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再吹「空殼風」,監管套利終是一場夢!

​借殼上市、買殼賣殼,這原本是A股市場的事,不過,自今年年初以來,互聯網金融行業悄然興起了一股“買賣P2P殼”妖風。

P2P再吹“空殼風”,監管套利終是一場夢!

最近,消失了一段時間殼資源市場再次登場,殼資源中介紛紛藉助朋友圈售賣殼資源。另據數據顯示,在近兩個月時間內,新成立了近400家經營範圍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機構。

新增近400家空殼機構

2018年,對於所有的網貸平臺而言,完成備案成為第一要務。

​如今臨近6月底,不見一家平臺備案,可見網貸備案延期是大勢所趨。為了在備案前減少傷亡,p2p殼生意風生水起。業內一些“求購P2P平臺”的消息經常見諸於各行業社群內,有些中介專門做起了P2P殼生意,利用備案殼撈一筆。

P2P再吹“空殼風”,監管套利終是一場夢!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合計1190家機構經營範圍中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976家註冊成立時間為網貸監管暫行辦法發佈日(2016年8月24日)之後,且絕大多數並無實際在運營互金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以來,在陝西、廣西、吉林、遼寧等省份,新成立了近400家經營範圍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機構,且絕大多數為未實際展業的空殼機構。

網貸殼資源是沒有價值的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殼資源是各地監管政策差異的產物。而在監管不斷從嚴的形勢下,未來可能出臺統一的備案細則並且提升門檻,此類殼資源價值不大。

而且,根據網貸整治辦發佈的“57號文”要求,對於2016年8月24日後新設的P2P平臺,在本次網貸整治期間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在金融監管收嚴、網貸備案延期的背景下,監管方或從全國層面上出臺統一的備案相關文件。隨著區域監管差異漸趨減少,後續借新設“空殼網貸機構”謀求監管套利,此類方式的操作空間並不大。

專家說

針對網貸空殼機構衍生現象,互聯網金融研究人士都不約而同給出了不看好聲音:

“P2P殼資源是沒有價值的,專項整治結束登記備案制度成型了之後,那麼新進入的平臺,肯定會打開一個新的窗口期。對平臺的規範和要求是很高的,不是說15萬元買一個殼,到時就可以登記備案,這是很難的。”

“待價而沽的殼資源多少都存在合規問題,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備案。不少平臺存在嚴重的債務問題甚至違法問題,還有較多歷史負面信息和投資人的集體投訴問題。由於信息不透明和中介的過度包裝,買方沒有辦法瞭解到全面的信息,風險無法評估。”

監管套利預警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各地的監管標準、備案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以及各地區的政府對P2P網貸行業的態度不一,這些都可能會為網貸平臺提供監管套利空間。在北上廣等P2P平臺較為集中的地區,對監管備案要求較為嚴格;而在中西部地區,有些政府出於招商引資等方面考慮,對P2P平臺持歡迎態度。

P2P再吹“空殼風”,監管套利終是一場夢!

但是還想趕上這輛不法車的人,該醒醒了!監管部門已出手整治此類監管套利行為。

P2P再吹“空殼風”,監管套利終是一場夢!

據小金瞭解,去年10月份後,廈門便取消了批設新的網貸機構。今年5月,廈門金融辦發佈《廈門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推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清理的通告》,並公佈了首批440家不予備案的平臺名單,這些平臺大部分都是成立於2016年8月24日後,且未實際開展網絡借貸業務的“空殼”公司。

不管怎麼說,監管套利對行業也是一種傷害,網貸殼資源只是一種純粹的概念炒作,根本走不遠,小金勸各位還是省省心,安心備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