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文教改政策淺談語文教育的側重點變化

從語文教改政策淺談語文教育的側重點變化

教育是國之根基,只有培養好下一代,國家才有未來。因此,教育改革也一直是整個社會所關注的。其中,最關注改革的就是學生和家長,而改革中最受關注的是高考改革。中國本科之前的教育風向標主要是高考,而高考一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高中以前的教育都得改,這樣才能跟上高考改革的節奏。而2018年教育改革的主要政策如下: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數學難度降低,語文難度增高,外語多次參考等。其中可以看出語文的比例上升了,受重視的程度也上升了。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語文教改主要有哪幾方面?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第一方面,教材改革。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古詩文數量大幅增加,還將背誦改為誦讀。為什麼會這麼改呢?我認為,國學熱,是一部分的原因,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而被凝結在時空中的詩文從種意義上講,就是歷史文化的見證。還有就是關於審美的培養和薰陶。朱光潛先生曾經這樣說過:“就文學說,詩詞比散文的彈性大,詩詞比散文所含的無言之美更豐富……詩詞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離,才能引人入勝……而學校國文課程中詩歌應該佔一個重要的位置。”朱光潛先生在這裡探討的是詩歌的審美價值,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和文學鑑賞能力,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文,文言的特點,詩歌的含蓄蘊藉,都有一種無言之美,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方面,課內外讀物改革。主要是課外讀物數量增加,閱讀的廣度也不斷開拓。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國內文化經典著作,而國外名著也適時進行了增加,其中國內必讀經典書籍與國外必讀經典書籍比例相同。為什麼增加了許多課內外讀物呢?原因之一,隨著時代時間的變化,經典書籍也在變化,因此也應該進行適時調整。原因之二,就是讓同學們博覽群書,拓寬眼界,增長見識。朱光潛先生對於讀書這樣說過:“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賬,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有了這種準備,一個人總能在學問途程上作萬里長征,去發現新的世界”讀書能夠使學生們站的高,看的遠,樹立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語言文字能力,接受到更好的審美薰陶和人文教育,擁有人文精神,懂的愛和真善美的可貴。而從國內外讀物比例的相同,也可以看出,語文改革對東西方文化的尊重和平等,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

第三方面,升學考試改革。主要是所有考試卷面字數增加,重點考核閱讀能力。這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語言中的閱讀能力。這也可以看出這次教改對語言的重視,對我們國家母語的重視,和英語相比。現在“漢語熱”也很火,為了我們國家將來發展,和漢語走出去,擴大漢語的世界影響力,都有幫助,也有利於更好的傳承我們的漢語文化。

總之,可以看出,此次的教育改革,語文的地位正逐漸上升,不論是對於文學部分還是語言部分,全面給予重視。從總體上,有利於提高我們國家人民的人文素質,也更有利於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新,增強國家創新活力和文化軟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