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兩個女孩扶貧記

韩城:两个女孩扶贫记

7月19日,顏蕾(右一)到王靜(左一)包扶的板橋山區,參觀學習共裕村的中蜂養殖產業。

聽說王靜的扶貧產業搞得有聲有色,顏蕾坐不住了。7月19日一大早,她撂下手頭的事,一個人跑到板橋山裡,要看王靜是如何養蜂的,如何帶著貧困戶種植金絲黃菊的。熱情的王靜一點兒也不吝嗇,她把顏蕾帶到田間地頭,把自己辛苦積攢的心得一股腦兒抖摟得乾乾淨淨。

顏蕾和王靜是一對好姐妹,一起大學畢業,一起參加工作,然後又一起擔任第一書記。顏蕾擔任第一書記的村子叫壽寺村,在韓城的芝陽塬上;王靜擔任第一書記的村子叫共裕村,在韓城的板橋山裡。兩個村子,一個在城西,一個在城西南,都窮得出名。

2017年7月,當聽說市上給村裡分來的第一書記是個年輕的女幹部時,兩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都有些失望。特別是壽寺村的支書,到鎮上去接顏蕾時,一看是個柔柔弱弱的女孩子,竟然不願意要,嘟嘟囔囔地說:“這麼年輕的女娃,能幹啥嘛!”

是啊,在韓城市古城管委會當科長的顏蕾,從小在城裡長大,農村的事的確一點兒也不懂。別說幫別人脫貧,她連給自己很利落地做飯都沒學會呢!當警察的王靜也一樣,第一次到鄉下工作,對農村十分陌生。臨行前,兩個女孩相互鼓勵,相互打氣。王靜說:“要幹就幹出點名堂來!”顏蕾回答說:“是啊,要幹就幹成先進!”

王靜一進村,村民就議論紛紛:這麼大的村子,來個“碎女娃”,能幹啥嘛!話傳到王靜耳朵裡,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幹一件大事,改變大家對她的看法!可是,對農村一無所知的她,咋樣才能幹出一件大事呢?為此,她不恥下問,私下裡請教了好多村幹部和群眾,終於意識到所謂的大事,其實就是能給群眾帶來實惠的、“眼巴前”就能帶來好處的實事。啥事能產生“眼巴前”的效益呢?她瞅準了大棚蔬菜,覺得這營生不難弄,一般的貧困戶都能參與,而且見效還快。說幹就幹,她回到工作單位,爭取到領導和大家的支持,給村上建了一個大棚蔬菜基地,專門用來幫助村上貧困勞動力發展經濟。這個大棚基地,從籌建到出菜,僅僅用了40天。出菜的日子裡,貧困戶每天都有兩三千元的進賬。王靜一下子成了村裡的功臣,尤其是那些貧困戶,更是把王靜當成了“救星”,覺得這個警察簡直無所不能。

而顏蕾就沒有王靜那麼幸運了。她來到村上,行李還沒整理好,就經歷了一場下馬威式的“見面禮”。一個村民,氣勢洶洶地衝進村委會辦公室,二話不說,揪著她的衣領就往外拉。一邊拉,一邊破口罵著,嚇得顏蕾不知所措。顏蕾說:“如果不是現場的村幹部幫忙,真不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麼!”

原來韓城市修建花椒大道時,拆毀了壽寺村原有的一段水渠,桃花授粉時遇著天旱,澆不上水,村民急了,認為顏蕾既然是市上派來的幹部,就得解決這個問題。那個來勢洶洶的村民指著顏蕾說:“如果你連水都弄不來,就趁早走人!”顏蕾說,從小到大,她第一次被人這麼惡狠狠地說,感到委屈極了,回到家裡放聲大哭。王靜聞訊趕來安慰她。王靜說:“村民能這樣,說明村民是真急了。人常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桃樹掛果正等著澆水哩,水卻沒有,你說農民能不急嗎?”

