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縣擬改水西市,爲何改名成爲笑談

貴州畢節下轄的黔西縣擬撤縣設市改名為水西市。撤縣設市,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縮影,大家已經習慣了。只是黔西縣改名為水西市,人們似乎頗不以為然。黔西者,地處黔之西,含義指向很明確。水西是什麼意思呢?

貴州的地名,最有意思的是六盤水市。初次看到六盤水,我還以為是六盤山。其實,六盤水跟六盤山沒有什麼關係。六盤水是六枝、盤縣、水城三地合併而成,屬於綜合性取名,這一下就綜合了三個地名,難免讓人糊塗。

關於地名的改名,最為意思的是1950年代那次全國性的“通俗性”改名。那一次,對於地名用字,稍有生僻的,全部用同音的常用字代替,以至於地名面目全非者,不乏其例。

比如,江西的全南縣,因其地處虔州(贛州別稱)之南,得名虔南。可是,到了1957年,因為虔字不常用,就改成了全南。類似的,還有大餘縣。大餘縣,本來因其境內的大庾嶺和大庾古道而得名大庾。可是,到1957年,因庾字不常見,而改名為大餘,簡單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可是,大庾嶺還是沒有改,依然叫大庾嶺。大餘縣的大庾嶺,真是有意思。

最為可笑的改名,是波陽縣。波陽縣,因其在鄱陽湖旁而得名鄱陽。可是,1957年,硬說鄱字不常用,而改名為波陽縣。鄱陽湖,只有稍有一點文化的人,都是知道的,是全國聞名的淡水湖。江西,因為鄱陽湖的存在,都稱作贛鄱大地,鄱字竟然被認為是生僻字,鄱陽縣竟然改名為波陽縣。鄱陽湖邊上的波陽縣,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彆扭。這樣改名,也讓波陽縣人民感到不滿意。後來,幾經努力,波陽縣又改回了鄱陽縣。

黔西縣擬改水西市,為何改名成為笑談

到了1980年代之後,又開始了一波改名風潮。改名的原因,有經濟、文化等各種考慮,但改名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資的情況,依然不乏其例。

最為典型的是調兵山市。調兵山市,本名鐵法,因位於鐵嶺與法庫之間而得名。後因其境內有一山名為調兵山,竟然就將市名取為調兵山市,據說可以提高知名度。這樣的地名,真不知意義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