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收那麼點稅就夠國家開支了?

千里飛陽


那麼點?美國一年的財政收入(包括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超過了6萬億美元,佔全美國GDP的比重約為35%。在這全美6萬億美元的財政收入中,有一半歸了聯邦政府。


(美國財政部)

相比,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2017年全國各級財政總收入約為19萬億元,摺合3萬億美元,僅相當於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

可是,奇怪的是,美國財政收入依然全球最高,為什麼還滿世界借錢呢?至今美國的國債總量已經超過20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比重超過100%。光中國一個國家就持有美國國債超過1萬億美元。


家大業大,收入大,開支也大。不僅僅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早在上世紀90年代的克林頓時期,美國財政出現盈餘。但從本世紀美國發動反恐戰爭開始,美國對軍事和外交的投入迅猛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開始捉襟見肘,不夠花銷了。

這種入不敷出的局面已經持續了十多年。於是,發行國債的次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美國國債總量由本世紀初的幾萬億美元,增加到奧巴馬時代的十幾萬億美元,到特朗普時代已經突破了20萬億美元。



大家都以為美國的最大財政開支項目是國防。因為這幾年美國的國防預算每年維持在六七千億美元。其實不然,美國政府最大開支項目是醫療保障,國防預算開支僅排在第二位。


紅谷新視界


美國聯邦政府每年都會有數萬億美元的稅收收入,用於支付各樣聯邦開支。但不是每年的聯邦稅收收入夠支付當年的支出,(在過去的50年時間裡,美國聯邦政府有45年是預算超支的),所以美國財政部常常借錢來彌補這個差額。這也就是常說的美國債務危機。

一,美國聯邦稅收

2016年美國聯邦稅收總收入是3.3 兆美元(3.3 萬億美元)。這些稅收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 個人所得稅(Income taxes paid by individuals),由個人支付,佔當年全部稅收的
    47%
  2. 工資稅(Payroll taxes paid jointly by workers and employers),由僱主和員工一起支付,佔當年全部稅收的33%
  3. 企業所得稅(Corporate income taxes paid by businesses),佔當年全部稅收的11%

這三種稅收佔了美國聯邦稅收的91%

此外還有關稅(進口關稅)佔了1%的稅收,消費稅是對特定商品徵收的稅,如汽油等,它佔了3%的稅收。剩下的5%的稅收包括:遺產稅,贈與稅(如房屋轉名),雜費和罰款等。

注:美國房產稅屬於個人所得稅的範疇,它包括20%左右的收入稅以及投資所得稅等等,稅率根據房產的價值來定,價高稅率就高。


二,美國聯邦支出

2016年美國聯邦支出為3.9兆美元(3.9 萬億美元)。它相當於美國當年21%的GDP。如果把這些錢平分到每一個人,則每個美國公民可以分到12000美元

那美國聯邦政府是如何花這筆錢的呢?

聯邦政府把開支分為三塊:

  1. 強制性支出(mandatory spending),佔65%
  2. 酌情支出(discretionary spending),佔30%
  3. 債務利息(interest on debt),佔5%

酌情支出是指國會每年通過年度撥款程序決定的預算部分。這些支出水平由國會每年設定。這些支出部分包括:軍事開支,政府開支,教育開支,醫療開支,能源開支,公共交通開支,科研開支等等。

上圖為美國聯邦政府2016年的開支。總共為3.9萬億美元 (自己稅收的3.3萬億+2410億的稅收利息+借來的3590億)。它相當於美國2016年21%的GDP

(注:為什麼上圖中的軍事開支是16%?美國的軍費不是3%左右嗎? 因為上面的餅狀圖是美國稅收收入再加一點點借的錢,約等於21%的美國GDP。這是21%的GDP裡的16%。你可以把16% * 0.21,得到佔美國GDP的百分比)。

這個開支最大的三塊是:

  1. 社會保障和失業補助,佔總開支的33%,佔GDP的7.0%
  2. 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佔總開支的27%,佔GDP的
    5.7%
  3. 軍事開支,佔總開支的16%,佔GDP的3.4%

這三個開支佔了總開支的76%。從圖中比例可以看出,美國最關心社會保障和失業,它的支出是最多的,(是軍事開支的兩倍),總的來說美國還是以經濟發展為重的。開支第二多的是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從此圖我們可以看出美國關心的重點是:經濟、醫保和安全。


