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亭台樓榭花木水草 撩開新園新面紗

聚焦丨亭台楼榭花木水草 撩开新园新面纱

聚焦丨亭台楼榭花木水草 撩开新园新面纱

湖心島上建起了“望月閣”。

聚焦丨亭台楼榭花木水草 撩开新园新面纱

新建的環湖塑膠跑道,方便愛運動的市民。

聚焦丨亭台楼榭花木水草 撩开新园新面纱

修繕後的藏經樓和樓前擺放的花壇。

聚焦丨亭台楼榭花木水草 撩开新园新面纱

承載了很多人童年回憶的大象滑梯。

聚焦丨亭台楼榭花木水草 撩开新园新面纱

新建的戲臺。

聚焦丨亭台楼榭花木水草 撩开新园新面纱

園內的林蔭步道。

聚焦丨亭台楼榭花木水草 撩开新园新面纱

迎澤閣建築群。

每個城市都有這樣一個地方,裡面藏著許多人快樂的時光,還有美好的童年記憶。在太原,“迎澤公園”便是這個地方。

從大象滑梯到藏經樓,從迎澤湖畔到湖心島,從搖槳木船到小黃鴨……有著60年建園史的迎澤公園,每一處、每一景、每一物都承載了一代又一代山西人的美好回憶。去年7月,公園迎來了其史上規模最大的改造。改水電、換園路、建新景,封園改造一年多,它褪去了繁華,披上了綠衣,滿園的綠色,讓人眼前一亮。

10月1日,迎澤公園將揭開它的新面紗,一色兒的明清風即將亮相。改造後的迎澤公園是什麼樣的?9月26日,記者提前探訪。

藏經樓進行了保護修繕,還裝上了小射燈

26日一早,青年路上車水馬龍,站在老遠處,就看到了迎澤公園東門口那座高大的門樓,墨綠色琉璃瓦拼出中間高、兩邊低的三個“翻翹”屋簷。頂上點綴著金黃色的小花,陽光下甚是耀眼。“到了晚上會更美。”旁邊的保安師傅抬頭看向門樓說,門樓頂上都裝著燈,天黑後燈光打在琉璃瓦上,金色一片,根本看不出原本的綠色。

雖說太原已進入秋季,但白天陽光充足,時常晃得人睜不開眼。走進公園,剛剛噴灑過水的園路溼潤清亮,在大樹的遮蓋下,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星星點點地灑在人的臉上、身上,涼爽間帶著微微的暖意。

走到晉商博物館門前,園路便一南一北分開了,記者向北前行,看到蜿蜒的園路都鋪上了新的路面,相比以前更加美觀、平整。沿著彎彎曲曲的主園路一直向北走,便看到了公園的“靈魂”建築——藏經樓,在《迎澤公園志》中記載著藏經樓的另一個名字“風華樓”。改造期間,藏經樓依然維持著原貌,坐落在公園正中央。

去過迎澤公園的人都知道,藏經樓“坐”在一個高1.7米的石砌臺基之上,從外觀上看是三層,但實際為兩層建築。它是宋元時期木結構、琉璃瓦頂的垂簷歇山式建築,一直以來,作為迎澤公園的象徵,聞名省內外。在此次改造中,在維持原貌的基礎上,重新鋪裝了其廣場地面,並對藏經樓樓體進行了保護修繕工作。“以前藏經樓和東門的門樓一樣,沒有燈,這次改造,我們在屋簷上全部安裝了小射燈,天一黑,屋頂燈光打開,站在迎澤大街上都能看到,美得很。”迎澤公園工作人員介紹。

大象滑梯還在曾經的地方,綠色中更加“耀眼”

憑藉記憶,記者在藏經樓東側尋找著那片兒童遊樂場。直到看到綠樹蔭下的大象滑梯,才確定所站之處就是以前的遊樂場。

環顧四周,摩天輪沒有了,旋轉木馬沒有了,碰碰車、小飛象都已不見,它們曾經的“地盤”如今被草坪和大樹佔領。考慮到這座大象滑梯幾十年間陪伴和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對很多市民來說,心中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所以此次改造拆除了兒童樂園的所有遊樂設施,唯獨留下了大象滑梯。

站在園路上,看著萬綠叢中的大象滑梯,雖然感覺它不再像以前那樣高大威武了,但在綠色的襯托下,長長的鼻子更顯意趣,大象滑梯更加“耀眼”。尋花而來的蝴蝶繞著飛舞,那畫面也是極美的。

