之前代的外族統治者,更加陰險卑劣惡毒。

魯迅說:對我最初的提醒了滿漢的界限的不是書,而是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的頭,這才種定了的,到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天工開物》、《物理小識》、《武備志》、《明將軍傳》等非常有用的,記錄中國明朝科學成就的書籍也被清朝列為禁書。

吳三桂的《反滿檄文》、《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略》,在中華本土消失了二百多年。

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

滿清就是這樣閹割了中華的光輝科技和燦爛文化,使中國回到了歐洲中世紀黑暗矇昧的境地。

思想沒了,文化沒了,科技沒了,後來錢也沒了。

發展了幾千年,又被打到原始社會,怎能不愚昧不落後?難怪小日本嘲笑:中國發展5000年不如日本發展50年。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12

人格和氣節方面,中國的文化從來都是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來都是教育人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從來都是要人以禮義仁智信廉恥來自律;從來不乏鐵骨錚錚之人。

且不說:蒙恬——教爾等嚐嚐帝國鐵騎的滋味兒;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蘇武——牧羊;

陳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冉閔——力挽狂瀾,拯救華夏於危亡之際;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楊堅——重建中華文明和秩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岳飛——還我河山;

虞允文——國難當頭,挺身而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是明朝也不乏: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海瑞——不畏強權,剛直不阿;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鄭成功——驅逐荷虜,收復臺灣等高節之士。而滿清卻盛產奴才。奴才從來都是卑躬屈膝的,哪來的人格和氣節?

所以,中華文明被毀滅的同時,清王朝也就失去了強盛和進步的基石。

清朝的皇帝據說個個勤政,卻落了個喪權辱國的結局,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恐怕是滿清前期的統治者始料未及的。

沒過多少年,整個清王朝就成了,鴉片戰爭中,人們看到的,愚昧、麻木、扭曲和奴性疊加起來的德性了。

《四庫全書》名義上是為了綜合古今典籍,實際上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徹底的清洗。

乾隆統治的六十多年,是中國文化最可悲最黑暗的年代。

現在清朝宮廷戲頗多,都是讚美和稱頌之詞。

每每看到這裡,心裡就泛起悲涼。

多少人因此對歷史造成錯覺!唉……

欲滅其國,先去其史。

滿清對中華文化進行的徹底而細緻的清洗與篡改,為的就是不讓明朝的真實記錄留傳下來。

一些可以醜化明朝的東西卻被全面渲染,以妖魔化明朝。

這就是大家誤解明朝的原因。

假作真時真亦假。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13

幾百年後的今天,很多人仍然相信,清朝是明朝不可企及的盛世,清朝很多皇帝也是不可多得的聖君。

滿清篡改捏造歷史的本領,實在是前無古人。

汗一個。

抗戰期間,日本在我國東北推行奴化教育和滿清如出一轍。

日本人說過:征服中國不必在乎手段殘酷。

因為征服中國後,東條英機就不再是屠殺者,而是另一個的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

看來日本人確實深入的研究過中國的歷史,再汗一個。

滿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女真族民不過百萬還是野蠻民族(沒自己的文明)。

面對泱泱中華時,心理弱勢是不言而喻的。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他們就從漢人的文化和民族自信下手,打掉漢人自信和能幹的基石。

漢人變得愚昧和奴性,才便於他們統治。

這就是滿清極力醜化扭曲漢人政權及歷史的目的,也是文字獄的目的。

漢人習慣了當奴才,他們才能放心做主子。

國人的愚昧和奴性,就是這樣被滿清種植的。

而滿清後期的屢戰屢敗,除了落後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滿清不願勝。

鴉片戰爭中,清廷重用琦善,誣陷林則徐,以及後來的中法之戰"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已經把滿清的意圖顯示的清清楚楚了。

三元里抗英,更是說明了英國根本沒有想象中的強大。

滿清貴族說過,"漢人一強,滿人必亡。"

即使國難當前,滿清首先提防的還是漢人,而不是友邦。

於是,"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事,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至於康乾盛世,清朝國力居世界第一,則要歸功於中國雄厚的基礎。

