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鏈張翰博士:三年,區塊鏈趕超網際網路

在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1.0時代,以及以以太坊誕生為標誌的區塊鏈2.0時代到來之後,幾乎所有人都確信,如今的區塊鏈從技術角度來看,已經相當於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即使當時連發一封郵件都要電話撥號並付出兩分半“鉅款”,但並不妨礙預見未來的人們為互聯網的前景充滿期待,並生髮出無限暢想。

只不過和當年有所不同的是,鑑於互聯網技術早已實現了大規模的技術拓荒,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而成的區塊鏈技術,至少在認知成本上已經擺脫了信息時代剛到來時的蠻荒;以至於在區塊鏈底層技術上建立真正可用的去中心化應用為時尚早之時,市場就已經藉由可操作性更強的Token(通證),掀起一波圈錢、炒作、投機的狂潮。

不得不說,在一個不穩固的地基上“眼見他起高樓”,這幾乎是區塊鏈技術人員所不能想象的。業界知名公鏈項目“初鏈”的研究團隊負責人,曾任麥格理銀行量化分析師、國家千人計劃總答辯的張翰,在起風財經《區塊鏈名人堂》節目中就試圖從技術角度分析國內區塊鏈底層技術目前發展的真實情況。

“以太坊沒有效率,而EOS犧牲了去中心化;區塊鏈底層技術沒有發展起來,上面的應用一定是跑不起來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肉眼可見的差距…….“張翰在節目中說。

只不過,就連這位有深厚技術背景的海歸博士都不得不承認,數字資產的確是區塊鏈領域迄今為止唯一能落地的一座“空中樓閣”。

初鏈張翰博士:三年,區塊鏈趕超互聯網

-統籌兼顧的公鏈3.0-

“以太坊沒效率,EOS是中心化”

主持人:首先,請您通俗的介紹一下什麼是公鏈?

張翰:以比特幣或者以太坊為例,它們的底層有一個巨大的帳本,在這個帳本之上,有各種應用、Token在它上面去跑,公鏈就相當於一個基礎設施。

至於這些Token的性能是否已經能落地,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取決於公鏈的性能。舉個例子,你如果有一個特別弱的地基,然後你想蓋一個高樓,你是蓋不起來的。

主持人:公鏈迄今為止經過了怎樣的迭代?

張翰:公鏈1.0版本是比特幣時代,彼時實現了讓大家在一個互相不信任的情況下去達成一些共識。

隨即進入了2.0版本的以太坊時代。在以太坊,我們又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智能合約,另一件是以太坊虛擬機“EVM”。這兩件事使得我們可以在用區塊鏈技術轉帳之外,還可以做諸如“發幣”這種智能合約類的更深層的商業開發。雖然以太坊的初衷非常好,但是它現在面臨瓶頸,就是現在有好幾千個ICO項目共用一個公鏈,導致現在這個公鏈有點跑不動了。

現在的歷史變革期是區塊鏈3.0時代,大家都在做一個競賽,看誰能夠做出下一個靠譜的、大家都願意用的公鏈。

主持人:目前的公鏈具體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張翰:其實現在區塊鏈最大的問題就是公鏈的效率問題。也就是說,公鏈正在從2.0時代變成3.0時代。在這麼一個大的歷史變革期,我認為最值得花時間鑽研的其實就是第三代公鏈。

目前公鏈最大的問題是TPS(每秒鐘能處理的交易)。比如比特幣大概每秒鐘處理十筆交易,以太坊每秒鐘處理二三十筆交易,其實都非常慢的。

而大家都熟悉的支付寶,“雙十一”動輒每秒接近一萬筆交易,這樣比較的話,區塊鏈和互聯網明顯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現在需要將TPS升上去,比如說從十升到一萬,這個可能是最緊要的事情。

但是,我感覺現在整個圈裡面,大家可能過於看重升TPS的問題了,而忽略了把TPS做上去之後引發的後續問題,大概有三個——

第一是存儲問題。比如,比特幣從成立到現在生成的所有數據花了十年時間,現在將它的TPS升一千倍到一萬,同樣的數據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全部生成。但是,如此大的數據量,這時候存在哪裡呢?