三,總結

美國是一個高稅收,高福利國家。

美國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

  • 10%,如果年收入少於9,325美元
  • 15%,年收入在9,325美元 — 37,950美元
  • 25%,年收入在37,950美元 — 91,900美元
  • 28%,年收入在91,900美元 — 191,650美元
  • 33%,年收入在191,650美元 — 416,700美元
  • 35%,年收入在416,700美元 — 418,400美元
  • 39.60%,年收入在418,400美元以上

美國的稅率表在高收入檔裡分得很細,美國富人的稅率很高。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統計,美國2016年個人的平均收入是31,099美元,家庭的平均收入是59,039美元。巨大的交稅基數,組成了美國47%的聯邦稅收。

另外一個是工資稅,和個人所得稅不同,它是(根據個人收入多少)部分由僱主支付的。工資稅組成了美國33%的聯邦稅收。工資稅主要是用於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它是美國福利的主要來源。

所以說,美國的稅收是不低的。聯邦支出將60%的錢花在了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上了,也就是常說的社會福利了。

當然美國幾乎每年的聯邦支出都超過了稅收,造成了每年幾千億的財政赤字。小編倒覺得,如果美國把軍事開支減少一半的話,不但可以消除財政赤字,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對世界和平還有貢獻,何樂而不為呢?

謝謝


華榮行


以2017財年為例,美國聯邦政府預算支出總額4.147萬億美元,預算收入總額3.644萬億美元,預算赤字5030億美元,赤字率2.6%,這樣的赤字率其實算低的。

美國政府收支相對合理

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到,從1959至2017年區間,美國政府收入與支出比總體維持在90%附近波動,在克林頓執政的90年代還出現了賬戶盈餘,在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政府大幅度救市,使得支出大幅度擴大收入與支出佔比也跌到最低的70.9%。

從超支部分佔當年GDP的比例,也就是赤字率來看,1959至2017年總體赤字率維持在-4%附近波動,經濟危機區間偏離幅度會加大,但會立馬修復至正常水平。

美國政府支出構成

從支出構成來看,2016年支出最大是社會保障領域佔比達23.41%,支出金額高達1.45萬億美元,其次是一般公共服務(主要是醫療)佔比為15.63%,金額高達0.97萬億美元,而最受世人關注的國防開支佔比為9.5%,位居第四位金額0.58萬億美元。

國防開支佔比逐年下降

近60年間國防開支佔總支出的比例一直處於下降趨勢當中,2016年為9.5%是60年來最低比例,從國防開支佔GDP比例來看總體也是處於緩慢下降的趨勢中,2016年的比例為3.2%。

以前是處於冷戰需要軍備競賽國防支出相對要高,現在美國獨霸全球了支出佔比下降就不足為奇了,由於美國經濟都能逐年增長所以國防開支的相對金額也在增長,2008年時候大概是5000億美元軍費,到2018年大概就是8000億美元了。

美國政府收入構成

從2015年政府收入佔比來看,收入所得稅佔了36%,社會保險稅佔了28%,從價稅佔了21%,商業收入佔了8%,各種費用佔了7%。

綜上所述,其實美國政府超支幅度並不大,不過由於美國經濟總量較大所以聽起來的超支金額會有點嚇人。

(版權說明:本文為一牛財經編撰,轉載前請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牛財經”,每天帶來有趣、有料、有態度的財經、股市背後的故事,關注“一牛財經”。我們不止是專業,就怕你不來!


一牛財經


政府是不創造財富的。他只是分配財富。

世界上的政府分為三種。

第一種最優型的政府。低稅收,高福利。就是政府多幹活,少吃飯。這是最為理想的。但是也不存在的。政府收入少,拿什麼發福利呢?政府人員吃不飽飯,又哪來的力氣和激情幹活呢?所以這種政府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能長久的。

第二種次優型的政府。分為兩種。高稅收,高福利。就像北歐諸國 。如芬蘭、瑞典。還有一種就是低稅收,低福利。就是美國這樣的國家。他們的稅收,較北歐諸國較低,福利也較北歐諸國低。在下指的是,稅收佔GDP比重。

第三種就是最差型政府。表現就是高稅收,低福利。

所以我們也就不用驚奇,美國收了那麼一點就夠國家開支了。美國人民享受的福利,也遠較北歐人民為少。福利不是政府對人民的恩賜。是國民向政府購買福利。花多少的錢,就買多少的福利和。美國人選共和黨的,大部分人認為應該少花錢,買福利。選民主黨的,可能認為,多花點錢,多買點福利。