以往各朝代,中國的國力都是世界第一,不是到了滿清才第一的。

明朝經濟總量佔世界45%,清朝約佔30%。

這說的還只是量,如果,涉及到質(科技、文化、思想等),那滿清和明朝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明末崇禎年間,中國耕地總數783萬頃。

而順治16年,中國耕地總數是549萬頃。

乾隆31年,達到741萬頃,才接近明末。

明末,傳教士利瑪竇的《中國札記》這樣記載中國:這裡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

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

而乾隆時來訪的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則說: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很多人沒有衣服穿……軍隊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

這就是康乾盛世的本質。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14

清朝這個專制殘暴和扭曲都達到頂峰的朝代,骨氣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中國傳統的為官直言敢諫,為史秉筆直書的觀念徹底被摧毀。

後來又被東西方列強欺負和蹂躪,國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順便產生了。

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都進了潛意識,形成了習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到了清朝末期,國勢日衰,才有常州學派興起,重視經世之學。

更後才有以“今文學派”的名義借古說今,例如康有為的《大同書》等。

當然,清朝晚年的洋務和維新之學大興,終於將中國帶入近代的世界。

乾隆晚年,馬嘎爾尼使團來華時,因為和珅的阻擋,他們許久沒有得到覲見皇帝的機會,後來又延長了他們在華停留的時間。

這一個英國使團,包含了許多測量和調查人員,實際上是一個國情調查團。

他們回去以後,向英國政府報告:龐大的清帝國,實際上組織非常鬆弛,幾乎沒有國防,軍隊的裝備只配稱為儀仗隊,而不是作戰隊伍。

到鴉片戰爭時,當年隨團來華的一個兒童,此時已經是英國國會的議員了。

此人堅決主張英國應當對中國強硬,因為中國是沒有國防的國家,而且中國的宮廷和官員,對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完全懵懂無知。

到了清末,既有太平天國之亂,又有義和團運動,這兩次老百姓的“起事”,都是在國家面臨危亡之際。

他們提出一些自己的理想,希望用“民間的力量”改變中國的困局。

可是,無論是太平天國還是義和團,他們提出的訴求都不可能真正改變中國的困局。

康有為提出的《大同書》,確實依據中國文化中的理想國,規劃了一個大同之世,其內容和西方的空想社會主義有相當雷同之處。

可是,這一個思想的根源,還是從中國傳統中引申出來的。

中興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著實努力進行的洋務運動,則是從器物上學習西方——這三人都沒有提過,要從中國文化本身進行徹底的改造。

不少人,包括康有為、梁啟超,努力推動君主立憲的改革;另一方面,孫中山等人提倡現代的革命。

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那一聲槍聲,斷送了兩千年的帝制,終於將中國帶出了傳統,帶進了現代的世界。

清朝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15

相對於封閉而散漫的清帝國,歐洲的發展在17世紀以後,卻是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為歐洲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歐洲啟蒙時代,許多學者開拓了現代科學的基礎。

同時,也有許多技工借用新知識,發明了工業生產工具——蒸汽機的發明就是最重要的例證之一。

歷史上,總以為瓦特是蒸汽機的發明者,其實與他同時,已經出現了好幾種不同模式的蒸汽機,瓦特只是作了最好的改良。

這些新的工業資源本身,既代表了無窮的財富,也代表了國家之間努力爭奪的項目。

這個工業革命以後產生的掠奪力量,使歐洲的霸權處處橫行。

在歐洲列強爭奪資源和市場時,國與國之間的鬥爭也非常激烈。

戰爭的武器隨著機器的發明,一天比一天更具有破壞性和殺傷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威爾遜總統提出“國際聯盟”的觀念,以其作為世界各國的共同組織,希望一切國際間的矛盾和問題都可以在“國聯”的架構下,經過國際公法的觀念得到和平、合理的解決。

歐洲為主體的近代世界,在17世紀以來的三百年間,有了非常迅速而巨大的改變。

相對於清朝統治下中國將近三百年的閉關和停滯,西方國家卻創造了現代文明,中國就遠遠地落在後面了。

最後再多說一句:滿清已經成為歷史,就讓它過去吧。

但是,反省,發現,重整旗鼓,是不能不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