第二是擴容問題。等TPS升到一萬還不夠用的時候,你怎麼樣去擴容?

第三是一個非技術問題,社區管理。區塊鏈1.0、2.0時代中的社區管理都是比較簡單的論壇形式,真正利用區塊鏈的投票機制做重大決定,並形成系統的社區管理體系目前很欠缺。

以一個一百人的微信群為例。這一百人除了互相能聊天、發紅包,其實大家並不知道各自互相在做什麼,所以有時候群就比較亂。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採用社區管理的方式,比如說對事件設置激勵和懲罰機制,或者對某些事件作出證明。

主持人:共識機制經歷了怎樣的迭代過程?

張翰:首先說共識機制,其實它有三個特徵——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者不可俱全。比如EOS其實是一個半中心化的公鏈,為了提升效率而犧牲了去中心化;而以太坊則勝在去中心化,雖然安全性好,但是犧牲了效率。

從具體算法來說,提高效率的一個比較流行的算法叫“拜占庭將軍算法”,在這種算法中,相當於有一個擁有二三十個節點的小型“委員會”,所有交易都通過這個委員會進行驗證。EOS就是這種算法的典型,通過排斥散戶節點提升效率,類似於“寡頭制”。

而與之相對的是准入門檻極低的“無政府主義者”,比如以太坊。其問題在於隨便一個人挖兩下礦就可以成為一個微小的節點輕鬆進駐委員會,它有兩個問題。

第一,小節點本身的處理能力弱,在處理需求較大的情況下很可能導致礦機吃不消,將整個系統拖的很慢。

第二,小節點被作惡的可能性很高,就像一臺設備被病毒侵入了,於是它就被遠程操控作惡。設想一下,如果在一個拜佔廷委員會里面選出來了一個被操控的小節點,那麼它將產生的風險就會變得比較大。

主持人:很多公鏈目前都採用“混合共識機制”,如何理解這個概念?

張翰:有了前面的鋪墊,混合共識的根本在於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之間達到平衡——既不會像EOS那樣把准入門檻提的高不可攀,但同時也不會一味放低准入機制。可以說,混合共識機制是公鏈最大的壁壘

主持人:對您來說,如何判斷一個公鏈項目的質量?

張翰:我判斷的最核心的標準就是技術黃皮書,像以太坊的黃皮書基本上是所有人的必選讀物,進來第一天先看懂那個。

但是,我知道

有一些公鏈到現在還沒有出技術黃皮書,這些公鏈在誠意上是有一定欠缺的。有一些忽悠成分大的項目,往往在項目白皮書下功夫,但是比較靠譜的公鏈其實應該在黃皮書上下功夫。

-虛擬幣是唯一的應用-

“明年會出現有價值的APP在公鏈跑起來”

主持人:您對“發幣”這件事怎麼看?

張翰: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公鏈性能太差,導致你想做好事都做不成。比如做以太貓,好心開發的一個遊戲,結果一跑,公鏈垮了。所以既然大家都做不成正事,那大家都先發幣。

但是等到公鏈能夠支撐實際應用時,“優幣淘汰劣幣”就必然是大勢所趨。我的預測是明年的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一些有用的去中心化的APP會在3.0公鏈上跑起來。

主持人:如何評價以太貓這個遊戲?

張翰:以太貓看起來像一個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遊戲,像一個喬布斯和蓋茨都是大學生的時代會誕生的遊戲。無論如何,那個時代作為整個計算機行業也是很偉大的一個時代,我相信以太貓也是會青史留名的。

主持人:現在區塊鏈領域真正能落地的應用其實很少。在您看來,區塊鏈和第三代公鏈未來的理想應用領域有哪些?