當然並不是,多花了錢,就能買到更多的福利。世界上還有一種最差型政府的存在。光收錢不辦事的。大部分是獨裁或者民主不充分國家。

美國收了那麼一點錢,就夠國家開支,除了國民福利較北歐諸少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把權力關進了籠子裡。杜絕了腐敗和浪費。收上來的錢,每一分錢都精打細算。每一年都會因為預算問題,吵的不可開交。政府向議會要錢,總次都非常吃力。隔個年八,政府就關門一次。好不容易預算案通過,錢怎麼花,還要受議會媒體國民監督。

每次的《國情諮文》,就是我們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是有人罵,有人贊。沒有一次,一片和諧的。

所以美國用那麼少的稅收,建成了世界第一的軍事力量。支援了盟友。維持了國內起碼說的過去的福利。在下的一點淺見。


不惑喂蚊君


美國的財政收入可不少,目前是世界第一的位置:

2017年美國的財政收入3.6萬億:

2016年美國的財政收入為3.3萬億美元;這個可不少了

就支出來說,這些年財務赤字是一直存在的;

財政支出佔GDP比例也是一直在上升的;

其中軍費的上漲是速度是相對較少的;

目前債務規模已經很高了,達到20萬億美元以上;佔GDP比例也接近100%


債務規模這麼大,美國還要減稅;加息是必然的;


以股易金


謝謝邀請,首先我想闡述一下這個問題,既然要說美國收的稅少,應該就是指我們的企業稅種和稅負較多,而美國又受益於特朗普減稅法案的推動,所以會得出美國稅收比我國低的結論,但是總體來看卻不是這樣,中國稅率應該低於美國,實際上美國自小布什總統以來,

財政赤字缺口越來越大,是以透支未來發展為代價的,存在巨大的風險。然後是第二個問題,美國的福利為什麼比我們好,軍事實力也比我們強。

簡單說下美國的稅收體制

美國稅制大概分為三級,聯邦、州、地方政府,採取相對分權的方式,地方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權,分別徵收稅務。一般來說州以銷售、消費稅為主,地方政府以財產稅為主,而聯邦政府主要是個人企業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稅等直接稅為主。整個相對透明高效,近年來也受到人口結構變化、經濟衰退、財政赤字等影響,徵稅成本上升,但總體效率較高,穩步上升,稅收收入與GDP增長關聯性較強。

美國如何保證福利和軍事實力

美國真正徵收個人所得稅是在1913年開始的,而這時候美國GDP已經穩居第一,所以如果對比中美相同發展階段來說,美國的稅率還可能比我們要低,為此我國推動稅收減免也是合理的,不能拿不同階段的國家做比。軍事實力的持續強大當然離不開財政的投入,美國的軍費開支大概是中國的三到四倍,佔GDP比重也高於我國,加上本來基礎也好,軍事實力自然也強了。至於福利開支,近年來雖然我國不斷加大了民生投入,但是整個民生投入還不到公共投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發達國家的一半的樣子。

對我們的啟示

在稅務方面,我國起步較晚,在戰略和環境上較為粗放,稅法不夠完善,標準存在不足。為此需要加強管理,改進服務,提高效率,組織更加扁平化,實現稅務現代化;以納稅人為服務對象,加大民生投入,減輕稅負,降低稅務成本,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清醒認識並應對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稅收策略,提升稅收信息技術和人才培養等等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歡迎一起討論。


凱恩斯的貓


所有國家的經濟來源最重要的,還是三駕馬車。即國債,印鈔和稅收。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國有企業,不過國有企業有盈有虧。

不同於天朝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存。美國是純資本主義國家,所以美國財政收入主要是三駕馬車。美國也是一個萬稅國的重稅國家,為了能收到各種稅務專門成立了國稅局。如果在美國欠稅,那麼不好意思,你的下場會很嚴重。比如欠了房產稅你基本是不能再踏入自己的房子了。美國也是一個債務大國,國債常年超發,債務常連世界第一。美國也是一個印鈔票大國,全世界貨幣超發或多或少都和美國有關,經濟學家形象的說道上游發洪水,下游被動築牆。洪水越發越大,牆越建越高。

說了這麼多你們大概也有答案了吧,美國稅收並不低,根本就是稅務最重的國家之一,怎麼會被你說成那麼點稅?當然對於美國政府大手大腳的龐大支出來說這點稅收確實是毛毛雨。所以美國出現了借錢度日和貨幣超發的現象。不過這樣的隱患也是可以遇見的,當美國霸權被挑戰,貨幣打回原形,那麼所有的通漲都會由美國人民承擔。債臺高築之下美國政府必然只有破產的結局。

難道美國政府都那麼沒有遠見?坐視泡沫越吹越大?這就和美國體制有關了,美國是人民選總統,而絕大多數人民又是短視的,所以選出來的總統多半都短視,這是其一。其二是美國總統任期只有那麼幾年,所以只考慮短期利益。有的政策方案要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有效果的事情當權者是不會做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你當這是美國總統?