塑膠跑道環繞全園,雨水能直接滲透到地下管網

與大象滑梯告別時,記者發現,旁邊的園路是一條墨綠色的塑膠跑道。工作人員介紹,這條跑道全長3250米,環繞全園,寬度從4米到4.9米不等。此次改造,公園除了重新鋪設原有的主路外,還新建了這條塑膠跑道,有兩條環湖園路,專門為晨練市民提供專業的環境,今後人們散步、慢跑將更加舒適。

不僅如此,塑膠跑道還承載了另一種功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園內的地下管網設計還體現了海綿城市的理念,雨水可以通過塑膠跑道滲透到地下管網中。園內的座椅、指示牌、路燈、垃圾桶、欄杆、樹木牌等都經過了專門的設計,以求全園風格上和諧統一。

沿著園路來到北門正對的迎澤湖岸邊,是一處新建的仿古長廊,硃砂紅的木質框架古色古香。不僅僅是這裡,記者在園內漫步一週,發現這樣的仿古建築貫穿全園。公園內新建了多處類似的仿古長廊,遊客歇腳納涼的地方也更多了。比如東門附近,原有的辦公用房拆除後,如今也全部綠化,還新建了仿古長廊、亭子藤架以及門樓,配以蜿蜒曲折的小路,構成一處全新的景緻。

迎澤閣建築群古典雅緻,登上閣樓可覽公園全貌

迎澤公園改造以來,西北角一座拔地而起的仿古閣樓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

在迎澤公園改造前,要說公園的標誌,一定是迎澤湖西北角的假山。改造後,人們走在迎澤大街上經過大南門路口處,會看到一座全新的高大仿古閣樓,這就是代替原有假山新建起的迎澤閣建築群景觀。

經過北門來到公園西北角處,記者見到一座高牆包圍著的古典且雅緻的明清風格院落,這便是迎澤閣建築群。院落正南方是正門口,門口一個高大的照壁彰顯著不凡的氣勢。照壁中間雕刻著金色的荷花圖案,兩隻仙鶴一前一後地在荷花池旁翹首向前。

站在院落牆外看,與一般仿古院落別無他樣,“翻翹”的藍色琉璃瓦屋簷從四周的青磚高牆內透出頭角,玲瓏別緻。牆內西北角上,是建築群中最高的塔狀閣樓,也是此建築群的核心“迎澤閣”。但步入院中才發現,這裡別有洞天,寬敞的小院裡,建築設計新穎別緻。一進門,便是一片人造景觀湖;東側,一座拱形廊橋,橋的兩端是兩座小涼亭;橋下是一個下凹區域,開園後,橋下將蓄水,水中栽植水生植物或養魚,遊客站在廊橋內可觀賞水中美景。

在院子西北角,便是那座最引人注目的三層建築迎澤閣。它在造型上屬於重簷閣樓,整體看去,閣樓主體已經完工,安裝了青色琉璃瓦、仿古的雕花木窗,簷角還懸掛著鐵質風鈴。遊客登上這座閣樓,可以一覽公園全貌。

在迎澤閣下方,建有明清風格的院落、亭子、長廊等建築,共同構成了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的建築群景觀。值得一提的是,迎澤閣的第一層延伸出一條仿古爬山廊,高低起伏、曲折而行,將其兩側的院落連接在一起。走在爬山廊中,身處不同方位的遊客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公園景色,別有情趣。

湖心島島上建起“望月閣”,延續全園的明清風格

從迎澤閣出來,站在北假山前面向迎澤大街,正對的就是公園正門,高大的門樓上“錦繡太原”四字分外顯眼。透過大門正中央,可以看到一個高大的花籃樣子的菊花造型,紅色的“籃筐”,黃色的“筐邊”,裡面裝滿各色的菊花,甚是美麗。大門裡面,五六個大紅門“站”成了一排,真是喜慶。

“改造後的迎澤公園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湖心島。”公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迎澤湖的湖心島上原先只栽種了簡單的植物,還有一箇舊的小亭子和小橋,景緻搭配很簡單。記者走到迎澤湖岸邊,輕風吹過,湖面蕩起陣陣波瀾,陽光照射,波光粼粼。遠遠望去,湖心小島立於湖水中央,周邊是用大石頭砌成的岸堤,彰顯著十足的原生態風格。

島上的小橋還在,只是小亭子變成了四層閣樓,閣樓頂端,是金黃色的塔尖,造型頗為獨特。按照此前規劃得知,該建築名叫望月閣,為明清風格。而在望月閣東南角的岸邊,也有一座與望月閣遙相呼應的新建亭閣。這座亭閣依然延續全園的明清風格,為原木色圓形仿古塔狀,目測已完成3層。樓亭四周腳手架尚未拆除,二層與三層也依然被綠色防護網包裹著。