王靜的話讓顏蕾的心裡好受了許多。一覺醒來,顏蕾儘管心裡還有些不痛快,可還是找到了韓城市水利局的孫局長,一通說服、請求,終於得到了水利局的支持。水利局特事特辦,專門給顏蕾借了1000多米的水管子,從遠處把水送到了壽寺村。村支書一邊組織村民澆地,一邊高興地給鎮上的幹部說:“看不出哇,這‘碎女娃’蠻能幹哩!要不是這娃,今年的桃樹就別想掛果。桃樹不結桃,我們全村人都得成貧困戶啊!”

一年過去了,總喜歡把顏蕾叫“碎女娃”的村支書,現在開口閉口都是“我們顏書記”,語氣裡流露的盡是喜歡,村裡的大事小事,也願意交給這個“碎女娃”去管、去辦。顏蕾說,這一年多的農村生活,就像一次“淬火”、一次“涅槃”一樣,把她從不懂農事的門外漢,變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村幹部。剛來壽寺村時,沒人和她說話,也沒人叫她吃飯,她甚至連上廁所的地方都找不著。可是現在,她已經成了村裡的一員,每天吃在這裡,住在這裡。一年多的扶貧經歷,她改變了村民對她的認識,同時,這個地方也改變了她。顏蕾說,在村裡待了一年,她幹了許多過去從來沒有幹過的事。她幫村民種過地、賣過桃、做過飯,還經常幫貧困戶洗衣服。

王靜感嘆,顏蕾以前是多麼“精緻”的一個女人啊,現在,辦事雷厲風行,風風火火,都成“女漢子”了。王靜說,今年過年的時候,顏蕾竟然領著一個邋里邋遢的農民在逛街,全然不顧路人詫異的目光。顏蕾說,這個邋里邋遢的農民是個貧困群眾,胸無大志,過日子沒心勁,整天就知道睡懶覺,連飯都懶得做,身上髒得隔牆都能聞著臭。顏蕾想,就像這種人,如果把心喚不醒,咋扶都扶不起!為了“喚醒”這個貧困群眾的心,她特意選在過年期間帶他來到城裡,讓他逛街、讓他看景、讓他看看城裡人是咋生活的。

這個辦法果然奏效,這個貧困群眾進城之後,觀念一下子變了,不但不睡懶覺了,而且開始自己動手洗衣服,還央求顏蕾幫他找工作,希望顏蕾介紹他進城去打工。顏蕾說,自從進城打工之後,這人變得特別勤快,不但工作認真,人也精神了許多,雪白的襯衫一塵不染。

扶貧已經讓顏蕾忘了自己在城裡還有一個家,就連媽媽過生日,她都忘了發一個短信去問候。王靜也是這樣,她很少回家,好像自己真的變成了一個山裡人,整天鑽在山裡不出來。她所在的共裕村比顏蕾的壽寺村大得多,村組散落在幾座山上。有時整整一天,她馬不停蹄地走訪,跑30公里山路,才能見4戶人家。王靜說:“要讓深山裡的鄉親快速地擺脫貧窮,沒有產業絕對不行。而獨家獨戶能發展什麼產業呢?”

經過做艱苦細緻的思想工作,王靜說服了山裡的村民,把錢和勞動力集中到一起,準備建一箇中蜂基地,利用山裡的資源和村上的銷售渠道,發展土蜂蜜和蜂膠產業。說幹就幹,短短一個月,村民不但建起了蜂場,而且經過新包裝的土蜂產品,一經上市,就供不應求。村民說,他們過去也散養土蜂,但就是掙不來“大錢”,可是王靜一來,土蜂一下子就值錢了。

蜂場剛見效,王靜又張羅著給村上再建一個菊花茶園。專家說,板橋山裡的土壤和氣候很適合這個項目,搞得好,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脫貧。

顏蕾參觀完王靜的中蜂場和金絲黃菊基地,心情很是激動,決心回去後也給壽寺村找兩個效益好的脫貧項目,再幹出大大的扶貧成績來!這樣,在下次評選先進時,她們倆又能一起上臺領獎、一起胸戴紅花、一起眉開眼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