美國政府財政問題可以說是極差,連國債利益都難以償還,因為財政問題都關門好幾次了。說美國政府是全世界最無能的政府都不足為過,在這種情況下川普還能想到減稅,這種人當總統美國衰敗可能早已註定。

一個政府,最應該考慮兩個政策就是減稅和印鈔,這兩個政策都是雙刃劍。不同的是印鈔是將難題移後,來解決當下矛盾。而減稅是一種國家福利,政府財政收入好,給國民福利提高生活水平確實無話可說,而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就是一劑毒藥。

為了討好選民川普可以選擇了減稅,可以說是喪心病狂了。因為其餘各種政策都會得罪人,只有減稅能滿足所有人。提高社會福利和最低工資國內資本財團又會反對,提高軍費開支也會有人反對。不管你幹什麼都只能討好一頭,所以川普選擇了減稅來拉選票。

最後回答你為何美國政府夠開支了,因為他們在已經透支了國力,現在在透支未來了。


孤空之星


那麼點?你的眼眶子真大。

美國是全球稅收收入最多的國家,分為聯邦稅與州和地方稅兩大類。2017年19萬多億美元的GDP,全部財政收入超6萬多億美元,佔比超過30%,如按3.1億人口計算,人均納稅近2萬美元。

聯邦稅佔總稅收60%,州與地方政府籌集的稅收佔全部稅收的40%左右。

“這麼點稅”夠用了嗎?

靠發債過日子的美國政府,一年的GDP沒有借的債多,從克林頓時期的略有盈餘到特朗普超過的20萬億的國債,入不敷出是美國財政的基本狀態。

聯邦政府收入來源如下圖示意

美國社會聯邦稅收最大支出項是社會保障,第二大支出是國防。州和地方政府最大的一項支出是教育,第二大支出是公共福利,它包括對窮人的轉移支付。還有就是高速公路,包括修建新公路和維修已有公路。州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務,包括圖書館、警察、垃圾清理、消防、公園維護等城市管理支出。

特朗普上臺減稅,雖說有放水養魚的長期效用,但短期內應該給美國財政收入帶來更大困難,不過這傢伙有辦法,通過打貿易戰增加進口商品關稅,增加的關稅又轉嫁給了美國消費者。

美國公民有很強的納稅意識,同時對稅收使用有很嚴格的監督,但歸根結底還是由利益集團支配,比如發動戰爭,利好軍火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稅收已經變了樣。


布衣吳新建


美國是稅和商品價格分開的。你買商品需要自己直接交稅,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是納稅人,我國是企業代繳制度,老百姓買商品交了稅還會被質疑不是納稅人,弊端是企業代繳稅在銷售商品時總是被質疑賺了暴利,其實在市場競爭中商品的實際利潤已經被壓的很低甚至賠錢了消費者還是質疑商家賺了暴利。比如醫療行業的心臟支架某省中標價是8985元,生產企業幫消費者代繳了17%增值稅和教育附加稅等,加上企業自己的25%所得稅,銷售企業再次幫消費者代繳了17%的增值稅教育附加稅等及25%企業所得稅已以及流通環節產生的其它費用的稅收,這幾次稅加到一起大概是3000-4000由企業代繳了,但消費者只知道自己消費了8985元不知道自己還交了幾千塊稅,企業掙的錢要是由企業老闆自己取出歸自己至少還得交20%的所得稅,至於人工房租員工社保醫保失業保險等等費用都要出錢。相信隨著個人信息逐漸完善國家也會讓大家明明白白消費和交稅,商品流通產生的利潤和稅負也會讓消費者看清楚,大家在消費時就會知道自己一年大概交了多少稅,納稅人意識就會提高,亂抱怨的習慣也會有所改變。


沉鶴無痕


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關鍵的是美國的貨幣,美金。

美金可以理解為世界通用貨幣。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如同央行印人民幣一樣,突然想印一個億,多出來一個億,不會有太大影響,攤在老百姓頭上,也不過一人幾毛錢,但是這一個億卻可以買到實實在在的東西。

美金就相當於世界的央行,只要在一定程度內,對世界人民沒有特別大的影響,美國就可以印鈔,變相搶劫世界人民的財富。

大家手裡的美金購買力在貶值,美國卻用紙買到了實實在在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