不僅如此,在園內還建有望遠閣、觀象臺、戲臺等一色的明清風格園林建築及院落。園內的古建統一採用了明清風格,設計參考了山西民間古建,有濃郁的地方風格,也與藏經樓等老建築的格調相匹配。此外,在佈局上注重呼應,搭配湖景山景,植物障景,高低錯落,層次分明。開放後,遊客可以漫步園中,賞小橋流水,感受庭院深深;也可登高望遠,賞迎澤湖水景風光。

仿古碼頭接班曾經的簡易碼頭,遊人上下更方便

在園路上行走,會發現道路兩側比原來多了好多座椅,這是以前鮮有的,至少主園路上很少見。這次改造後,配合園內整體風格,無論主次園路上,都安裝不少休息座椅,每隔數十米就會有一個,均為鋼架結構、木質座面。同時,園路兩側的路燈也換成了仿古的“宮燈”樣式,就像是高挑的女子手中拿著的燈籠一般。

此次改造,拆除了迎澤湖北側、東側、南側的3個簡易遊船碼頭。如今,在七孔石拱橋南側的迎澤湖東岸,原先碼頭位置已經建起了一個全新的仿古風格碼頭。記者注意到,這個仿古碼頭的主體基本建成,底部為石材,上部為木結構,式樣高大上,中間一個類似大廳的房屋,高挑寬闊,其兩側是矮它一截的小廳。此外,在碼頭與園路之間,還修建了石階,遊人上下更加方便。

在碼頭對面,一個“同款”小亭與其遙望,那是一處翻新的水榭。但由於旁邊南假山的施工尚未完工,這裡會暫時封閉,禁止遊客登陸。

說到南假山,不得不說說通往假山的一孔橋。它與七孔橋一同被保留下來,並重新翻修。橋南側的迎澤湖兩岸,也不再是雜草叢生的土路,岸邊被硬化後,還安裝了木質的圍欄,典雅且安全。

梨園唱和新建戲臺“送”戲迷,百米長廊得到修復

在碼頭的東側,是公園內原有的百米長廊,改造期間,這座長廊也得到了修復。老戲迷們都知道,在此之前,長廊的木質護欄很多已開裂,但現在,早已全部更換,新的護欄同樣也是木質。

在長廊中段,新建有一座三層的仿古塔狀建築,銜接起長廊的東西段與南北段。此長廊頂部,還鋪裝了琉璃瓦。長廊的南側是一個新建的戲臺。面向戲臺,四根紅色大柱子撐起整個木屋頂,屋頂四周屋簷高翹,與柱子連接處有大量木雕花紋。木雕部分用墨綠色做底,又在上面手繪彩色圖案,與紅色柱子對比明顯。細細觀賞,在橫樑中央,兩隻金鳳凰捧起紅日,兩隻小獅子玩耍著繡球。而與柱子相連的地方,“聚集”著眾多古代元素,鏤空雕刻了笛、琴、劍、扇等。

戲臺裡面是木質的隔板,兩扇門被“鏡中花”三字一左一右地隔開,兩扇門上分別寫著“海市”“蜃樓”。這裡便是“傳說中”的“梨園唱和”,是為“戲迷”們準備的驚喜。

新綠滿園新添名貴樹種,突出市中心“氧吧”功能

在公園環繞一圈,除了新建的仿古亭臺外,與改造前相比,公園的綠化面積明顯變大,湖岸上眼及之處基本都是綠色。沿著迎澤湖向南,一路上高高矮矮樹木錯落有致,綠色的、黃色的、紫紅色的,顏色甚是豐富。

記者順著園路來到晉商博物館後門位置,園路兩側,粉紅色的木槿正開得豔麗。“這些都是這次改造期間新種植的。”旁邊,正在給綠地澆水的工人介紹。

迎澤公園管理處主任王洪告訴記者,公園改造期間,園內原有的90%的植物都保留了下來,有126種,為了不傷害樹木,每棵樹都纏繞了草繩。為了讓公園植物更加豐富,達到一年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效果,公園在原有種類的基礎上,又新增了58種。“新增加了許多名貴樹種,而且像銀紅槭、叢生白蠟、大規格北美海棠、蝴蝶槐等,都是比較少見的。”王洪告訴記者,通過改造,也突出了公園原有的一些珍貴樹種,如水杉、青麩楊等。同時,公園還對原有的牡丹品種進行了補充,新建和改建了玫瑰園、玉蘭園、海棠園。在這些專類園地區,品種非常豐富,有些品種是很罕見的。

目前,迎澤公園總面積為63.26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為16.8萬平方米,原有綠地30.7萬平方米。一期改造工程結束後,綠地面積可達到38.01萬平方米,新增綠地7.31萬餘平方米。也就是說,除了迎澤湖,園內綠化面積將佔到全園地上面積的80%,突出了市中心“氧吧”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