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烏龍,讓金融圈炸開了鍋!

斷章取義坑人不淺!

比如,在備受金融圈關注的2018年陸家嘴論壇上,一行兩會大佬難得同臺,會議期間竟在網絡中引發了一場烏龍事件。

一場烏龍,讓金融圈炸開了鍋!

事情是這樣的,昨日(6月14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說了一句話,卻在網絡中炸開了鍋,究竟是哪句話呢?

一場烏龍,讓金融圈炸開了鍋!

可以看見,網上不少報道是這麼轉述郭樹清這句話的:“理財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超過達到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小金給你看看,郭樹清的原話其實是這樣的: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並服從服務於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既是金融監管保護的對象,更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依靠力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注重發動群眾,讓群眾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時成長為治亂象的生力軍。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結果在沒有結合具體語境的情況下,媒體使用的是“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理財收益率”等字眼,造成了無差別化打擊,將所有理財投資產品都帶入坑。看得網民一臉懵逼。

不明就裡的網民還列舉了信託私募以及P2P的例子來反駁,還有網友認為:這是公然給銀行理財產品打廣告。

一場烏龍,讓金融圈炸開了鍋!

可能是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平日裡很少出現在公開場合,而每次在公開場合的講話都會引發金融市場的強烈圍觀。這不,權威人士趕緊出來糾正輿論。

銀保監會新聞處第一時間就通知跑口記者注意新聞報道的準確表述,提示媒體“郭樹清提示的是非法集資風險,不是理財”。

原來是一場烏龍!正規經營的網貸行業都長吁一口氣。

由於沒有看懂郭主席的意圖,很多人就將其與一般性的理財產品做對比,尤其是長期揹負著非法集資惡名的P2P網貸行業,然後就出現了很多網上的爭議。不少P2P投資人擔心起來自己的投資,其實這種顧慮是合理的正常的,但也不必過分擔心。

不要陷入P2P理財誤區

隨著監管政策進一步收緊,P2P理財安全性也得到進一步保障。但是,依然不乏問題平臺混淆其中,如果投資人不慎陷入認知誤區,必將導致血本無歸。

比如像前面提到的6%、8%、10%收益的問題,難道真的是“理財產品收益越高越危險嗎?”從原理上來說是這樣的,可是到個案時,又不一定。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在現行經濟環境下,取得超高收益是不現實的,高收益可能是盤剝企業和個人的結果。但是低收益也並不等於無風險。也有一些非法集資和龐氏騙局是標榜著低息安全正規的。

比如去年出事的平臺e租寶,當時它給投資人收益並不高(13%年化,當時很多平臺15%甚至20%),但是它給業務員10%的提成,也就是直接成本23%,加上運營成本和企業利潤,就十分高,最後融資人不能承擔,就成了龐氏騙局了。

其實收益高低主要還是看底層資產、看運營成本、看風控。收益高低都不能掉以輕心,高收益尤其值得警惕。

2018陸家嘴論壇金融看點

一場烏龍,讓金融圈炸開了鍋!

2018陸家嘴論壇上看點十足,除了引發烏龍的這句話,郭樹清延續一貫作風,頻出金句。小金整理好了20句,帶你瞭解大佬是如何思考金融問題的。

1、中國防範化解風險有制度優勢

2、防範金融風險需“治未病”

3、把金融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

4、自我革命,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途徑

5、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不是“一刀切”,對症下藥

6、一年多來,有力遏制了銀行保險資金脫實向虛勢頭

7、對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團“惡性腫瘤”毫不手軟

8、房地產泡沫需徐緩調理“慢撒氣”

9、針對金融科技,類似“監管沙盒”框架需逐步調整優化

10、不良處置有效,主動消除隱患,觀察家解讀欠合理

11、力爭最短時間把市場歪風邪氣壓下去,補齊監管短板

12、全國1.68萬個債權人委員會,積極推動企業重組

13、著力破除無效供給培育新動能,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14、小微企業貸款持續實現“三個不低於”目標,申貸獲得率95.1%

15、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強公司治理股權管理

16、提示非法集資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17、化解金融風險:把風險和挑戰想得更深入一些

18、金融防風險攻堅戰第一年,發力薄弱環節

19、金融糾偏:事先、主動、整體,及早恢復經濟金融平衡

20、合理把握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