張翰:首先,第一批應用一定是數字資產,Token是最明顯的。其實遊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數字資產,它是一個純粹靠電腦就可以完全直線觸達到最後C端玩家的服務,這一塊一定是最先實現的。

因為據我觀察,目前整個區塊鏈行業一定是在內在的經濟體,它需要做到一定的體量。就像國家,只有擁有了一定的經濟體之後才會產生貿易,有了貿易之後,才會有真實世界的人跟你做一定的匯率兌換。在你擁有這塊基石之前,第一批的應用,一定是純數字的應用。

第二是知識產權行業。從實現的角度而言,它也可以做成純數字的方式。比如我下一首歌,這首歌只有我能聽,而我把這首歌複製給你,你就聽不到。因為我已經用區塊鏈技術將這首歌做了加密,必須有私鑰才能解密。反過來說,因為我有這首歌的版權,我可以通過出賣版權獲得Token,並將私鑰轉讓給受讓者,然後我也喪失了聽到這首歌的權利,這個其實也屬於數字經濟。

第三是保險。比如航空險,航空險最好的地方在於飛機厭惡的API是公開的。基於此,我們完全可以做一個鎖倉,通過API的數據測算買保險的情況以及索賠的數量。但是車險目前還不適用,因為車險的程序非常煩瑣,仍然需要很多人員過去定損,不是很好用一個API就可以解決的事,至少實現起來還需要有很多區塊鏈之外的東西。

-三年,區塊鏈趕超互聯網-

“你現在不行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希望你以後會行”

主持人:您覺得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張翰:區塊鏈最大的核心是去中心化。這裡面有一個事實——如果單純拼效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拼不過中心化集團。

主持人:區塊鏈跟中心化集團相比最突出的優勢是什麼?

張翰:從區塊鏈自身的生態而言,最突出的優勢是它“圈資源”的能力,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僅以比特幣為例,全網的算力相當於我們現在100臺“天河2號”的算力。

但是我覺得現在整個區塊鏈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區塊鏈圈定的資源如何通過更深層的經濟設計應用到正確的地方。比如說,比特幣圈了這麼多資源,最後無非是一個很大的哈希計算器,算出來的東西其實什麼用都沒有。但是如果我們以一些其他的方式把這些資源用在更正確的地方,這將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業。

主持人:區塊鏈什麼時候才能發展成像互聯網這麼成熟?

張翰:我認為至少今天區塊鏈就像八十年代的互聯網。我還記得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是1991年,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發一封郵件要電話撥號,兩分半的電話費發一封郵件,在當年已經是一筆鉅款了。而且當時沒有瀏覽器,如果想下載只能靠敲IP地址,那個時候大家也認為互聯網是不可能普及的。

其實在互聯網之前,信息時代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就已經開始了,直到八十年代大家開始擁有PC,其間歷經四十年的時間。但是互聯網本身的成熟期,其實只有十年左右。

至於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我認為這個時間會越來越短,大概在三年——第一年是底層公鏈的競爭,第二年會出現超級應用,第三年走向滲透。

主持人:基於您對世界範圍內整個區塊鏈產業的觀察,現在中國區塊鏈發展的技術水平和國外對比大概是怎樣的?

張翰:中國在區塊鏈應用上做的比較豐富,但是都沒有什麼質量,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底層技術跟不上。

首先,國外比較大的公鏈項目遠比國內要多,無論是EOS還是以太坊,大多數還是國外的項目。

第二,現階段國內的公鏈團隊,僅僅是致力於實現一些國外的共識,而沒有在共識上形成自己的創新。這裡的創新不僅是底層代碼的創新,還需要有嚴格的數學證明。一條公鏈的安全性需要被各種參數佐證,需要從理論上證明它的收鏈率到底是怎麼樣的。

當國內的公鏈技術趨於完備,大家不需要再發空氣幣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真的能夠作出一些好應用。那時中國的實力不會很差,因為我們移動互聯的實力就不差嘛。

主持人:根據我們現在國內整個區塊鏈的發展情況,您有怎樣的展望?

張翰:首先,我對政府是有信心的,當所謂的空氣幣、割韭菜事件輪番出現,國內政府確實有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此外,如果到後期確實有實實在在的應用出來,投資人也確實能獲得可觀的回報,到時政府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目前的發展態勢也不能怨國內,畢竟以太坊自己本身的性能不行,導致大家普遍做不了多少有價值的事情。所以,我其實唯一的展望就是對國內整個行業的期望——當公鏈成熟以後,空氣幣逐漸被自然市場機制淘汰掉,讓有價值的應用以一種比較有機的方式在這片土壤生成起來。

你現在還不行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希望你們以後會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